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型钢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8191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球型钢支座,其包括:钢支座主体、第一支座板以及两个第一限位件;沿所述第一支座板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沿同一平面内并与所述第一方向成角度相交的方向为第二方向;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支座板的底面间隔布置;所述钢支座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在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可移动地设置。如此配置,钢支座主体能够沿第一方向在两个第一限位件之间移动,释放了钢支座主体产生应力集中,钢支座所承载主体结构的有害次内力,以及其他有害次内力,改善了主体结构的受力状态,提高了球型钢支座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球型钢支座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结构领域,尤其是一种球型钢支座。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钢支座的使用频率也在逐步增加,钢支座的设计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钢支座的形式也由最初的金属刚性支座逐步演变为橡胶支座、四氟板式支座、盆式支座,直至现在被广泛运用的球型钢支座。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许多支座由于自身质量,以及支座安装、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不当行为,导致应力集中,产生累积荷载,使支座长时间承受应力,产生应变,增加了支座的耗损,减短了支座的使用寿命,使得支座不能在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内满足工程使用功能的要求。为解决应力集中的问题,普通钢支座的更换也十分不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型钢支座,以解决现有支座存在应力集中,钢支座所承载主体结构的有害次内力,以及其他有害的次内力,进而影响支座使用寿命和改善主体结构受力状态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球型钢支座,包括:钢支座主体、第一支座板以及两个第一限位件;
[0005]沿所述第一支座板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沿同一平面内并与所述第一方向成角度相交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0006]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支座板的底面间隔布置;所述钢支座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在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可移动地设置。
[0007]可选的,所述球型钢支座还包括第二支座板以及两个第二限位件;
[0008]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二支座板的顶面间隔布置;所述钢支座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在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可移动地设置。
[0009]可选的,所述球型钢支座还包括多个第三限位件和多个第四限位件;
[0010]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形成第一滑动腔,多个所述第三限位件可拆卸地容置于所述第一滑动腔,用于限制所述钢支座主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移;
[0011]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形成第二滑动腔,多个所述第四限位件可拆卸地容置于所述第二滑动腔,用于限制所述钢支座主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移。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具有第一锁紧位置,当所述球型钢支座在所述第一方向安装完成后,所述钢支座主体处于所述第一锁紧位置;
[0013]所述第一锁紧位置被配置为所述第三限位件容置于所述第一滑动腔内,使所述钢支座主体在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定位;
[0014]所述第二滑动腔内具有第二锁紧位置,当所述球型钢支座在所述第二方向安装完成后,所述钢支座主体处于第二锁紧位置;
[0015]所述第二锁紧位置被配置为所述第四限位件容置于所述第二滑动腔内,使所述钢支座主体在所述第二滑动腔内定位。
[0016]可选的,所述钢支座主体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面具有第一滑动板;
[0017]所述第一支座板的底面具有第一钢板,所述第一钢板与所述第一滑动板相抵靠;
[0018]所述钢支座主体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面具有第二滑动板;
[0019]所述第二支座板的顶面具有第二钢板,所述第二钢板与所述第二滑动板相抵靠。
[0020]可选的,所述钢支座主体还包括转动件;
[0021]所述转动件的顶面为转动平面,所述转动件的底面为转动凸面,所述转动平面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面连接,所述转动凸面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顶面连接。
[0022]可选的,所述转动平面上具有第一转动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面具有第三钢板;
[0023]所述第一转动板与所述第三钢板相抵靠;
[0024]所述转动凸面上具有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顶面具有与所述转动凸面的弧度相适配的凹陷区,所述转动凸面容置于所述凹陷区;
[0025]所述第二转动板与所述凹陷区相抵靠。
[0026]可选的,所述钢支座主体还包括两个第三连接件;
[0027]两个所述第三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面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0028]所述第三连接件具有向内凸出的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向外伸出的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抵靠,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沿竖向的位移。
[0029]可选的,所述钢支座主体还包括两个第四连接件和两个第五连接件;
[0030]两个所述第四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二支座板的顶面间隔布置;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支座板连接;
[0031]所述第四连接件具有向内凸出的第三卡合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向外伸出的第四卡合部,所述第三卡合部与所述第四卡合部相抵靠,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支座板沿竖向的位移;
