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板快速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826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顶板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板快速排水结构,包括排水层,所述排水层设于顶板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层包括盲沟、渗排水管和次级渗排水管,所述盲沟沿顶板的低水位汇流处设置,所述渗排水管设于盲沟内且沿盲沟延伸方向设置,所述次级渗排水管通过盲沟与渗排水管连通,与盲沟内的渗排水管连成整体,形成快速排水系统的同时,提高了渗排水管的承载能力,使顶板在遇到大量降雨时地表水能快速排出,避免积水。避免积水。避免积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板快速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顶板排水
,尤其涉及一种顶板快速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顶板的排水能力也越来越重视,目前,因为塑料排水板成本低、易于安装的优点,人们大多使用塑料排水板作为顶板排水层;
[0003]然而,塑料排水板的承载力与排水能力有限,当遭遇大量降雨时,由于降水量过大,塑料排水板的排水速度不足,导致其本身承受不住压力,致使其内部堵塞甚至断裂,排水的效果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顶板快速排水结构,使顶板在遇到大量降雨时能快速排出地表水,减少排水层压力,避免积水。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顶板快速排水结构,包括排水层,所述排水层设于顶板的上方,所述排水层包括盲沟、渗排水管和次级渗排水管,所述盲沟沿顶板的低水位汇流处设置,所述渗排水管设于盲沟内且沿盲沟延伸方向设置,所述次级渗排水管通过盲沟与渗排水管连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盲沟由两列并排且间隔设置的砖墙和排水层的下表面共同形成,所述渗排水管设于两列所述砖墙的中央位置,至少两个的次级渗排水管均匀分布在所述盲沟外部的两侧。
[0008]进一步的,两侧所述砖墙的间距为350mm,两侧所述砖墙的宽度均为120mm,所述渗排水管的管口宽度为150mm,所述次级渗排水管的管口宽度为100mm。
[0009]进一步的,多条所述盲沟以横纵交错方式设置,且互相平行的相邻盲沟之间的间距相等。
[0010]进一步的,多条所述次级渗排水管按井格状铺设在由多条所述盲沟围成的区域内,所述次级渗排水管的两端分别与位于相邻两个盲沟内的渗排水管连通。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层的空缺处铺设有级配碎石且排水层的上水平面保持平整。
[0012]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层还包括侧排口,两个以上的所述侧排口沿两侧所述砖墙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所述侧排口的口部包覆有无纱布。
[0013]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侧排口的间距为2m,所述侧排口的孔径大小为50mm。
[0014]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层的上方覆盖有无纱布,所述无纱布上铺设有土壤层。
[0015]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与排水层间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有中间垫层和防水层。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顶板快速排水结构,包括排水层,所述排水层设于顶板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层包括盲沟、渗排水管和次级渗排水管,所述盲沟沿顶板的低水位汇流处设置,所述渗排水管设于盲沟内且沿盲沟延伸方向设置,所述次级渗排水管通
过盲沟与渗排水管连通,与盲沟内的渗排水管连成整体,形成快速排水系统,同时提高了渗排水管的承载能力,使顶板在遇到大量降雨时地表水能快速排出,避免积水。
附图说明
[0018]图1所示为一种顶板快速排水结构的部分侧面的剖视图;
[0019]图2所示为一种顶板快速排水结构的部分斜面视图。
[0020]标号说明:
[0021]1、渗排水管;2、砖墙;3、侧排口;4、次级渗排水管;5、排水层;6、土壤层;7、防水层;8、中间垫层;9、无纱布;10、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3]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顶板快速排水结构,包括排水层,所述排水层设于顶板的上方,所述排水层包括盲沟、渗排水管和次级渗排水管,所述盲沟沿顶板的低水位汇流处设置,所述渗排水管设于盲沟内且沿盲沟延伸方向设置,所述次级渗排水管通过盲沟与渗排水管连通。
[0024]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顶板快速排水结构,包括排水层,所述排水层设于顶板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层包括盲沟、渗排水管和次级渗排水管,所述盲沟沿顶板的低水位汇流处设置,所述渗排水管设于盲沟内且沿盲沟延伸方向设置,所述次级渗排水管通过盲沟与渗排水管连通,与盲沟内的渗排水管连成整体,形成快速排水系统,同时提高了渗排水管的承载能力,使顶板在遇到大量降雨时地表水能快速排出,避免积水。
[0026]进一步的,所述盲沟由两列并排且间隔设置的砖墙和排水层的下表面共同形成,所述渗排水管设于两列所述砖墙的中央位置,至少两个的次级渗排水管均匀分布在所述盲沟外部的两侧。
[0027]从上述描述可知,渗排水管设于中央位置且次级渗排水管均匀分布在盲沟两侧有利于渗排水管的均匀排水,防止由于一侧水流量过大产生较大压强从而破坏排水系统的平衡。
[0028]进一步的,两侧所述砖墙的间距为350mm,两侧所述砖墙的宽度均为120mm,所述渗排水管的管口宽度为150mm,所述次级渗排水管的管口宽度为100mm。
[0029]从上述描述可知,各个参数的选取利于提升排水效率。
[0030]进一步的,多条所述盲沟以横纵交错方式设置,且互相平行的相邻盲沟之间的间距相等。
[0031]从上述描述可知,均匀设置多条盲沟,利于排水速度的提高。
[0032]进一步的,多条所述次级渗排水管按井格状铺设在由多条所述盲沟围成的区域内,所述次级渗排水管的两端分别与位于相邻两个盲沟内的渗排水管连通。
[0033]从上述描述可知,均匀设置多条次级渗排水管,利于排水速度的提高。
[0034]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层的空缺处铺设有级配碎石且排水层的上水平面保持平整。
[0035]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层还包括侧排口,两个以上的所述侧排口沿两侧所述砖墙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所述侧排口的口部包覆有无纱布。
[0036]从上述描述可知,侧排口用于将排水层中多余的水引入盲沟中进行排放。
[0037]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侧排口的间距为2m,所述侧排口的孔径大小为50mm。
[0038]从上述描述可知,参数的选取利于提升排水能力。
[0039]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层的上方覆盖有无纱布,所述无纱布上铺设有土壤层。
[0040]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与排水层间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有中间垫层和防水层。
[0041]从上述描述可知,中间垫层和防水层的设置利于整体结构强度的提高同时也能防止积水直接接触到顶板。
[0042]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
[004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顶板快速排水结构,包括排水层5、土壤层6、防水层7、中间垫层8、无纱布9和顶板10;
[00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10为建筑物的顶板,如房屋的屋顶或地下室的天花板。
[004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排水层5包括盲沟、渗排水管1、侧排口3和次级渗排水管4,所述盲沟由两列并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板快速排水结构,包括排水层,所述排水层设于顶板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层包括盲沟、渗排水管和次级渗排水管,所述盲沟沿顶板的低水位汇流处设置,所述渗排水管设于盲沟内且沿盲沟延伸方向设置,所述次级渗排水管通过盲沟与渗排水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板快速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沟由两列并排且间隔设置的砖墙和排水层的下表面共同形成,所述渗排水管设于两列所述砖墙的中央位置,至少两个的次级渗排水管均匀分布在所述盲沟外部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板快速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砖墙的间距为350mm,两侧所述砖墙的宽度均为120mm,所述渗排水管的管口宽度为150mm,所述次级渗排水管的管口宽度为1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板快速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盲沟以横纵交错方式设置,且互相平行的相邻盲沟之间的间距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强陈勇张霖骏凌珑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建发建设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