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度沉淀池絮凝搅拌刮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7998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密度沉淀池絮凝搅拌刮泥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一种高密度沉淀池絮凝搅拌刮泥系统,包括沉淀池、工作桥、驱动电机和中心立轴,还包括:刮泥组件,设置于中心立轴外壁上,且与沉淀池相配合,刮泥组件包括连接于中心立轴外壁上的支撑架,连接于支撑架外壁上的卡环、设置于卡环底部的转轴和连接于转轴底部的刮板;调节组件,一端与刮泥组件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有驱动电缸;淤泥厚度测量组件,一端与沉淀池底壁相配合,另一端穿过工作桥向上延伸;开关组件,设置于工作桥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调节组件,能够方便实时的对刮泥组件的角度进行调节,防止淤泥对刮泥组件的荷载扩大,影响刮壁组合的正常刮泥作业。常刮泥作业。常刮泥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絮凝搅拌刮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高密度沉淀池絮凝搅拌刮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刮泥机是一种将淤泥从河道里清理出来的一种机器,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以及工业废水处理中直径较大的圆形沉淀池中,排除沉降在池底的淤泥和撇除池面的浮渣。
[0003]但是现有的一种高密度沉淀池絮凝搅拌刮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还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刮泥系统在对沉淀池中的淤泥进行处理时,当沉淀池排淤不足时,沉淀池底端淤泥搜集太多,刮刀刮泥能力扩大,会造成刮刀荷载扩大,即刮刀轴扭矩扩大,当扭矩不超过刮刀能出示的扭矩,且轴抗压强度充足时,刮刀仍能运作;当超出出示的扭矩时,电机不可以旋转,随后电机因超温维护或过扭矩保护设备的功效而跳电。
[0004]经检索,公开号为CN11363402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密度沉淀池絮凝搅拌刮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污水处理
,高密度沉淀池絮凝搅拌刮泥系统包括沉淀池,工作桥旋转活动设在沉淀池的中心立轴上,工作桥上设有驱动装置且与中心立轴传动配合,中心立轴上设有刮泥装置、调节装置和辅助装置,刮泥装置设置在沉淀池的底部且与中心立轴固定连接,调节装置安装在中心立轴上且与中心立轴滑动配合,辅助装置设置在沉淀池的沉淀区内且与中心立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驱动装置可驱动刮泥装置对沉淀池内的淤泥进行刮泥处理,在刮泥的同时,通过调节组件对沉淀池中的淤泥进行搅拌,增加流体的分散度,防止淤泥对刮壁组合的荷载扩大,影响刮壁组合的正常刮泥作业;虽然该装置能够一定程度的防止电机因超温维护或过扭矩保护设备的功效而跳电,但是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一、难以实时的根据沉淀池中淤泥的厚度来及时调节调节组件对沉淀池中的淤泥进行搅拌处理;二、不便于对调节组件搅拌力度进行控制,当搅拌力度较小时难以起到增加流体分散度的效果,当搅拌力度较大时则会对污水絮凝沉淀造成影响;因此该装置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密度沉淀池絮凝搅拌刮泥系统。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密度沉淀池絮凝搅拌刮泥系统,包括沉淀池、工作桥、驱动电机和中心立轴,所述工作桥设置于沉淀池顶部,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工作桥顶部,所述中心立轴一端与驱动电机输出端相连,另一端穿过工作桥并延伸至沉淀池内部,还包括:
刮泥组件,设置于所述中心立轴外壁上,且与所述沉淀池相配合,其中,所述刮泥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中心立轴外壁上的支撑架,连接于所述支撑架外壁上的卡环、设置于所述卡环底部的转轴和连接于转轴底部的刮板;调节组件,一端与所述刮泥组件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有驱动电缸,用于对刮板的角度进行调节;淤泥厚度测量组件,一端与沉淀池底壁相配合,另一端穿过工作桥并向上延伸,用于测量沉淀池底部淤泥的厚度;开关组件,设置于所述工作桥顶部,所述开关组件与淤泥厚度测量组件相配合,且所述开关组件与驱动电缸电性相连,用于控制驱动电缸伸缩对刮板的角度进行调节;底轴承刮泥组合,设置于中心立轴底部外壁上。
[0007]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块、缆绳和导向轮,所述连接块设置于所述刮板顶部,所述导向轮通过连接轴设置于所述中心立轴外壁上,所述缆绳一端与连接块相连接,另一端穿过导向轮并向上延伸。
[0008]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转盘和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转盘与中心立轴键连接,所述连接架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转盘外壁上,且所述连接架远离第一连接转盘的一端与驱动电缸输出端相连接。
[0009]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淤泥厚度测量组件包括支撑杆、第一连接杆、辊轴、弹性件,所述支撑杆连接于所述中心立轴外壁上,所述第一连接杆贯穿支撑杆并与其滑动相连,所述辊轴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外壁上且与沉淀池底壁相配合,所述第一连接杆外壁上设置有限位板,所述弹性件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外壁上,且位于支撑杆和限位板之间。
[0010]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顶部连接有第二连接转盘,所述第二连接转盘键连接于所述中心立轴外壁上,所述第二连接转盘外壁上转动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外壁上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连接环的一端穿过工作桥并与开关组件相配合。
[0011]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杆穿过工作桥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开关触点,所述第一开关触点所述开关组件包括设置于工作桥顶部的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二开关触点和第三开关触点。
