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薄规格薄镀层锌铝镁产品黑线缺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923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控制薄规格薄镀层锌铝镁产品黑线缺陷方法,涉及技术的领域。该控制薄规格薄镀层锌铝镁产品黑线缺陷方法包括:对冷轧钢板进行预处理,以得到预设表面粗糙度的冷硬板;对所述冷硬板进行浸锌处理,且在浸锌处理过程中,控制炉鼻子参数和锌锅温度、带钢入锅温度,以在板表面形成镀液层;控制所述镀液层的厚度,并在随后进行镀后冷却处理;在所述冷却处理后,进行后处理工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控制薄规格薄镀层锌铝镁产品黑线缺陷方法主要针对薄规格生产过程中特有的黑线缺陷,在不进行镀层成分改变的基础上,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参数控制来提升表面质量。控制来提升表面质量。控制来提升表面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薄规格薄镀层锌铝镁产品黑线缺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技术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薄规格薄镀层锌铝镁产品黑线缺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家电建筑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其表面质量的要求随之越来越高,对镀锌板耐蚀性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但是锌资源已严重短缺,因此减少锌元素的消耗,开发轻量化、高耐蚀金属涂层是钢铁厂产品镀层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锌铝镁产品应运而生。
[0003]目前影响锌铝镁镀层板的缺陷主要镀层缺陷有镀层不均、点线状缺陷、冲压锌层脱落等。中国专利CN201810462422.9中指出通过在锌铝镁合金镀层中添加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硼、硅、铜、镍、锰,调整成分的手段来消除表面色差缺陷,但是却没有指出添加上述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后对镀锌工艺参数的影响。中国专利CN202010201667.3中涉及到镀锌工艺,提出了不同段工艺参数控制,包括出锌锅后镀后冷却策略控制,但是并没有针对规格来进行细致的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一种控制薄规格薄镀层锌铝镁产品黑线缺陷方法,该方法主要针对薄规格生产过程中特有的黑线缺陷,在不进行镀层成分改变的基础上,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参数控制来提升表面质量。
[000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薄规格薄镀层锌铝镁产品黑线缺陷方法,包括:
[0007]对冷轧钢板进行预处理,以得到预设表面粗糙度的冷硬板;
[0008]对所述冷硬板进行浸锌处理,且在浸锌处理过程中,控制炉鼻子参数和锌锅温度、带钢入锅温度,以在板表面形成镀液层;
[0009]控制所述镀液层的厚度,并在随后进行镀后冷却处理;
[0010]在所述冷却处理后,进行后处理工序。
[0011]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对所述冷硬板进行浸锌处理,且在浸锌处理过程中,控制炉鼻子参数和锌锅温度、带钢入锅温度,以在板表面形成镀液层的步骤中,控制所述炉鼻子的插入深度在150mm—200mm之间,控制所述炉鼻子内露点在

10℃—0℃之间。
[0012]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对所述冷硬板进行浸锌处理,且在浸锌处理过程中,控制炉鼻子参数和锌锅温度、带钢入锅温度,以在板表面形成镀液层的步骤中,控制所述锌锅温度,并根据所述带钢厚度控制其入锅温度。
[0013]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锌锅温度的步骤中,控制所述锌锅温度稳定在470℃—480℃。
[0014]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带钢厚度控制其入锅温度的步骤中,对于带钢厚度小于第一预设厚度的,控制所述带钢温度高于所述锌锅温度第一设定温
度;对于带钢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厚度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厚度的,控制所述带钢温度高于所述锌锅温度第二设定温度,其中,所述第一设定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
[0015]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定温度的范围在5℃—10℃之间,所述第二设定温度的范围在0℃—5℃。
[0016]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定厚度设置为0.8mm,所述第二设定厚度设置为1.0mm。
[0017]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镀后冷却处理的步骤中,根据带钢厚度,控制塔顶转向辊温度。
[0018]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带钢厚度,控制塔顶转向辊温度的步骤中,对于带钢厚度小于第一预设厚度的,控制所述塔顶转向辊温度在190℃—210℃之间;对于带钢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厚度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厚度的,控制所述塔顶转向辊温度在 160℃—180℃之间。
[0019]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后处理工序中,包括光整参数优化的步骤,在该步骤中,向光整液中添加2%—4%质量分数的润滑剂。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控制薄规格薄镀层锌铝镁产品黑线缺陷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炉鼻子和锌锅温度、带钢温度的设定,以及镀后冷却和后处理工序,可以实现镀层良好的表面质量。从而减少或避免薄规格薄镀层锌铝镁产品黑线缺陷,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薄规格薄镀层锌铝镁产品黑线缺陷方法的各步骤示意图;
[0023]图2(a)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中炉鼻子插入深度为120mm的镀层表面形貌;
[0024]图2(b)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中炉鼻子插入深度为150mm的镀层表面形貌;
[0025]图3(a)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中炉鼻子露点为

