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斜板的沉淀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79604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斜板的沉淀系统,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斜板沉淀池沉淀负荷不均匀、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沉淀效果,具体方案如下:包括絮凝池、沉淀池和斜板机构,所述絮凝池通过过水洞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底部邻近过水洞的位置固定设有布水墙,沉淀池的底部设有与排泥机构连接的集泥斗,所述排泥机构位于沉淀池外部;所述斜板机构固定设置在沉淀池内且高于布水墙,斜板机构位于布水墙远离过水洞的一侧,所述斜板机构由固定设置在支撑壳内的斜板矩阵、集水管和集水槽组成,所述斜板矩阵由若干斜板堆叠而成,所述斜板的表面为凹部和凸部依次交替分布的齿状结构,集水管位于斜板矩阵的上方,集水管的一端与集水槽连接。与集水槽连接。与集水槽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斜板的沉淀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设备
,尤其是一种应用斜板的沉淀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斜板沉淀池是基于浅池理论开发的,在沉淀池中放置众多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一般60
°
左右)的斜板,形成斜板矩阵。水从下往上流动,颗粒物随水体经过斜管的过程中,沉于斜板底部,颗粒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自动滑下。与平流沉淀池相比,斜板沉淀在沉淀池有效容积相同条件下,沉淀面积大幅度增加,沉淀距离缩短,沉淀效率提升。
[0003]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斜板沉淀池存在许多问题,例如:
[0004](1)斜板区由若干平面斜板排列构成,受斜板抗弯曲能力的限制,斜板的长度一般在600mm或1000mm,在斜板进口存在约200mm的过渡段,该区域泥水混杂,水流紊乱,污泥浓度亦较大,过渡段上部的有效分离段长度较短,致使部分污泥颗粒随水流经斜板进入上部清水区,造成出水悬浮物含量增高;
[0005](2)斜板区负荷不均匀,斜板区前端负荷高后端负荷低,前端容易跑泥进入集水槽,出水中悬浮物含量较高,增加后续过滤段负荷;
[0006](3)对集水槽安装要求较高,集水槽出水容易不均匀,致使局部区域负荷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斜板的沉淀系统,将斜板、集水管、集水槽集成为模块化,降低了对安装的技术水平要求,还可以保证出水的均匀性,解决了现有斜板沉淀池沉淀负荷不均匀、沉淀效果差的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9]第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斜板的沉淀系统,包括絮凝池、沉淀池和斜板机构,所述絮凝池通过过水洞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底部邻近过水洞的位置固定设有布水墙,沉淀池的底部还设有与排泥机构连接的集泥斗,所述排泥机构位于沉淀池外部;
[0010]所述斜板机构固定设置在沉淀池内且高于布水墙,斜板机构位于布水墙远离过水洞的一侧,所述斜板机构由固定设置在支撑壳内的斜板矩阵、集水管和集水槽组成,所述斜板矩阵由若干斜板堆叠而成,所述斜板的表面为凹部和凸部依次交替分布的齿状结构,集水管位于斜板矩阵的上方,集水管的一端与集水槽连接。
[0011]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斜板沿沉淀池内水流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0012]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凹部和凸部沿斜板的宽度方向分布,且沿斜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相邻斜板的凹部、凸部对应配合形成方管结构。
[0013]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集水管设有若干个,若干集水管水平间隔设置,集水管管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集水孔,所述集水孔朝上设置。
[0014]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斜板机构邻近布水墙端的集水管上的所述集水孔数量少
于斜板机构远离布水墙端的集水管上的集水孔数量。
[0015]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集水槽位于斜板矩阵的上方,集水槽的侧壁高于集水管。
[0016]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布水墙在朝向沉淀池中心的方向上具有斜向上的角度,布水墙的倾斜面邻近过水洞,所述布水墙高于过水洞。
[0017]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集水管的一端为内螺纹,另一端为外螺纹,集水管的底部高于斜板矩阵。
[0018]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集水槽的出水端设有出水堰,所述出水堰的底部与集水管顶部持平。
