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的双层扁线绕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8193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的双层扁线绕组结构,包括定子铁芯和安装在定子铁芯中的三相扁线绕组,所述定子铁芯与扁线绕组之间设有绝缘纸,所述定子铁芯设置Z个线槽定子铁芯每极每相的槽数设置为q,所述定子铁芯每个槽中嵌放i根扁导体,绕组的每一相均包括多条并联支路,每条并联支路均由多个发卡扁导体串联而成,每个发卡扁导体均有输入边和输出边,发卡扁导体等节距依次嵌入定子铁芯中,通过扭转焊接端形成短距绕组,每条并联支路在磁路上完全对称分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每条并联支路的所有输入边和输出边共同嵌放在不同层数上的数量完全相同,形成了双层绕组,使得各并联支路在磁路上完全对称,反电动势、电阻及电感平衡,从而消除环路电流。电流。电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的双层扁线绕组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扁线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的双层扁线绕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扁线电机定子绕组制造较为复杂,受工艺限制,扁线绕组的磁路存在环路电流的问题。要解决绕组环流问题,需要合理的绕组空间分布设计,使每个支路连接的导体位置平衡以达到电阻、电感平衡。电机频率越高,换位需求越迫切,每槽导体数和并联支路数越多,环路设计越复杂。
[0003]新能源电机尤其是驱动电机峰值转速一般超过10000rpm,高速电机对NVH要求较高,圆线电机通常采用双层短距绕组,能有效降低定子侧谐波,优化电机NVH性能。通过合理设计扁线绕组结构,也可以有效降低定子侧谐波。
[0004]现有扁线电机定子绕组每槽导体数难以调整,一般通过调整并联支路数调整匝数,公开号为CN111200328A的中国专利申请,披露了一种不产生环路电流的4路并联的绕组结构,但该绕组为整距的单层绕组,定子侧的谐波含量较大,且每槽均为同相绕组,交流电阻引起的损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的双层扁线绕组结构,包括定子铁芯和安装在定子铁芯中的三相扁线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与扁线绕组之间设有绝缘纸,所述定子铁芯设置Z个线槽,Z为12的倍数,定子铁芯每极每相的槽数设置为q,q等于2,所述定子铁芯每个槽中嵌放i根扁导体,所述三相扁线绕组极数为2P,所述三相扁线绕组的每一相设置j条并联电路,每条所述并联支路由W个发卡扁导体构成,且W=Zi/6j,所述发卡扁导体均从定子铁芯一端插入,每个扁导体输入边和输出边均嵌入相邻层数并均相隔K槽,即第一个发卡扁导体输入边嵌入定子铁芯第1槽第1层,第一个第一个发卡扁导体输出边嵌入定子铁芯第k+1槽第2层,第二个发卡扁导体输入边嵌入定子铁芯第2槽第1层,第二个发卡扁导体输出边嵌入定子铁芯第k+2槽第2层,依次类推,嵌入完1、2层后,嵌入3、4层,其中K=Z/2P,q=Z/3*2P,使所述奇数线槽内为同相绕组结构,偶数线槽内为两相绕组结构,通过改变焊接端发卡扁导体的折弯角度改变焊接端输入边到输出边的跨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的双层扁线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并联支路包括跨距为K的整距波绕组线圈、跨距为K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克进冯波唐天顺樵明月张永顺杨霄罗诗杰黄敏伍海波张正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