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七层活性碳化结构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881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七层活性碳化结构板,中间桦木单板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及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内侧桦木单板,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内侧桦木单板,第一内侧桦木单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外侧桦木单板,第二内侧桦木单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外侧桦木单板,第一外侧桦木单板、第二外侧桦木单板、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及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的木纹为竖向,中间桦木单板、第一内侧桦木单板及第二内侧桦木单板的木纹为横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大大提高结构板的稳定性及结构强度,并且可避免开裂、变形,从而提高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七层活性碳化结构板


[0001]本技术涉及复合木板
,具体为一种七层活性碳化结构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的橱柜、房门板均在购置原木后,进行后道加工。但目前市面上的原木在使用一端时间之后,会存在开裂、变形等问题,影响产品的使用,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七层活性碳化结构板,大大提高结构板的稳定性及结构强度,并且可避免开裂、变形,从而提高使用寿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七层活性碳化结构板,包括中间桦木单板、第一外侧桦木单板、第二外侧桦木单板、第一内侧桦木单板、第二内侧桦木单板、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及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所述中间桦木单板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及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所述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内侧桦木单板,所述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内侧桦木单板,所述第一内侧桦木单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外侧桦木单板,所述第二内侧桦木单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外侧桦木单板,所述第一外侧桦木单板、第二外侧桦木单板、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及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的木纹为竖向,所述中间桦木单板、第一内侧桦木单板及第二内侧桦木单板的木纹为横向;
[0005]所述第一内侧桦木单板和第二内侧桦木单板内侧设置有纵向卡条,所述中间桦木单板两侧设置有横向卡条,所述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及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的外侧均开设有纵向卡槽,所述纵向卡条与纵向卡槽相互卡接,所述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及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的内侧均开设有横向卡槽,所述横向卡条与横向卡槽相互卡接。
[0006]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七层活性碳化结构板,其中,所述中间桦木单板与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及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之间、所述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与第一内侧桦木单板之间、所述第一内侧桦木单板与第一外侧桦木单板之间、所述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与第二内侧桦木单板之间、所述第二内侧桦木单板与第二外侧桦木单板之间、纵向卡槽内、横向卡槽内均涂覆有胶水,以实现相邻的板材之间的粘合。
[0007]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七层活性碳化结构板,其中,所述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及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的宽度/厚度=2.54,该宽度和厚度比例可保证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的强度。
[0008]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七层活性碳化结构板,其中,所述中间桦木单板、第一外侧桦木单板、第二外侧桦木单板、第一内侧桦木单板及第二内侧桦木单板的厚度均
为1.5mm,在保证板材厚度的同时还可保证整体的强度。
[0009]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七层活性碳化结构板,其中,所述纵向卡条和横向卡条的截面均为等腰梯形结构,以保证两个板材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脱落。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采用五层桦木板及两层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并且第一外侧桦木单板、第二外侧桦木单板、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及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的木纹为竖向,中间桦木单板、第一内侧桦木单板及第二内侧桦木单板的木纹为横向,相邻的两个板材的木纹垂直布置,大大提高结构板的稳定性,并且可避免结构板开裂。
[0012](2)中间桦木单板通过横向卡条与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及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相配合,第一内侧桦木单板和第二内侧桦木单板内侧分别通过纵向卡条与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及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相配合,大大提高了结构板的结构强度,避免结构板变形,从而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正视结构(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与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的结构相同)示意图;
[0016]图4为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俯视结构(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与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的结构相同)示意图。
[0017]图中:中间桦木单板1、第一外侧桦木单板2、第二外侧桦木单板3、第一内侧桦木单板4、第二内侧桦木单板5、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6、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7、纵向卡条8、横向卡条9、纵向卡槽10、横向卡槽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两侧”、“一端”、“另一端”“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七层活性碳化结构板,包括中间桦木单板1、第一外侧桦木单板2、第二外侧桦木单板3、第一内侧桦木单板4、第二内侧桦木单板5、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6及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7,中间桦木单板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6及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7,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6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内侧桦木单板4,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7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内侧
桦木单板5,第一内侧桦木单板4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外侧桦木单板2,第二内侧桦木单板5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外侧桦木单板3,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6及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7的宽度/厚度=2.54,中间桦木单板1、第一外侧桦木单板2、第二外侧桦木单板3、第一内侧桦木单板4及第二内侧桦木单板5的厚度均为1.5mm,第一外侧桦木单板2、第二外侧桦木单板3、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6及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7的木纹为竖向,中间桦木单板1、第一内侧桦木单板4及第二内侧桦木单板5的木纹为横向;第一内侧桦木单板4和第二内侧桦木单板5内侧设置有纵向卡条8,中间桦木单板1两侧设置有横向卡条9,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6及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7的外侧均开设有纵向卡槽10,纵向卡条8与纵向卡槽10相互卡接,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6及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7的内侧均开设有横向卡槽11,横向卡条9与横向卡槽11相互卡接,纵向卡条8和横向卡条9的截面均为等腰梯形结构,中间桦木单板1与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6及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7之间、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6与第一内侧桦木单板4之间、第一内侧桦木单板4与第一外侧桦木单板2之间、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7与第二内侧桦木单板5之间、第二内侧桦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七层活性碳化结构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桦木单板(1)、第一外侧桦木单板(2)、第二外侧桦木单板(3)、第一内侧桦木单板(4)、第二内侧桦木单板(5)、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6)及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7),所述中间桦木单板(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6)及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7),所述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6)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内侧桦木单板(4),所述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7)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内侧桦木单板(5),所述第一内侧桦木单板(4)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外侧桦木单板(2),所述第二内侧桦木单板(5)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外侧桦木单板(3),所述第一外侧桦木单板(2)、第二外侧桦木单板(3)、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6)及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7)的木纹为竖向,所述中间桦木单板(1)、第一内侧桦木单板(4)及第二内侧桦木单板(5)的木纹为横向;所述第一内侧桦木单板(4)和第二内侧桦木单板(5)内侧设置有纵向卡条(8),所述中间桦木单板(1)两侧设置有横向卡条(9),所述第一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6)及第二雪松碳化集成指接板(7)的外侧均开设有纵向卡槽(10),所述纵向卡条(8)与纵向卡槽(10)相互卡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东马浩杰
申请(专利权)人:天马绿建南通木结构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