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8364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涉及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于间隔设置于基坑边沿向基坑内侧倾斜的若干内侧支护桩(8)、用于间隔设置于基坑边沿向基坑外侧(10)倾斜的若干外侧支护桩(9)、连接于内侧支护桩(8)及外侧支护桩(9)桩顶的冠梁(5)及连接于冠梁(5)上的若干第一内支撑(1);所述内侧支护桩(8)与外侧支护桩(9)成对设置,若干所述第一内支撑(1)间隔设置并朝向基坑,所述内侧支护桩(8)桩间还设置支护面层(12)。另外,还提供该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由于第一内支撑(1)过于密集带来的深基坑土方开挖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施工更加简便,并且节约材料,从而降低工程费用。费用。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基坑工程在工程建设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我国对地下空间的开发需求也使得基坑工程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开基坑挖深度不断增加,安全要求进一步提升。
[0003]传统基坑支护方式分为悬臂式支护和内支撑式支护,悬臂式支护结构仅发挥排桩的挡土作用,支护结构控制变形的能力和稳定性均较差,一般适用于土质良好且基坑开挖一般不超过5m工程中。内支撑式支护结构具有稳定性好和变形控制能力强的优点,但对变形控制要求严格的深基坑工程,尤其是采用混凝土内支撑时,存在突出缺点:第一、为控制支护结构变形以及满足基坑稳定性,通常在基坑竖向和横向布置高密度的内支撑,使得基坑土方开挖无法运用大型机械,造成土方施工周期延长,施工成本增加。第二、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普遍采用劳动密集型施工方式,施工难度大。第三、在传统内支撑式支护体系中,水平内支撑耗材和工程造价可占基坑支护结构体系总耗材和造价的20%~40%,但水平内支撑作为一次性临时结构,最后必须面临拆除,且水平内支撑拆除时将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噪音、粉尘等。
[0004]因此,研发一种在满足深基坑变形控制要求,保证基坑整体稳定性的基础上减少内支撑的数量,同时可以简化土方开挖施工、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保护环境的支护结构是目前市场发展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保证基坑整体稳定性的基础上减少内支撑的数量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另外,还提供该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用于间隔设置于基坑边沿向基坑内侧倾斜的若干内侧支护桩、用于间隔设置于基坑边沿向基坑外侧倾斜的若干外侧支护桩、连接于内侧支护桩及外侧支护桩桩顶的冠梁及连接于冠梁上的若干第一内支撑;所述内侧支护桩与外侧支护桩成对设置,若干所述第一内支撑间隔设置并朝向基坑,所述内侧支护桩桩间还设置支护面层。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内侧支护桩桩顶至基坑底部位置设置腰梁,所述腰梁上间隔设置若干第二内支撑,所述第二内支撑沿水平设置且与腰梁垂直。
[0008]进一步地,所述内侧支护桩与外侧支护桩之间且位于冠梁以下基坑底部以上区域形成桩间位,所述桩间位有桩间土,所述支护面层覆盖桩间土。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支护面层为内置钢筋网的喷射混凝土面层。
[0010]进一步地,所述内侧支护桩上设置钢筋网连接件,所述钢筋网端部挂设在钢筋网
连接件上并通过钢筋网固定件将钢筋网固定,所述钢筋网上覆盖喷射混凝土面层。
[0011]进一步地,所述内侧支护桩的轴线与冠梁中垂线的夹角β小于等于10
°
;和/或,所述外侧支护桩的轴线与冠梁中垂线的夹角α小于等于10
°

