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MS充放电管理电路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7830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3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BMS充放电管理电路及电子设备,所述电路包括:主控模块,包括电池连接端以及外部接入端,电池连接端与外部接入端之间串联有第一控制开关,主控模块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控制开关开闭的主控芯片;预放电模块,与第一控制开关并联,预放电模块包括受主控芯片控制的第二控制开关,以及与第二控制开关串联的第一电阻;以及检测模块,包括连接于第一电阻两端的检测端,主控芯片通过至少一个信号端与检测模块连接,以根据检测模块检测到的预放电模块的工作状态控制第一控制开关和/或第二控制开关进行开闭动作。本申请对主控开关的控制实现方式更加简单,从而降低了BMS充放电管理电路的成本,且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且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且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MS充放电管理电路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锂电池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BMS充放电管理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如今,附带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池包广泛应用于多种电子设备或者电动汽车等需要电力供应的设备中。
[0003]目前的动力电池包大部分属于高串数高容量的电池组。如果放电主回路直接输出的话,与负载连接时,瞬间生产很大的火花,另输出端正负极短路时,也会导致MOS损坏的风险。
[0004]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目前一般在主放电回路上并上一组预放电回路,以达到控制主回路输出的目的。在静置状态或没有连接负载的情况下,主回路属于关闭状态,而预放电回路属于常输出状态。当电池包接到负载或整机上后,打开主回路一般有两种方式:1)BMS()与整机通过通信打开主控开关;2)如果BMS 与整机没有通信时,需要增加一组使能信号端子来控制主控开关导通与关断。
[0005]但是,通过与整机通过通信打开主控开关的方案需依赖通信协议及硬件配套实现,兼容性较差。而采用增加一组使能信号端子来控制主控开关的方案,则需要额外增加BMS的输出端口,实现复杂度较高,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因此,上述方案的产品成本均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BMS充放电管理电路及电子设备,可以降低BMS充放电管理电路的成本。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BMS充放电管理电路,用于连接电池及外部接入模块,所述电路包括:
[0008]主控模块,包括电池连接端以及外部接入端,所述电池连接端与所述外部接入端之间串联有第一控制开关,所述主控模块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开闭的主控芯片;
[0009]预放电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并联,所述预放电模块包括受所述主控芯片控制的第二控制开关,以及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串联的第一电阻;以及
[0010]检测模块,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检测端,所述主控芯片通过至少一个信号端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以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预放电模块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或第二控制开关进行开闭动作。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用于检测负载接入的负载检测模块和/或用于检测短路情况的短路检测模块。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负载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以及第二晶体管;
[0013]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并受所述第一电阻的电压控制;
[0014]所述第二晶体管连接至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信号端与接地端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晶体管连接并受所述第一晶体管控制。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晶体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PN 型三极管;
[0016]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与发射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
[0017]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接地端连接。
[00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短路检测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以及第四晶体管;
[0019]所述第三晶体管与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并受所述第一电阻的电压控制,所述第三晶体管与所述第一电阻之间设有稳压管;
[0020]所述第四晶体管连接至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信号端与接地端之间,并与所述第三晶体管连接并受所述第三晶体管控制。
[00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晶体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四晶体管为N沟道MOS管;
[0022]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基极与发射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
[0023]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源极与接地端连接。
[002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控模块还包括用于充电控制的第三控制开关;
[0025]所述控制开关设于所述电池连接端与所述外部接入端之间。
[002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的功率大于等于1W。
[002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范围为10Ω

500Ω。
[0028]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BMS充放电管理电路。
[0029]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BMS 充放电管理电路。
[0030]由上可知,本申请的一种BMS充放电管理电路及电子设备中,通过在主控模块上设置预放电模块,并增设检测模块来对预放电模块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从而根据检测情况控制主控模块上的第一控制开关的开闭。本申请对主控开关的控制实现方式更加简单,从而降低了BMS充放电管理电路的成本,且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MS充放电管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MS充放电管理电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申请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
[0035]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6]请参阅图1,图中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MS充放电管理电路的结构,包括主控模块1、预放电模块以及检测模块3。
[0037]主控模块1,包括电池连接端以及外部接入端,该电池连接端与外部接入端之间串联有第一控制开关12,该主控模块1还包括用于控制该第一控制开关12 开闭的主控芯片11。
[0038]其中,该主控模块1可以根据外部接入端的导通情况而对第一控制开关12 进行开闭,从而实现对电池的放电控制。
[0039]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控制开关12可以采用MOS管来实现,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采用其他元器件实现开关功能。可以理解的,该第一控制开关 12可以设于电池连接端的正极与外部接入端的正极之间的线路上,也可以设于电池连接端的负极与外部接入端的负极之间的线路上,从而实现对主回路的开闭控制,图1的连接方式仅用于示例。
[0040]预放电模块,与第一控制开关12并联,预放电模块包括受主控芯片11控制的第二控制开关21,以及与第二控制开关21串联的第一电阻22。
[0041]当BMS与整机分开后,又需要接上或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MS充放电管理电路,用于连接电池及外部接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主控模块,包括电池连接端以及外部接入端,所述电池连接端与所述外部接入端之间串联有第一控制开关,所述主控模块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开闭的主控芯片;预放电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并联,所述预放电模块包括受所述主控芯片控制的第二控制开关,以及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串联的第一电阻;以及检测模块,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检测端,所述主控芯片通过至少一个信号端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以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预放电模块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或第二控制开关进行开闭动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BMS充放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用于检测负载接入的负载检测模块和/或用于检测短路情况的短路检测模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BMS充放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以及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并受所述第一电阻的电压控制;所述第二晶体管连接至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信号端与接地端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晶体管连接并受所述第一晶体管控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BMS充放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与发射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曹勇毛军任素云戴清明尹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蓝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