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檩钢结构卧浆传统瓦坡屋面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9207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檩钢结构卧浆传统瓦坡屋面构造,包括厚度不低于0.8mm的压型钢板,压型钢板上固定连接有厚度为10~20mm的木板,木板上粘接有防水卷材,防水卷材上固定粘接有厚度不低于30mm的保护层,保护层上固定粘接有厚度不低于20mm的卧浆层,卧浆层上粘接有块瓦。本申请采用压型钢板替代檩条承托上部构造层,主体钢结构以上的构造层总厚度降低约100mm,构造层厚度优势明显;同时本申请坡屋面构造之顶部为钢构件和压型钢板外露,不做二次吊顶即可实现较好的室内效果,免去了吊顶设置;另外本申请取消了檩条,直接满铺压型钢板,构造更为简单、施工更加高效。施工更加高效。施工更加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檩钢结构卧浆传统瓦坡屋面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建造坡屋顶
,具体涉及一种无檩钢结构卧浆传统瓦坡屋面构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城市更新项目中,既有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屋顶破损严重较常见,拆除后重建屋顶的最常见做法是采用钢结构,同时又要实现修旧如旧的传统块瓦坡屋面。钢结构主体(钢斜梁、钢屋架)上建造坡屋面,尤其是卧浆传统瓦(小青瓦、筒瓦)这种偏重型的屋面,常规构造做法是钢结构主体上做檩条,檩条上铺木望板+防水层+挂网卧浆层+小青瓦。而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经过研究发现,现有常规做法存在以下问题:(1)主体钢结构以上的屋面构造层厚度较大,约为250~300mm;(2)顶部结构外露的是钢构件和木板两种材质,室内效果不佳,必须设置二次吊顶;(3)檩条高空散装且需要设置檩托,现场焊接工作量较大,施工工序偏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屋顶常规构造存在的主体钢结构以上屋面构造厚度较大、顶部结构外露效果不佳、施工偏复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构造简单、施工效率高、构造层较纤薄、免吊顶的无檩钢结构卧浆传统瓦坡屋面构造。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无檩钢结构卧浆传统瓦坡屋面构造,包括厚度不低于0.8mm的压型钢板,所述压型钢板上固定连接有厚度为10~20mm的木板,所述木板上粘接有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上固定粘接有厚度不低于30mm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上固定粘接有厚度不低于20mm的卧浆层,所述卧浆层上粘接有块瓦。/>[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无檩钢结构卧浆传统瓦坡屋面构造具有以下优点:(1)本申请采用压型钢板替代檩条承托上部构造层,主体钢结构以上的构造层总厚度降低约100mm,构造层厚度优势明显;(2)本申请坡屋面构造之顶部为钢构件和压型钢板外露,不做二次吊顶即可实现较好的室内效果,免去了吊顶设置;(3)本申请取消了檩条,直接满铺压型钢板,构造更为简单、施工更加高效,可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亦可用于新建项目。
[0007]进一步,所述压型钢板选用开口型或闭口型钢板。
[0008]进一步,所述压型钢板和木板之间增设有保温层。
[0009]进一步,所述木板通过自攻螺钉与压型钢板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自攻螺钉沿压型钢板波峰排列方向隔一布一,所述自攻螺钉沿压型钢板波峰延伸方向间距500mm。
[0011]进一步,所述防水卷材选用自粘型防水卷材。
[0012]进一步,所述块瓦选用小青瓦、筒瓦或平瓦。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无檩钢结构卧浆传统瓦坡屋面构造示意图。
[0014]图中,1、压型钢板;2、木板;3、防水卷材;4、保护层;5、卧浆层;6、块瓦;7、自攻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8]请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无檩钢结构卧浆传统瓦坡屋面构造,包括厚度不低于0.8mm的压型钢板1,所述压型钢板1上固定连接有厚度为10~20mm的木板2,所述木板2上粘接有防水卷材3,所述防水卷材3上固定粘接有厚度不低于30mm的保护层4,所述保护层4上固定粘接有厚度不低于20mm的卧浆层5,所述卧浆层5上粘接有块瓦6。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无檩钢结构卧浆传统瓦坡屋面构造具有以下优点:(1)本申请采用压型钢板替代檩条承托上部构造层,主体钢结构以上的构造层总厚度降低约100mm,构造层厚度优势明显;(2)本申请坡屋面构造之顶部为钢构件和压型钢板外露,不做二次吊顶即可实现较好的室内效果,免去了吊顶设置;(3)本申请取消了檩条,直接满铺压型钢板,构造更为简单、施工更加高效,可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亦可用于新建项目。
[0020]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压型钢板1选用现有的开口型或闭口型钢板来实现,由此可以实现与钢结构主体的材质、室内效果的良好统一。
[0021]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压型钢板1和木板2之间增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具体可选用现有的岩棉板或挤塑聚苯板来实现,由此可以实现建筑节能。
[0022]作为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1所示,所述木板2通过现有的自攻螺钉7与压型钢板1固定连接,所述木板2具体可选用现有的普通木工板、板材、胶合木层板或结构复合木材等。
[0023]作为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1所示,所述自攻螺钉7沿压型钢板1波峰排列方向隔一布一,所述自攻螺钉7沿压型钢板1波峰延伸方向间距500mm,即沿着压型钢板波峰排列方向看,每隔一个压型钢板波峰就设置有一颗自攻螺钉,而沿着压型钢板波峰延伸方向来看,每间距500mm就设置有一颗自攻螺钉,由此可以很好地保证木板2与压型钢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
[0024]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防水卷材3选用现有自粘型防水卷材,由此便于与下部木板2快速有效粘接。
[0025]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保护层4具体可采用在防水卷材3上铺满镀锌钢丝网浇注现有水泥砂浆来实现,尤其需注意的是屋脊处的镀锌钢丝网应连续通过,不得将搭接位置设置在屋脊处,并间隔绑扎搭接,由此可以防止保护层的滑动或脱落。
[0026]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卧浆层5具体可采用添加麻刀的水泥砂浆料来实现,因而在此不再赘述。
[0027]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块瓦6选用现有的小青瓦、筒瓦或平瓦,由此可以满足不同建筑风格需要。
[0028]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檩钢结构卧浆传统瓦坡屋面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厚度不低于0.8mm的压型钢板(1),所述压型钢板(1)上固定连接有厚度为10~20mm的木板(2),所述木板(2)上粘接有防水卷材(3),所述防水卷材(3)上固定粘接有厚度不低于30mm的保护层(4),所述保护层(4)上固定粘接有厚度不低于20mm的卧浆层(5),所述卧浆层(5)上粘接有块瓦(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檩钢结构卧浆传统瓦坡屋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型钢板(1)选用开口型或闭口型钢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檩钢结构卧浆传统瓦坡屋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型钢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影李德顺武子栋黄淼肖倩朱建本钟永慧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