承载框架梁组件及微型数据中心机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0249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承载框架梁组件及微型数据中心机柜,承载框架梁组件包括两条导轨,以及多组承重梁;每条导轨的两端分别与机柜同一侧的前后U立柱连接,且两条导轨水平对齐;多组承重梁沿导轨的轴向间隔分布,承重梁的两端分别搭接于两条导轨上并与导轨连接紧固,每组承重梁上用于承载沿机柜的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组电池;其中,每条导轨的至少一端与U立柱的连接位置均具有沿机柜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调节量,每组承重梁的至少一端与相应的导轨的连接位置均具有沿机柜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调节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承载框架梁组件,对于不同机柜间的尺寸偏差的适应性强,且方便电池组接线。且方便电池组接线。且方便电池组接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承载框架梁组件及微型数据中心机柜


[0001]本技术属于微型数据中心
,具体涉及一种承载框架梁组件及微型数据中心机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微型数据中心的需求越来越高。微型数据中心通常包括机柜和布置在机柜内部的服务器、电池组、UPS电源、配电模块、告警模块、冷却系统等硬件,当前机柜内部用于承载电池组的承重件大多为板式结构,而由于机柜内需要布置多层电池以满足用电需求,这就会导致在各层电池组布置完成后进行接线时,操作人员的手部难以伸入各层电池组之间,从而导致接线操作难度极大,且板式结构通常针对电池尺寸定制,对于不同尺寸电池的承载安装适配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载框架梁组件及微型数据中心机柜,旨在降低微型数据中心的电池接线难度,提高电池承载件对于不同尺寸的电池的安装通用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承载框架梁组件,包括两条导轨,以及多组承重梁;每条导轨的两端分别与机柜同一侧的前后U立柱连接,且两条导轨水平对齐;多组承重梁沿导轨的轴向间隔分布,承重梁的两端分别搭接于两条导轨上并与导轨连接;其中,每组承重梁均包括沿导轨的轴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根横梁,相邻横梁之间具有容纳操作人员手部伸入的空间,导轨上沿其轴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安装孔,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条导轨上相互对应的安装孔连接。
[000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条导轨的至少一端与U立柱的连接位置均具有沿导轨的轴向调节的第一调节量,每根横梁的至少一端与相应的安装孔之间均具有沿横梁的轴向调节的第二调节量。
[0006]一些实施例中,导轨的一端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长条孔,另一端设有圆孔,第一长条孔和圆孔内分别穿设有与U立柱旋接紧固的第一紧固件,第一长条孔的长度为第一调节量。
[0007]一些实施例中,导轨的两端均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长条孔,两个第一长条孔内均穿设有与U立柱旋接紧固的第一紧固件,两个第一长条孔的长度之和为第一调节量。
[0008]一些实施例中,每根横梁的两端均设有一组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长条孔,每组第二长条孔内均穿设有与相应的安装孔旋接紧固的第二紧固件,第二长条孔的长度的两倍为第二调节量。
[0009]示例性的,横梁为槽口朝下的折弯槽板,横梁的弯折槽内用于布线;弯折槽的槽口两侧分别设有水平折板,水平折板的边缘卡装有护线胶条。
[0010]进一步地,水平折板上沿机柜的左右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卡装孔,卡装孔用于卡接飞机头束线环。
[0011]一些实施例中,横梁的中间部位设有挂装位,两根横梁上的挂装位上用于共同挂装巡检模块。
[00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轨为U型槽板,两条导轨的U型槽相对,U型槽内用于布线。
[0013]本技术提供的承载框架梁组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承载框架梁组件,通过两条导轨分别连接固定在机柜两侧的前后U立柱上,并将每组承重梁的两端分别搭接紧固于两条导轨上,从而使承重梁上能够承载电池,由于每组承重梁均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根横梁,能够保证电池的两端(及中间)位置受到支撑作用,以提高电池承载稳定性,同时由于相邻横梁间具有容纳操作人员手部伸入的空间,因此能够方便操作人员对电池组进行接线操作,相较于板式承载电池组的方式,能够大大降低接线难度;另外,通过将横梁与导轨上不同位置的安装孔进行连接,能够调节相邻横梁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通用于不同电池尺寸的承载安装。
