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经鼻腔手术的手术套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7691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28
一种用于经鼻腔手术的手术套件,其包括鼻腔扩张器和鼻腔保护套;其特征在于,鼻腔扩张器内部设置有内腔,鼻腔扩张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封口设置;在鼻腔扩张器的第二端设置能够撑开鼻腔扩张器的第一充气组件;鼻腔保护套的内径自第二端向第一端逐渐扩大,鼻腔保护套的外径自第二端向第一端逐渐扩大;使用时,通过将鼻腔扩张器塞入鼻中隔和下鼻甲中间分离粘膜,扩开间隙后取出鼻腔扩张器,再将鼻腔保护套伸入鼻腔内部,以保护鼻腔粘膜,利于手术操作。利于手术操作。利于手术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经鼻腔手术的手术套件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用于经鼻腔手术的手术套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微创手术理念、手术器械和设备的不断发展,经鼻入路手术已经成为蝶窦囊肿、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脊索瘤,海绵窦肿瘤等病变首选治疗方式。经鼻入路手术特点是利用鼻腔、鼻窦、鼻咽等人体天然腔道的自然间隙,能够充分暴露并最大限度的切除病变组织。
[0003]在经鼻入路手术过程中,因鼻腔、鼻窦等腔道中没有有效的遮挡物,导致手术器械反复进出鼻腔时易损伤鼻粘膜,且术中用到的内镜镜头进出鼻腔也容易被污染,从而造成手术时间增加,患者舒适度降低,还影响病患的术后恢复情况。目前手术中有利用一种喇叭状的保护套直接伸入到鼻腔内部,各种手术器械通过保护套进入鼻腔部位深处进行操作;但是上述保护套的材质较硬,不仅在向鼻腔内部伸入保护套时,鼻腔粘膜因被硬性分离而导致鼻腔粘膜受损、甚至出血的情况,并且因长时间留在鼻腔内部也会对鼻腔粘膜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影响病患的术后恢复。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经鼻腔手术的手术套件。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经鼻腔手术的手术套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经鼻腔手术的手术套件。
[0006]一种用于经鼻腔手术的手术套件,其包括鼻腔扩张器和鼻腔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腔扩张器内部设置有内腔,鼻腔扩张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封口设置;在所述鼻腔扩张器的第二端设置能够撑开鼻腔扩张器的第一充气组件;所述鼻腔保护套的内径自第二端向第一端逐渐扩大,鼻腔保护套的外径自第二端向第一端逐渐扩大;使用时,通过将鼻腔扩张器塞入鼻中隔和下鼻甲中间分离粘膜,扩开间隙后取出鼻腔扩张器,再将鼻腔保护套伸入鼻腔内部,以保护鼻腔粘膜,利于手术操作。
[0007]进一步,所述鼻腔扩张器设置为手指形,鼻腔扩张器的水平长度范围设置为4

