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食用菌料棒接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925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食用菌料棒接种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菌棒槽,所述菌棒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菌种斗和第二菌种斗,所述第一菌种斗和第二菌种斗的内部均设有搅拌叶,所述第一菌种斗和第二菌种斗的底部开设有下料孔,所述第一菌种斗和第二菌种斗的下方均设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与下料孔连通,两个所述下料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菌棒槽的两端,所述下料管内设有推料棒,所述推料棒沿轴向滑动安装在下料管内,两个所述推料棒相互远离的一端设有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推动推料棒在下料管内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全自动食用菌料棒接种设备,具有减少工人劳动量,减少菌种污染,提高接种效率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食用菌料棒接种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菌菇接种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食用菌料棒接种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根据食用菌菌棒(即料棒)特殊栽培工艺需求,需要对菌棒进行双面接种。需要双面接种的菌棒装袋后经灭菌、冷却输送至接种室接种。接种时,接种人员手持打孔棒在菌棒的正面打出接种孔,再手工将固体菌种袋中的菌种取出,塞入菌棒接种孔内。一面接种完成后,再将菌棒翻转,采用同时的方法在菌棒的背面打出接种孔,将菌种塞入,完成对一个菌棒的双面接种。接种结束后,将其搬运至培养室进行培养。
[0003]这种传统的接种方式,目前由不同岗位的工人以流水线方式配合生产。此种菌棒接种方式的缺点在于:不能使用动化设备,使用工人数多、工人劳动强度大,且占地空间大,接种效率低,污染率高,人是最大的污染源,用人越多污染几率越大,每袋的接种量不均致,因为是人工从固体菌种袋中取出菌种,取出的菌块大小不均匀,造成菌包的发菌状态一致性差。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代替人工的自动化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食用菌料棒接种设备,以解决传统的菌棒接种方式耗费人工、接种效率低、接种污染率大,需要一种能代替人工的自动一体化设备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全自动食用菌料棒接种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菌棒槽,所述菌棒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菌种斗和第二菌种斗,所述第一菌种斗和第二菌种斗的内部均设有搅拌叶,所述第一菌种斗和第二菌种斗的底部开设有下料孔,所述第一菌种斗和第二菌种斗的下方均设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与下料孔连通,两个所述下料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菌棒槽的两端,所述下料管内设有推料棒,所述推料棒沿轴向滑动安装在下料管内,两个所述推料棒相互远离的一端设有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推动推料棒在下料管内滑动。
[0006]进一步地,所述菌棒槽的两端开口,所述菌棒槽的截面呈“凵”字型。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下料管的下方设有压紧板,所述菌棒槽、压紧板均沿推料棒的轴向滑动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压紧板与压紧气缸的工作端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打孔气缸,所述打孔气缸的工作端与推料棒连接,所述打孔气缸的壳体与进料气缸的工作端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挡板靠近菌棒槽的一端设有与下料管连通的填料管,所述推料棒的端部位于填料管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菌棒槽包括位于分别位于两侧的第一侧壁板、第二侧壁板和位于底部的底板,所述第一侧壁板、第二侧壁板分别与两侧的滑块连接,所述第二侧壁板与滑块
之间设有推板气缸,所述推板气缸安装在滑块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菌棒槽的上方设有上菌棒斗。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端部与第一侧壁板的底部铰接,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用于推动底板向下转动的底板气缸。
[0013]进一步地,所述菌棒槽的下方设有下菌棒斗。
