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组份环氧胶黏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8594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组份环氧胶黏剂,由甲组分和乙组分组成,所述甲组分包括:环氧树脂45.5~55wt%、MBS增韧树脂3.5~4.5wt%、缩水甘油醚类稀释剂8~15wt%、偶联剂1~3wt%、甲填料25~32wt%、甲消泡剂0.1~0.5wt%。所述乙组分包括:增韧聚酰胺类固化剂55~60wt%、促进剂3~9wt%、增韧剂10.5~15wt%、乙填料18~25wt%、乙消泡剂0.1~0.5wt%。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胶合强度高、操作适应性强、固化时间短和性能稳定的优点。固化时间短和性能稳定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组份环氧胶黏剂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胶黏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组份环氧胶黏剂。

技术介绍

[0002]方舱、旅居车及冷藏车等厢体结构通常通过复合夹芯板(简称大板)铆接成型,为了保证厢体的气密性及防止铆接处松动,铆钉需要带结构胶进行铆接并带胶刮平。由于这类厢体结构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通常经历路途颠簸及各种外力的作用,因此结构胶需要具备良好的抗冲击结构强度,耐高温性能及环境适应性。 当复合夹芯板出现蒙皮错误引起的缝隙或当出现磕碰引起的小凹坑及外部蒙皮破损时,需要采用简便的方式进行快速修补。目前一般采用结构胶填平修补,使用的结构胶多是聚氨酯粘接胶,该类胶体的缺陷有:1)抗冲击强度不高,当厢体承载较重或长时间使用后,在舱体角铝的铆钉处容易出现“鱼眼”现象,即在铆钉头与胶黏剂结合处出现裂纹,铆钉头凸出,既影响美观,又影响结构强度;2)对环境要求有所限制,操作温度要在15℃以上,操作时间50min;3)固化时间长:常温固化需要5天或60℃下固化5小时,才能达到其粘结强度;4)性能不稳定:在日常生产或长时间使用后在结构胶修补处很容易出现鼓包现象。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我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胶合强度高、操作适应性强、固化时间短和性能稳定的双组份环氧胶黏剂。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每种技术方案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双组份环氧胶黏剂,由甲组分和乙组分组成,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甲组分总质量为基准,所述甲组分包括:环氧树脂
ꢀꢀꢀꢀꢀꢀꢀꢀꢀꢀꢀꢀꢀꢀꢀꢀ
45.5~55wt%MBS增韧树脂
ꢀꢀꢀꢀꢀꢀꢀꢀꢀꢀꢀꢀꢀ
3.5~4.5wt%缩水甘油醚类稀释剂
ꢀꢀꢀꢀꢀꢀꢀ
8~15wt%偶联剂
ꢀꢀꢀꢀꢀꢀꢀꢀꢀꢀꢀꢀꢀꢀꢀꢀꢀꢀꢀ
1~3wt%甲填料
ꢀꢀꢀꢀꢀꢀꢀꢀꢀꢀꢀꢀꢀꢀꢀꢀꢀꢀꢀ
25~32wt%甲消泡剂
ꢀꢀꢀꢀꢀꢀꢀꢀꢀꢀꢀꢀꢀꢀꢀꢀꢀ
0.1~0.5wt%;以所述乙组分总质量为基准,所述乙组分包括:增韧聚酰胺类固化剂
ꢀꢀꢀꢀꢀꢀꢀ
55~60wt%咪唑类促进剂
ꢀꢀꢀꢀꢀꢀꢀꢀꢀꢀꢀꢀꢀ
3~9wt%增韧剂
ꢀꢀꢀꢀꢀꢀꢀꢀꢀꢀꢀꢀꢀꢀꢀꢀꢀꢀꢀ
10.5~15wt%乙填料
ꢀꢀꢀꢀꢀꢀꢀꢀꢀꢀꢀꢀꢀꢀꢀꢀꢀꢀꢀ
18~25wt%乙消泡剂
ꢀꢀꢀꢀꢀꢀꢀꢀꢀꢀꢀꢀꢀꢀꢀꢀꢀ
0.1~0.5wt%;
所述甲组分和所述乙组分按照质量比100:(45~65)配胶。当乙组分的质量配比低于45,胶水不固化;当乙组分的质量配比高于65,胶水固化过快,发脆,强度低。
[0006]所述甲组分依次按照双酚A型环氧树脂 、增韧树脂、稀释剂 、偶联剂、甲填料和消泡剂的顺序将各组分添加到反应釜中,并保持反应釜的温度在25~40℃之间,搅拌而成;所述乙组分依次按照固化剂、促进剂、增韧剂、填料和消泡剂的顺序将各组分添加到反应釜中,并保持反应釜的温度在25~40℃之间,搅拌而成。甲、乙两组分分别存储,使用时再配胶。
[0007]该胶黏剂固化的机理为: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团与固化剂官能团上的活泼氢在偶联剂的作用下一对一反应从而使得胶水固化。
[0008]本专利技术中MBS增韧树脂为MBS聚合物,它所具有的核