25℃的镀层表面形貌;
[0026]图3(b)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中炉鼻子露点为

8℃的镀层表面形貌;
[0027]图4(a)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三中塔顶转向辊温度为170℃的镀层表面形貌;
[0028]图4(b)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三中塔顶转向辊温度为200℃的镀层表面形貌;
[0029]图5(a)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四中光整液润滑剂质量分数为1%的镀层表面形貌;
[0030]图5(b)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四中光整液润滑剂质量分数为2.3%的镀层表面形貌。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3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薄规格薄镀层锌铝镁产品黑线缺陷方法,该方法基于产线现有条件,只需通过产线关键过程参数合理化控制,方法简单,效果显著。
[0034]在薄规格薄镀层锌铝镁产品的工艺过程中,首先对冷轧钢板预处理,钢板经过冷轧得到一定表面粗糙度的冷硬板;接着进行浸镀处理:冷硬板经过清洗,退火,从炉鼻子入锌锅,控制炉鼻子的插入深度和炉鼻子内露点,同时控制锌锅温度和带钢温度以使镀液良好的在钢板表面形成镀液层;之后,利用气刀来控制钢板表面上的镀液层的厚度随后进行镀后冷却处理。通过控制不同规格带钢的冷速,得到合适的镀层组织;待以上步骤处理完成后,进入后处理工序,光整拉矫涂油后卷取成卷。
[0035]请参阅图1,一种控制薄规格薄镀层锌铝镁产品黑线缺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步骤S100:对冷轧钢板进行预处理,以得到预设表面粗糙度的冷硬板。
[0037]步骤S200:对冷硬板进行浸锌处理,且在浸锌处理过程中,控制炉鼻子参数和锌锅温度、带钢入锅温度,以在板表面形成镀液层。
[0038]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对冷硬板进行浸锌处理,且在浸锌处理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薄规格薄镀层锌铝镁产品黑线缺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冷轧钢板进行预处理,以得到预设表面粗糙度的冷硬板;对所述冷硬板进行浸锌处理,且在浸锌处理过程中,控制炉鼻子参数和锌锅温度、带钢入锅温度,以在板表面形成镀液层;控制所述镀液层的厚度,并在随后进行镀后冷却处理;在所述冷却处理后,进行后处理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薄规格薄镀层锌铝镁产品黑线缺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冷硬板进行浸锌处理,且在浸锌处理过程中,控制炉鼻子参数和锌锅温度、带钢入锅温度,以在板表面形成镀液层的步骤中,控制所述炉鼻子的插入深度在150mm—200mm之间,控制所述炉鼻子内露点在

10℃—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薄规格薄镀层锌铝镁产品黑线缺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对所述冷硬板进行浸锌处理,且在浸锌处理过程中,控制炉鼻子参数和锌锅温度、带钢入锅温度,以在板表面形成镀液层的步骤中,控制所述锌锅温度,并根据所述带钢厚度控制其入锅温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薄规格薄镀层锌铝镁产品黑线缺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锌锅温度的步骤中,控制所述锌锅温度稳定在470℃—48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薄规格薄镀层锌铝镁产品黑线缺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带钢厚度控制其入锅温度的步骤中,对于带钢厚度小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润昌周纪名潘明刘璇马幸江侯耿杰安方亮张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