[0012]基于同一思路还提供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向基坑内侧倾斜压入内侧支护桩并至标高,向基坑外侧倾斜压入外侧支护桩并至标高;S2、在内侧支护桩及外侧支护桩的桩顶设置冠梁,使内侧支护桩、外侧支护桩及冠梁形成排桩支护结构;S3、土方开挖至冠梁标高以下预设高度后进行桩间土平整并加固;其中,所述内侧支护桩与外侧支护桩之间且位于冠梁以下基坑底部以上区域形成桩间位,桩间土位于桩间位;S4、在桩间土上覆盖喷射混凝土;S5、在冠梁上间隔设置水平第一内支撑,并随土方开挖重复S4。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S6、土方开挖至腰梁设计标高以下预设高度,在腰梁上间隔设置第二内支撑,并随土方开挖重复S4。
[0014]进一步地,所述S1步骤中,内侧支护桩和/或外侧支护桩采用跳桩施工方法压入;或者,在内侧支护桩和/或外侧支护桩桩中心距大于预设倍数桩径,采用顺序压入或采用一侧向单一方向压入。
[0015]进一步地,所述S4步骤在桩间土上覆盖喷射混凝土,包括,在内侧支护桩连接钢筋挂钩,将钢筋网挂在钢筋挂勾上且利用在桩间土内打入钢筋固定件固定;利用挂网喷射混凝土进行网喷。
[0016]该深基坑支护结构,利用倾斜内侧支护桩、外侧支护桩并集合桩间土、基坑开挖面倾斜的结构,在满足基坑稳定性的基础上来减少桩顶位移和桩身受力,有效减小第一内支撑的数量,增大第一内支撑的间距,以此来克服由于第一内支撑过于密集带来的深基坑土方开挖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同时,使设计施工更加简便,并且节约材料,从而降低工程费用,可以减少第一内支撑拆除时产生的固体废物、噪音、粉尘等,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轴力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流程框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内支撑;2、第二内支撑;4、基坑底部;5、冠梁;6、腰梁;8、内侧支护桩;9、外侧支护桩;10、基坑外侧;11、桩间土;12、支护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

2所示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内侧支护桩8、外侧支护桩9、冠梁5及第一内支撑1,该内侧支护桩8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数量的内侧支护桩8用于间隔插入基坑边沿向基坑内侧倾斜,该外侧支护桩9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数量的外侧支护桩9用于间隔插入基坑边沿向基坑外侧10倾斜,内侧支护桩8与外侧支护桩9并排排列形成成对设置,冠梁5连接于内侧支护桩8及外侧支护桩9桩顶,每对内侧支护桩8与外侧支护桩9按照预设间隔排列并与冠梁5共同构成排桩支护结构,冠梁5上连接若干第一内支撑1,若干第一内支撑1间隔设置并朝向基坑,第一内支撑1水平布置且轴线与冠梁5轴线相交并垂直。本实施例中,内侧支护桩8和外侧支护桩9嵌固段深度,即内侧支护桩8在基底以下的深度为1~1.5倍基坑开挖深度。内侧支护桩8和/或外侧支护桩9的桩径大于等于400mm,且内侧支护桩8和/或外侧支护桩9桩中心距小于2倍桩径。
[0021]该冠梁5的宽度大于与其连接的一对支护桩的桩截面边长,扩出长度为0.5倍的桩径,高度大于等于与其连接的一对支护桩的桩截面边长的0.6倍。内侧支护桩8或外侧支护桩9嵌入冠梁5的垂直长度大于等于100mm。内侧支护桩8的轴线与冠梁5中垂线的夹角β小于等于10
°
;外侧支护桩9的轴线与冠梁5中垂线的夹角α小于等于10
°

[0022]该内侧支护桩8桩间还设置支护面层12。该深基坑支护结构中,内侧支护桩8与外侧支护桩9之间且位于冠梁5以下基坑底部4以上区域形成桩间位,桩间位有桩间土11,支护面层12覆盖桩间土11上。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间隔设置于基坑边沿向基坑内侧倾斜的若干内侧支护桩(8)、用于间隔设置于基坑边沿向基坑外侧(10)倾斜的若干外侧支护桩(9)、连接于内侧支护桩(8)及外侧支护桩(9)桩顶的冠梁(5)及连接于冠梁(5)上的若干第一内支撑(1);所述内侧支护桩(8)与外侧支护桩(9)成对设置,若干所述第一内支撑(1)间隔设置并朝向基坑,所述内侧支护桩(8)桩间还设置支护面层(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支护桩(8)桩顶至基坑底部(4)位置设置腰梁(6),所述腰梁(6)上间隔设置若干第二内支撑(2),所述第二内支撑(2)沿水平设置且与腰梁(6)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支护桩(8)与外侧支护桩(9)之间且位于冠梁(5)以下基坑底部(4)以上区域形成桩间位,所述桩间位有桩间土(11),所述支护面层(12)覆盖桩间土(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面层(12)为内置钢筋网的喷射混凝土面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支护桩上设置钢筋网连接件,所述钢筋网端部挂设在钢筋网连接件上并通过钢筋网固定件将钢筋网固定,所述钢筋网上覆盖喷射混凝土面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支护桩(8)的轴线与冠梁(5)中垂线的夹角β小于等于10
°
;和/或,所述外侧支护桩(9)的轴线与冠梁(5)中垂线的夹角α小于等于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朋岳增明贾庆华王亚菊安绍灿张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