壳结构和丙烯酸酯组份,提高抗冲击强度的同时不会损坏热形变温度等其它性能,并且对耐候性无不利影响;填料和MBS增韧树脂,提高了产品黏度、抗流挂性能、冲击强度和耐热性。在填料和MBS增韧树脂增加胶水黏度的基础上,稀释剂可以提高固化剂和环氧树脂的反应活性。咪唑类促进剂提高固化的反应速度,并保证产物的韧性。增韧聚酰胺类固化剂是将常规聚酰胺改性上增加醚键结构从而提高固化剂本身的柔韧性,配合促进剂和稀释剂提高胶水的交联密度,提高粘胶剂的剪切强度。
[0009]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
[0010]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了提高固化速度,所述促进剂是甲基咪唑、2

甲基咪唑、2

乙基
‑4‑
甲基咪唑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1]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延长胶水的操作时间及增加胶水的粘度,使得胶水的抗流挂性优良,所述乙填料和乙填料为硅微粉。
[0012]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甲填料和乙填料为1000~5000目硅微粉。
[0013]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了降低胶黏剂固化物的脆性,提高其柔韧性,所述增韧剂为液体丁腈橡胶。
[0014]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快速消除胶水搅拌混合过程中出现的气泡,稳定组分,所述消泡剂为油性有机硅聚合物。
[0015]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增加固化后胶黏剂的粘接强度,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0016]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增韧树脂为M

722、M

564、M711(上海凯茵化工)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增韧固化剂为XH351或XH498(深圳佳迪达)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7]本专利技术未提及的技术均参照现有技术。
[0018]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的采用特定种类的增韧树脂、促进剂、稀释剂以及改性聚酰胺类固化剂相互作用,提高胶黏剂的韧性和剪切强度,降低固化时间。进一步说,本专利技术通过添加硅微粉等填料,辅助MBS树脂,通配方比例设计,共同提高胶水的粘度、延长胶水的操作时间,胶水的抗流挂性优良,进一步降低固化时间。本专利技术具有胶合强度高、操作适应性强、固化时间短和性能稳定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中所用化合物均来自于市售,实施例中未明确的技术手段均采用现有技术。
[0020]实施例中MBS增韧树脂购自上海凯茵化工、缩水甘油醚购自安徽新远、偶联剂购自南京向前、消泡剂购自毕克化学、增韧聚酰胺类固化剂购自深圳佳迪达、双酚A型环氧树脂购自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液体丁腈橡胶购自深圳佳迪达。
[0021]实施例1甲组份:双酚A型环氧树脂55%(质量百分比,下同,不再赘述)、MBS增韧树脂M564 4%、缩水甘油醚XY631 9.7%、硅烷偶联剂KH560 2%、5000目硅微粉29%、消泡剂BYK066N 0.3%。
[0022]乙组分:增韧聚酰胺类固化剂XH498 60%、促进剂2

乙基
‑4‑
甲基咪唑7% 、液体丁腈橡胶12.7% 、5000目硅微粉20%、消泡剂BYK066N 0.3%。
[0023]在配制甲、乙组分时,需要按照上述顺序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组份环氧胶黏剂,由甲组分和乙组分组成,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甲组分总质量为基准,所述甲组分包括:环氧树脂
ꢀꢀꢀꢀꢀꢀꢀꢀꢀꢀꢀꢀꢀꢀꢀꢀ
45.5~55wt%MBS增韧树脂
ꢀꢀꢀꢀꢀꢀꢀꢀꢀꢀꢀꢀꢀ
3.5~4.5wt%缩水甘油醚类稀释剂
ꢀꢀꢀꢀꢀꢀꢀ
8~15wt%偶联剂
ꢀꢀꢀꢀꢀꢀꢀꢀꢀꢀꢀꢀꢀꢀꢀꢀꢀꢀꢀ
1~3wt%甲填料
ꢀꢀꢀꢀꢀꢀꢀꢀꢀꢀꢀꢀꢀꢀꢀꢀꢀꢀꢀ
25~32wt%甲消泡剂
ꢀꢀꢀꢀꢀꢀꢀꢀꢀꢀꢀꢀꢀꢀꢀꢀꢀ
0.1~0.5wt%;以所述乙组分总质量为基准,所述乙组分包括:增韧聚酰胺类固化剂
ꢀꢀꢀꢀꢀꢀꢀ
55~60wt%咪唑类促进剂
ꢀꢀꢀꢀꢀꢀꢀꢀꢀꢀꢀꢀꢀ
3~9wt%增韧剂
ꢀꢀꢀꢀꢀꢀꢀꢀꢀꢀꢀꢀꢀꢀꢀꢀꢀꢀꢀ
10.5~15wt%乙填料
ꢀꢀꢀꢀꢀꢀꢀꢀꢀꢀꢀꢀꢀꢀꢀꢀꢀꢀꢀ
18~25wt%乙消泡剂
ꢀꢀꢀꢀꢀꢀꢀꢀꢀꢀꢀꢀꢀꢀꢀꢀꢀ
0.1~0.5wt%;所述甲组分和所述乙组分按照质量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国升田阳周磊段玺胡迪戴叶桃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二十八所系统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