7cm,鼻腔扩张器的竖直高度范围设置为0.6

1.0cm;此种形状和尺寸的鼻腔扩张器能够很好地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0008]优选地,所述鼻腔扩张器的长度设置为5cm,鼻腔扩张器的高度设置为 1cm。
[0009]进一步,所述鼻腔扩张器的内径自第二端向第一端逐渐扩大,鼻腔扩张器的外径自第二端向第一端逐渐扩大;鼻腔扩张器第一端的高度为1cm,以符合鼻腔通道的形状。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充气组件包括和鼻腔扩张器内腔相连通的第一充气管,和设置在第一充气管自由端的封口帽;第一充气管的自由端与常用注射器匹配使用;通过此种方式利用常用注射器向第一充气管的自由端打入气体或者液体,进而气体或者液体进入并充
满鼻腔扩张器的内腔。此种设置保证鼻腔扩张器能够将鼻中隔和下鼻甲之间的治疗间隙撑开,方便临床操作。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充气管第一端的内径和外径大于第一充气管的内径和外径;此种设置有效加快对鼻腔扩张器内部的填充效果。
[0012]进一步,在所述第一充气管的第二端设置仅允许气体沿着第一充气管向鼻腔扩张器内流入的单向阀。
[0013]进一步,在所述鼻腔扩张器的内腔壁均匀设置能够增加稳定性能的稳定圈。
[0014]进一步,所述鼻腔保护套设置为与鼻腔通道相吻合的锥形;此种设置保证患者鼻腔的舒适度。
[0015]进一步,所述鼻腔保护套的套壁具有厚度,且在套壁内设置储存腔;另在鼻腔保护套的第二端设置用于撑开储存腔的第二充气组件,第二充气组件包括与储存腔连通的第二充气管,设置在第二充气管内的单向阀,以及设置在第二充气管自由端的封口帽;第二充气管的自由端与常用注射器匹配使用;通过此种方式利用常用注射器向第二充气管的自由端打入气体或者液体,进而气体或者液体进入并充满储存腔,使得常用鼻腔手术器械能够从鼻腔保护套内部伸入和取出。
[0016]进一步,在所述鼻腔保护套的第一端设置有限位圈,方便放入和取出。
[0017]进一步,所述限位圈设置为实心环状结构,使用时位于鼻腔外部。
[0018]或者,所述限位圈设置为中空环状结构,且限位圈的内腔和储存腔相连通;第二充气管设置在限位圈远离鼻腔保护套的一侧,第二充气管的管腔和限位圈内腔连通;使用时,气体或者液体沿着第二充气管顺序流入限位圈内腔和储存腔,缓慢撑开鼻腔保护套,既有效保证临床操作,又能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0019]进一步,在所述限位圈的外边缘对称设置方便拿取的延伸棒。
[0020]进一步,所述鼻腔扩张器选用硅胶材质。
[0021]进一步,所述鼻腔保护套选用具有自膨伸缩功能的软质材料。
[0022]进一步,所述鼻腔保护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为圆弧形,保护鼻腔粘膜。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外边缘、前后端均为圆弧形的鼻腔扩张器,有效撑开鼻中隔和下鼻甲之间的治疗间隙,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伸入鼻腔保护套时鼻腔粘膜因被硬性分离而出现受损、出血的情况;2、鼻腔扩张器和鼻腔保护套的充气后再逐渐被撑开的设置有效保证了患者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利于手术操作;3、鼻腔保护套选用具有自膨伸缩功能的软质材料起到保护鼻腔粘膜的作用,还能有效避免因器械反复出入鼻腔对鼻腔粘膜造成损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中鼻腔扩张器的整体结构透视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中鼻腔保护套的整体结构透视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中鼻腔扩张器在侧面观的整体结构透视图;
[0027]图4为本技术中鼻腔保护套在侧面观的整体结构透视图;
[0028]图5为本技术中鼻腔扩张器(内侧壁未设置稳定圈)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0029]图6为本技术中鼻腔扩张器(内侧壁设置稳定圈)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0030]图7为本技术中鼻腔保护套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0031]图中,1、鼻腔扩张器;11、内腔;12、第一充气管;13、稳定圈;14、封口帽;15、单向阀;2、鼻腔保护套;21、限位圈;22、储存腔;23、第二充气管;24、延伸棒。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实施例1
[0034]请参阅图1

图5,本实施例一种用于经鼻腔手术的手术套件,其包括鼻腔扩张器1和鼻腔保护套2;其特征在于,鼻腔扩张器1内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经鼻腔手术的手术套件,其包括鼻腔扩张器和鼻腔保护套;其特征在于,鼻腔扩张器内部设置有内腔,鼻腔扩张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封口设置;在鼻腔扩张器的第二端设置能够撑开鼻腔扩张器的第一充气组件;鼻腔保护套的内径自第二端向第一端逐渐扩大,鼻腔保护套的外径自第二端向第一端逐渐扩大;鼻腔扩张器设置为手指形,手指形的所述鼻腔扩张器的内径自第二端向第一端逐渐扩大,鼻腔扩张器的外径自第二端向第一端逐渐扩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经鼻腔手术的手术套件,其特征在于,鼻腔扩张器的水平长度范围设置为4

7cm,鼻腔扩张器的竖直高度范围设置为0.6

1.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经鼻腔手术的手术套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充气组件包括和鼻腔扩张器内腔相连通的第一充气管,和设置在第一充气管自由端的封口帽;第一充气管的自由端与常用注射器匹配使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经鼻腔手术的手术套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充气管的第二端设置仅允许气体沿着第一充气管向鼻腔扩张器内流入的单向阀。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晖李储忠桂松柏李振业朱海波白吉伟赵澎曹磊张亚卓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