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交通用车距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慧交通车距监测
,具体为一种智慧交通用车距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安全车距是指后方车辆为了避免与前方车辆发生意外碰撞而在行驶中与前车所保持的必要间隔距离,保持安全车距是防止追尾事故最直接、最有效、最广泛和最根本的方法。
[0003]现有技术中在对交通车辆进行车距监视时,通常将监视器放置在路边然后对道路上的车辆进行车距监视,然后将显示的车距竖直显示供行车人员观看,由于道路上来回行车,导致路边灰尘较为严重,灰尘长时间飘散在空气中,落在监视器的显示器上,容易影响显示器显示的数值不易看清,影响人员分辨。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智慧交通用车距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交通用车距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了现有技术中在对交通车辆进行车距监视时,通常将监视器放置在路边然后对道路上的车辆进行车距监视,然后将显示的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交通用车距监测系统,包括移动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壳(2),所述防护壳(2)前侧连接有车距检测器(3),所述防护壳(2)内侧设置有显示器(4),所述显示器(4)用于显示车距检测器(3)检测完成后的数值,所述显示器(4)下方设置有用于带动显示器(4)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显示器(4)后侧连接有用于在显示器(4)升降过程中使显示器(4)由竖直状态翻转至水平状态的切换机构,所述防护壳(2)侧壁上连接有用于在显示器(4)缩入防护壳(2)内后对其进行清洁的清洁机构,所述显示器(4)后侧连接有用于调节显示器(4)方向的方向调节机构,所述防护壳(2)顶部连接有用于密封防护壳(2)顶部的开合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交通用车距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5)固定连接在显示器(4)的后侧壁上,所述第一转轴(5)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板(6),所述第一转板(6)位于防护壳(2)内侧,所述第一转板(6)位于显示器(4)后侧,所述第一转板(6)后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第一连接板(7),每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7)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8),所述防护壳(2)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电缸(9),所述第一转杆(8)贯穿第一电缸(9)的伸出端并与其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慧交通用车距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若干第一齿轮(10),若干所述第一齿轮(10)分别固定连接在若干第一转杆(8)的外表面上,所述防护壳(2)内部后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齿条(11),所述第一齿条(11)用于在第一转板(6)和显示器(4)上下移动过程中与第一齿轮(10)相啮合,所述第一转板(6)的左右两侧均开合有供第一齿条(11)通过的第一凹槽(12),每个所述第一电缸(9)外表面上均连接有用于在第一转板(6)转动至水平状态时定位第一转板(6),在第一转板(6)开始转动向竖直状态转动之前提前脱离的定位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慧交通用车距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板(13),所述第二连接板(13)固定连接在第一电缸(9)的伸出端的顶部,所述第二连接板(13)内部贯穿有与其滑动连接的定位杆(14),所述第一转板(6)上开合有供定位杆(14)插入的定位槽(15),所述定位杆(14)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板(16),所述定位杆(14)外表面上套设有固定连接在第一磁板(16)与第二连接板(13)之间的拉紧弹簧(17),所述第一电缸(9)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磁板(18),所述第二磁板(18)用于吸附第一磁板(1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慧交通用车距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棘轮(19),所述棘轮(19)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5)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转板(6)后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矩形滑杆(20),所述矩形滑杆(20)外表面上滑动杆连接有U型连接架(21),所述U型连接架(21)的左右内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棘爪(22),所述第一转板(6)后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弹簧(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