[0014]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截面尺寸大于菌棒槽的截面开口尺寸。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全自动食用菌料棒接种设备,把菌种固料放入第一菌种斗和第二菌种斗内,菌种固料从下料孔落入到下料管内,然后把菌棒放入菌棒槽内,启动驱动单元带动推料棒,从菌种棒的两端把菌种固料塞入到菌种棒内,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减少人工劳动量,减少污染。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0017]图2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8]图3为实施例1的挡板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实施例1中压紧菌棒时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实施例1中填料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实施例1中菌棒槽结构侧视示意图;
[0022]图7为实施例1中底板与底板气缸连接关系俯视示意图。
[0023]其中:1、机架;2、菌棒槽;3、第一菌种斗;4、第二菌种斗;5、驱动单元;6、进料气缸;7、压紧气缸;8、压紧板;9、打孔气缸;10、推料棒;11、挡板;12、下料孔;13、下料管;14、复位装置;15、填料管;16、搅拌叶;17、滑块;18、推板气缸;19、上菌棒斗;20、第一侧壁板;21、底板;22、底板气缸;23、第二侧壁板;24、下菌棒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下面将结合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

7所示,一种全自动食用菌料棒接种设备,包括机架1,机架1的底部安装有车轮,便于移动本装置,机架1上安装有菌棒槽2,用于放置菌棒,菌棒槽2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菌种斗3和第二菌种斗4,用于存放菌种固料,第一菌种斗3和第二菌种斗4的内部均安装有搅拌叶16,搅拌叶16与驱动电机连接,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菌种斗3或者第二菌种斗
4的底部,搅拌叶16与第一菌种斗3或者第二菌种斗4的内侧底部之间安装有毛刷,当需要下料时,启动搅拌叶16搅动菌种固料,防止菌种固料下料不畅,第一菌种斗3和第二菌种斗4的底部加工有下料孔12,第一菌种斗3和第二菌种斗4的下方均安装有下料管13,下料管13与下料孔12连通,菌种固料从第一菌种斗3或者第二菌种斗4中经过下料孔12落入对应的下料管3内;
[0028]两个下料管13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安装有挡板11,挡板11位于菌棒槽2的两端,抵住菌棒的两端,时菌棒收到挤压变得密实,防止菌棒在推料棒推入菌种固料时发生变形,下料管13内安装有推料棒10,推料棒10靠近菌棒槽2的一端为尖部,便于在菌棒上打孔,推料棒10沿轴向滑动安装在下料管13内,两个推料棒10相互远离的一端设有驱动单元5,驱动单元5推动推料棒10在下料管13内滑动,用于在菌棒的两端打孔并推入菌种固料。
[0029]菌棒槽2的两端开口,菌棒槽2的截面呈“凵”字型,便于从菌棒槽2的上方放入菌棒,挡板11的截面尺寸大于菌棒槽2的截面开口尺寸,菌棒的长度值比菌棒槽2的长度值略大,使挡板11移动时,从菌棒槽2的两端的外侧可以完全压在菌棒的两端,保证把菌棒压的更密实。
[0030]第一菌种斗3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食用菌料棒接种设备,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有菌棒槽(2),所述菌棒槽(2)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菌种斗(3)和第二菌种斗(4),所述第一菌种斗(3)和第二菌种斗(4)的内部均设有搅拌叶(16),所述第一菌种斗(3)和第二菌种斗(4)的底部开设有下料孔(12),所述第一菌种斗(3)和第二菌种斗(4)的下方均设有下料管(13),所述下料管(13)与下料孔(12)连通,两个所述下料管(13)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有挡板(11),所述挡板(11)位于菌棒槽(2)的两端,所述下料管(13)内设有推料棒(10),所述推料棒(10)沿轴向滑动安装在下料管(13)内,两个所述推料棒(10)相互远离的一端设有驱动单元(5),所述驱动单元(5)推动推料棒(10)在下料管(13)内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食用菌料棒接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棒槽(2)的两端开口,所述菌棒槽(2)的截面呈“凵”字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食用菌料棒接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管(13)的下方设有压紧板(8),所述菌棒槽(2)、压紧板(8)均沿推料棒(10)的轴向滑动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压紧板(8)与压紧气缸(7)的工作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食用菌料棒接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5)包括打孔气缸(9),所述打孔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张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内黄县阳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