[0012]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开关触点与第一开关触点相配合带动驱动电缸缩进,所述第三开关触点和第一开关触点相配合带动驱动电缸伸出。
[0013]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刮泥组件、调节组件和淤泥厚度测量组件均对称设置有两组。
[0014]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和支撑架之间以及支撑架内壁上均设置有加强筋。
[0015]一种高密度沉淀池絮凝搅拌刮泥系统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设置的淤泥厚度测量组件对沉淀池100中的淤泥厚度进行检测,检测时,通过设置的弹性件404能够保持辊轴403与沉淀池100中的淤泥相抵,当沉淀池100中的淤泥厚度较厚,驱动电机102不足以提供相应扭矩时,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杆402,当沉淀池底部淤泥厚度较大时,辊轴则会带动第一连接杆向上运动,通过第二连接转盘与中心立轴键连
接,从而带动其顶部连接的第二连接转盘沿着中心立轴向上运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杆向上运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接杆顶部连接的第一开关触点与第二开关触点相接触,进而带动驱动电缸缩进;S2:当驱动电缸缩进时,则会带动第一连接转盘沿着中心立轴向上运动,从而带动与其相连的缆绳向上运动,当缆绳一端向上运动时,通过设置的导向轮进而则会带动连接块进行移动,从而带动与其相连的刮板沿着转轴进行转动,从而改变刮板与支撑架之间的角度,此时刮板与支撑架之间的夹角增大,因此刮板在进行刮泥时的阻力相应会降低,从而避免淤泥堆积在沉淀池内,导致沉淀池排淤不足,池底端的淤泥堆积过多,使刮泥组件组合的荷载扩大,导致驱动电机无法带动刮泥组件,进而使驱动电机因超温维护或扭矩保护设备的功效而跳电的情况发生,此时刮板仍会继续进行刮泥操作,且能够对池底的淤泥起到良好的切割分散效果,进而便于刮板将其进行快速的刮除,但是难以保证沉淀池底部的淤泥全部刮除,但是此时能够快速的进行部分刮除使得池中淤泥深度有效减小,且能够避免驱动电机因超温维护或扭矩保护设备的功效而跳电的情况发生;S3:当沉淀池中的淤泥深度刮除到正常的深度时,在弹性件弹力的作用下,第二连接杆则会带动第一开关触点向下运动并与第三开关触点相接触,此时则会带动驱动电缸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度沉淀池絮凝搅拌刮泥系统,包括沉淀池(100)、工作桥(101)、驱动电机(102)和中心立轴(103),所述工作桥(101)设置于沉淀池(100)顶部,所述驱动电机(102)设置于工作桥(101)顶部,所述中心立轴(103)一端与驱动电机(102)输出端相连,另一端穿过工作桥(101)并延伸至沉淀池(100)内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刮泥组件(200),设置于所述中心立轴(103)外壁上,且与所述沉淀池(100)相配合;其中,所述刮泥组件(200)包括连接于所述中心立轴(103)外壁上的支撑架(201),连接于所述支撑架(201)外壁上的卡环(202)、设置于所述卡环(202)底部的转轴(203)和连接于转轴(203)底部的刮板(204);调节组件(300),一端与所述刮泥组件(200)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有驱动电缸(301),用于对刮板(204)的角度进行调节;淤泥厚度测量组件(400),一端与沉淀池(100)底壁相配合,另一端穿过工作桥(101)并向上延伸,用于测量沉淀池(100)底部淤泥的厚度;开关组件(500),设置于所述工作桥(101)顶部,所述开关组件(500)与淤泥厚度测量组件(400)相配合,且所述开关组件(500)与驱动电缸(301)电性相连,用于控制驱动电缸(301)伸缩对刮板(204)的角度进行调节;底轴承刮泥组合(104),设置于中心立轴(103)底部外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沉淀池絮凝搅拌刮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00)包括连接块(302)、缆绳(303)和导向轮(304),所述连接块(302)设置于所述刮板(204)顶部,所述导向轮(304)通过连接轴设置于所述中心立轴(103)外壁上,所述缆绳(303)一端与连接块(302)相连接,另一端穿过导向轮(304)并向上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密度沉淀池絮凝搅拌刮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转盘(305)和连接架(306),所述第一连接转盘(305)与中心立轴(103)键连接,所述连接架(306)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转盘(305)外壁上,且所述连接架(306)远离第一连接转盘(305)的一端与驱动电缸(301)输出端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沉淀池絮凝搅拌刮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厚度测量组件(400)包括支撑杆(401)、第一连接杆(402)、辊轴(403)、弹性件(404),所述支撑杆(401)连接于所述中心立轴(103)外壁上,所述第一连接杆(402)贯穿支撑杆(401)并与其滑动相连,所述辊轴(403)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402)外壁上且与沉淀池(100)底壁相配合,所述第一连接杆(402)外壁上设置有限位板(4021),所述弹性件(404)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402)外壁上,且位于支撑杆(401)和限位板(4021)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密度沉淀池絮凝搅拌刮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402)顶部连接有第二连接转盘(405),所述第二连接转盘(405)键连接于所述中心立轴(103)外壁上,所述第二连接转盘(405)外壁上转动连接有连接环(406),所述连接环(406)外壁上连接有第二连接杆(407),所述第二连接杆(407)远离连接环(406)的一端穿过工作桥(101)并与开关组件(500)相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密度沉淀池絮凝搅拌刮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407)穿过工作桥(10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开关触点(408),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波王鹏鹞周国亚李贺
申请(专利权)人:鹏鹞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