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连续变焦的激光发射与同轴瞄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775912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连续变焦的激光发射与同轴指示光瞄准系统,包括高能激光器、可见光激光器、色差补偿系统、第一准直扩束系统、分光镜、第二准直扩束系统,可见光作为指示光与高能激光共用第二准直扩束系统。指示光先通过补偿镜系统,再经过分光镜、第二准直扩束系统,与高能激光在相同目标距离处实现聚焦指示功能。通过调整色差补偿系统透镜的曲率,抵消指示光与高能激光波长不同所带来的系统差异,实现了绿色指示光与高能激光同步远场聚焦、瞄准功能,采用两级准直扩束,避免了调焦过程中,中心光轴偏差造成的聚焦光束偏移以及引入像差造成光斑聚焦效果差的问题,同时绿色指示光与高能激光同轴设计,避免了瞄准偏离的问题。避免了瞄准偏离的问题。避免了瞄准偏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连续变焦的激光发射与同轴瞄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能激光发射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带同轴指示光的高能激光毁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军事演习或部队训练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应爆未爆弹药,其中包括炮弹、手榴弹、地雷、迫击炮弹、火箭弹、导弹等,可能在被布设或遗弃数年后爆炸,会严重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目前,探测和排除这些未爆物依然十分困难,并且充满危险。如何实现快速准确的排除未爆物,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是各个国家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由于激光具有能量密度高、方向性好、单色性好、传输速度快等优点,在军事及民生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高能激光器的发展日新月异,使得激光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主要工作原理利用光学系统将高能量激光先准直扩束,然后在远场汇聚,通过光束发射控制定向传输聚焦至未爆弹药上,达到销毁或者排除危险的目的。
[0003]同时,针对新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不同工作距离下实现高能激光销毁的技术要求,即要求在大距离范围内都可以实现高能量密度的汇聚,根据工作距离改变系统聚焦位置保持对应工作距离的最佳工作状态,而现有激光发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连续变焦的激光发射与同轴瞄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能激光器(1)、可见光激光器(2)、第一准直扩束系统(3)、色差补偿系统(4)、分光镜(5)和第二准直扩束系统(6);所述高能激光器(1)出射的高能激光依次经过第一准直扩束系统、分光镜和第二准直扩束系统(6)汇聚于目标;所述可见光激光器(2)发出的可见光作为指示光依次经过色差补偿系统(4)、分光镜(5)和第二准直扩束系统(6)后,与高能激光汇聚于同一目标;所述第一准直扩束系统(3)包括沿激光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31)和第二透镜(32);所述色差补偿系(4)包括沿激光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透镜(41)和第四透镜(41),两个透镜双面均镀有可见光增透膜;所述第二准直扩束系统(6)包括沿激光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五透镜(61)、第六透镜(62)、第七透镜(63)和第八透镜(64),所述第五透镜(61)和第六透镜(62)之间的间距连续可调。2.一种可连续变焦的激光发射与同轴瞄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能激光器(1)、可见光激光器(2)、第一准直扩束系统(3)、色差补偿系统(4)、分光镜(5)和第二准直扩束系统(6)和反射镜(7);所述高能激光器(1)出射的高能激光依次经过反射镜(7)、第一准直扩束系统(3)、分光镜(5)和第二准直扩束系统(6)汇聚于目标;所述可见光激光器(2)发出的可见光作为指示光依次经过色差补偿系统(4)、分光镜(5)和第二准直扩束系统(6)后,与高能激光汇聚于同一目标;所述第一准直扩束系统(3)包括沿激光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31)和第二透镜(32);所述色差补偿系(4)包括沿激光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透镜(41)和第四透镜(41),两个透镜双面均镀有可见光增透膜;所述第二准直扩束系统(6)包括沿激光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五透镜(61)、第六透镜(62)、第七透镜(63)和第八透镜(64),所述第五透镜(61)和第六透镜(62)之间的间距连续可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连续变焦的激光发射与同轴瞄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激光器(2)为人眼较为敏感的绿光532nm激光器;所述高能激光器(1)为1080nm单模光纤激光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连续变焦的激光发射与同轴瞄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差补偿系统的第三透镜(41)和第四透镜(42)均为凹凸透镜;沿指示激光入射方向,依照顺序依次定义透镜的两个镜面分别为第1镜面和第2镜面,第三透镜(41)第1镜面曲率半径为54.08mm,第三透镜(41)的第2镜面的曲率半径为65.46mm,第四透镜(42)第1镜面的曲率半径为60.465mm,第四透镜(42)第2镜面的曲率半径为46.3mm;第三透镜(41)的中心厚度为6
±
0.05mm,第四透镜(42)的中心厚度为6
±
0.05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亓晓李伟闫梦龙王晓明回新强李佳航
申请(专利权)人:飒铂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