[0014]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微型数据中心机柜,包括上下间隔分布的多个上述承载框架梁组件,具有与上述承载框架梁组件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框架梁组件在机柜内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框架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横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导轨;10、U型槽;11、第一长条孔;12、圆孔;13、第一紧固件;14、安装孔;2、承重梁;20、横梁;200、弯折槽;21、第二长条孔;22、第二紧固件;23、水平折板;231、挂装位;232、卡装孔;24、护线胶条;3、U立柱;4、巡检模块;5、扎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承载框架梁组件进行说明。所述承载框架梁组件,包括两条导轨1,以及多组承重梁2;每条导轨1的两端分别与机柜同一侧的前后U立柱3连接,且两条导轨1水平对齐;多组承重梁2沿导轨1的轴向间隔分布,承重梁2的两端分别搭接于两条导轨1上并与导轨1连接;其中,每组承重梁2均包括沿导轨1的轴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根横梁20,相邻横梁20之间具有容纳操作人员手部伸入的空间,导轨上沿其轴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安装孔14,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条导轨上相互对应的安装孔14连接。
[0022]本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框架梁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两条导轨1分别连接固定在机柜两侧的前后U立柱3上,并将每组承重梁2的两端分别搭接紧固于两条导轨1上,从而使承重梁2上能够承载电池,由于每组承重梁2均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根横梁20,能够保
证电池的两端(及中间)位置受到支撑作用,以提高电池承载稳定性,同时由于相邻横梁20间具有容纳操作人员手部伸入的空间,因此能够方便操作人员对电池组进行接线操作,相较于板式承载电池组的方式,能够大大降低接线难度;另外,通过将横梁20与导轨上不同位置的安装孔14进行连接,能够调节相邻横梁20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通用于不同电池尺寸的承载安装。
[0023]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每条导轨1的至少一端与U立柱3的连接位置均具有沿导轨1的轴向调节的第一调节量,每根横梁20的至少一端与相应的安装孔14之间均具有沿横梁20的轴向调节的第二调节量。
[0024]应当说明的是,U立柱3为行业标准件,其上分布有沿其轴向依次排列的固定连接件(或孔位),导轨1可以是通过一端与前方或后方的U立柱3直接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后方或前方的U立柱3活动连接,还可以是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个U立柱3活动连接,在此活动连接是指能够实现在第一调节量的范围内进行调节的连接方式,具体可以是通过在导轨1上设置长条型连接孔配合螺栓进行连接,或者,第一调节量的实现方式还可以是通过将导轨1设置为相互插接并可以伸缩的两段式结构;对于第二调节量的实现方式,可采用与上述第一调节量相同的实现方式(即在托盘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承载框架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导轨,每条所述导轨的两端分别与机柜同一侧的前后U立柱连接,且两条所述导轨水平对齐;多组承重梁,沿所述导轨的轴向间隔分布,所述承重梁的两端分别搭接于两条所述导轨上并与所述导轨连接;其中,每组所述承重梁均包括沿所述导轨的轴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根横梁,相邻所述横梁之间具有容纳操作人员手部伸入的空间,所述导轨上沿其轴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安装孔,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导轨上相互对应的所述安装孔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框架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导轨的至少一端与所述U立柱的连接位置均具有沿所述导轨的轴向调节的第一调节量,每根所述横梁的至少一端与相应的所述安装孔之间均具有沿所述横梁的轴向调节的第二调节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框架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一端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长条孔,另一端设有圆孔,所述第一长条孔和所述圆孔内分别穿设有与所述U立柱旋接紧固的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长条孔的长度为所述第一调节量。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框架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两端均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长条孔,两个所述第一长条孔内均穿设有与所述U立柱旋接紧固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铭耀林晓斌陈树旺江立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华睿晟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