[0019]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沉淀池的底部具有朝向其中心倾斜的角度,集泥斗位于沉淀池的底部中心处,沉淀池内还设有刮泥机构,所述刮泥机构由刮泥板和电机组成,所述刮泥板固定设置在电机的转轴上,刮泥板与沉淀池池底接触。
[0020]上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1)本技术利用布水墙对进入沉淀池内的水进行缓冲,不仅降低了水流对斜板的冲刷,还降低了水流流速,且斜板的表面为齿状结构,相对于平面板具有更大的抗弯曲能力,可根据需求加大斜板的长度,进而加大了水流攀升的行程,配合水流流速的降低,可有效提高沉淀效果。
[0022]2)本技术斜板机构于布水墙,水流经过布水墙后会降低流速,水平面在慢慢向上升起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沉淀工作,大大降低了斜板机构的沉淀负荷。
[0023]3)本技术斜板沿沉淀池内水流的方向向下倾斜,水流进入沉淀池后不会直接冲入斜板机构内,而是慢慢的上升进入斜板机构,这样可以保证水体能够在斜板机构内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沉淀,大大保证了水体的沉淀效果。
[0024]4)本技术集水管上的集水孔朝上设置,斜板机构内的水不会直接进入集水管,只有当水面与集水管的顶部持平时,清水可通过集水孔进入集水管中,这种设置进一步加大了沉淀的区域,大大提高了清水的沉淀效果。
[0025]5)本技术集水管的一端为内螺纹,另一端为外螺纹的结构,可根据需求进行连接、封堵等操作,大大提高了适应能力,且方便了安装。
[0026]6)本技术斜板机构邻近布水墙端的集水管上的所述集水孔数量少于斜板机构远离布水墙端的集水管上的集水孔数量,这种设置可有效降低斜板机构前端的排水量,使得水体可在斜板矩阵内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沉降,降低了前端的负荷,同时增加了斜板机构后端的排水量,以提高后端位置处的工作负荷,保证斜板机构污泥沉降负荷整体一致。
[0027]7)本技术沉淀池池底具有朝向其中心倾斜的角度,沉淀物可在重力的作用下滑入集泥斗内,使得沉淀物可以及时清理。
附图说明
[002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9]图1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一种应用斜板的沉淀系统的整体结
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斜板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斜板竖直放置状态下);
[0031]图3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斜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竖直状态下);
[0032]图4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斜板矩阵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斜板竖直放置状态下);
[0033]图5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集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0035]其中,1、斜板矩阵;2、集水管;3、集水槽;4、集水孔;5、絮凝池;6、沉淀池;7、刮泥机构;8、排泥机构;9、过水洞;10、布水墙;11、集泥斗;12、斜板;13、支撑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7]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斜板沉淀池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斜板的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絮凝池、沉淀池和斜板机构,所述絮凝池通过过水洞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底部邻近过水洞的位置固定设有布水墙,沉淀池的底部还设有与排泥机构连接的集泥斗,所述排泥机构位于沉淀池外部;所述斜板机构固定设置在沉淀池内且高于布水墙,斜板机构位于布水墙远离过水洞的一侧,所述斜板机构由固定设置在支撑壳内的斜板矩阵、集水管和集水槽组成,所述斜板矩阵由若干斜板堆叠而成,所述斜板的表面为凹部和凸部依次交替分布的齿状结构,集水管位于斜板矩阵的上方,集水管的一端与集水槽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斜板的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沿沉淀池内水流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斜板的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和凸部沿斜板的宽度方向分布,且沿斜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相邻斜板的凹部、凸部对应配合形成方管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斜板的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设有若干个,若干集水管水平间隔设置,集水管管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集水孔,所述集水孔朝上设置。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生李振邦王全勇谢海涛邹丽江玉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