[0032]两个所述第五连接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支座板的底面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五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座板连接;
[0033]所述第五连接件具有向内凸出的第五卡合部,所述第五卡合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面相抵靠,以限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支座板沿竖向的位移。
[0034]可选的,所述第四连接件具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二接触面;
[0035]所述第一接触面具有第一自润滑板,所述第二接触面具有第四钢板,所述第一自润滑板与所述第四钢板相接触,用于减少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的摩擦阻力;
[0036]所述第五连接件具有第三接触面,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第四接触面;
[0037]所述第三接触面具有第二自润滑板,所述第四接触面具有第五钢板,所述第二自润滑板与所述第五钢板相接触,用于减少所述第三接触面与所述第四接触面之间的摩擦阻力。
[0038]综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球型钢支座中,所述球型钢支座包括:钢支座主体、第一支座板以及两个第一限位件;沿所述第一支座板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沿同一平面内并与所述第一方向成角度相交的方向为第二方向;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支座板的底面间隔布置;所述钢支座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在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可移动地设置。
[0039]如此配置,钢支座主体在安装过程中能够沿第一方向在两个第一限位件之间移动,且能够根据需求沿第二方向在两个第二限位件之间移动,释放了由于锁紧钢支座主体所造成的应力集中,主体结构的有害内力,以及其他的有害次内力,改善了主体结构的受力状态,提高了钢支座主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外露的球型钢支座的表面均喷涂有环氧富锌底漆,提高了球型钢支座的抗腐蚀性能,进一步提升了球型钢支座的耐久性;此外,球型钢支座的尺寸可根据工程实际来配置,灵活多变,且安全可靠,安装拆卸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4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球型钢支座的主视图;
[004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球型钢支座的侧视图;
[0042]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三限位件容置于第一滑动腔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型钢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支座主体、第一支座板以及两个第一限位件;沿所述第一支座板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沿同一平面内并与所述第一方向成角度相交的方向为第二方向;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支座板的底面间隔布置;所述钢支座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在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可移动地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型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型钢支座还包括第二支座板以及两个第二限位件;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二支座板的顶面间隔布置;所述钢支座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在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可移动地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型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型钢支座还包括多个第三限位件和多个第四限位件;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形成第一滑动腔,多个所述第三限位件可拆卸地容置于所述第一滑动腔,用于限制所述钢支座主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移;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形成第二滑动腔,多个所述第四限位件可拆卸地容置于所述第二滑动腔,用于限制所述钢支座主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移。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型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具有第一锁紧位置,当所述球型钢支座在所述第一方向安装完成后,所述钢支座主体处于所述第一锁紧位置;所述第一锁紧位置被配置为所述第三限位件容置于所述第一滑动腔内,使所述钢支座主体在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定位;所述第二滑动腔内具有第二锁紧位置,当所述球型钢支座在所述第二方向安装完成后,所述钢支座主体处于第二锁紧位置;所述第二锁紧位置被配置为所述第四限位件容置于所述第二滑动腔内,使所述钢支座主体在所述第二滑动腔内定位。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型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支座主体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面具有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支座板的底面具有第一钢板,所述第一钢板与所述第一滑动板相抵靠;所述钢支座主体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面具有第二滑动板;所述第二支座板的顶面具有第二钢板,所述第二钢板与所述第二滑动板相抵靠。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球型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支座主体还包括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顶面为转动平面,所述转动件的底面为转动凸面,所述转动平面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明史炜洲施卫星叶伟张士昌高峰潘钦周露杨凯林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