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汉麻混凝土U型预制件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为了提升混凝土物理性能;其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汉麻纤维10~15份、植物种子0.05~0.2份、沙壤土5~20份、水泥110~128份、石膏100~128份、粉煤灰60~78份、矿粉60~73份;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汉麻纤维、植物种子、沙壤土、水泥、石膏、粉煤灰、矿粉、粗骨料用振动搅拌机混合1~3分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汉麻为增强纤维,有效提升了混凝土的抗折、抗开裂等物理性能,保障了使用寿命;此外,汉麻秸秆纤维生产和加工过程绿色、无污染,同时具有价格低、比强度高、可再生的特点。的特点。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汉麻混凝土U型预制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
,尤其涉及一种汉麻混凝土U型预制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在建筑领域中应用广泛,城市建设大量使用混凝土材料。脆性断裂一直是混凝土材料存在的问题,纤维材料具有资源量大和来源广泛的优势。采用纤维材料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增强改性,是改善脆性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法。
[0003]石棉纤维、玻璃纤维、钢纤维、合成纤维等己经在混凝土材料中广泛应用,但是石棉纤维的致癌问题使其多数国家被限制使用;玻璃纤维生产过程对环境污染大,容易使生产工人患呼吸道疾病;钢纤维成本高,受到碱性溶液侵蚀严重;合成纤维降解困难导致的土壤和海水微塑料污染问题己经引起各国关注,许多国家及地区都做出了限制使用法规。
[0004]传统农田水利沟渠硬化基本采用混凝土浇筑、砖块砌筑等方式,抗折性能较差,抵御自然灾害差,如汛期与旱季交替时,沟底泥土与沟渠容易产生更大间隙,致使刚性的混凝土开裂、塌方,从而导致沟渠使用寿命缩短;因此,亟需一种物理性能好的、使用寿命长的混凝土U型预制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汉麻混凝土U型预制件及其制备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汉麻混凝土U型预制件,其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汉麻纤维10~15份、植物种子0.05~0.2份、沙壤土5~20份、水泥110~128份、石膏100~128份、粉煤灰60~78份、矿粉60~73份、粗骨料1500~1600份、减水剂4.5~7.5份、水100~135份。
[0007]优选的:所述汉麻纤维粒径为10~50目,含水率5~8%,粗骨料粒径为10~30目。
[0008]一种汉麻混凝土U型预制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首先将汉麻纤维、植物种子、沙壤土、水泥、石膏、粉煤灰、矿粉、粗骨料用振动搅拌机混合1~3分钟;S2:然后加入外加剂混合溶液与水,搅拌2~4分钟,得到拌合料备用;S3:将拌合料注入U型模具当中,将注入拌合物的U型模具放到振动台上,振动1~2分钟,压实,抹平后静置24~48小时;S4:拆模,并放置于25℃,湿度95%的养护室养护28天,得到汉麻混凝土U型预制件。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拌合料中植物种子为狗牙根、高羊茅、果岭草、早熟禾、黑麦草、马尼拉的一种或多种植物种子。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拌合料中沙壤土粒径为100~200目。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拌合料中的水泥为32.5、42.5、5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任意一种;石膏细度为120目以上。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粉煤灰等级为Ⅱ级或Ⅰ级;矿粉等级为S75、S95、S105任意一种;粗骨料为碎石、陶粒的任意一种。
[0013]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拌合料中的外加剂为聚羧酸减水剂、聚羧酸保塌剂、消泡剂、减胶剂组成,减胶剂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三以丙醇胺等醇胺类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外加剂溶液浓度为10.0~30.0%。
[0014]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汉麻纤维粒径为10~20目,粗骨料粒径为10~15目。
[0015]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所述U型模具包括:模具上层板,模具上层板呈U形结构;模具下层板,模具下层板的形状与模具上层板适配,模具上层板通过固定螺栓可拆卸的安装于模具下层板顶部,模具上层板和模具下层板在一侧形成入料口。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采用汉麻为增强纤维,有效提升了混凝土的抗折、抗开裂等物理性能,保障了使用寿命;此外,汉麻秸秆纤维生产和加工过程绿色、无污染,同时具有价格低、比强度高、可再生的特点。
[0017]2.本专利技术采用汉麻秸秆纤维当混凝土增强纤维,不仅可以解决废弃天然植物资源带来的环境问题、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也改善了混凝土原料利用带来的碳排放问题。
[0018]3.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拌合料中含外加剂由部分减胶剂,会最大激发水泥水化活性,具有高抗压性能。
[0019]4.本专利技术采用拌合料采用粗骨料,用水量小,孔隙率高,透水率强,更有助于植被草种成活,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汉麻混凝土U型预制件的制备方法中U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验一的混凝土切块测试性能对比图。
[0021]图中:1
‑
模具上层板、2
‑
模具下层板、3
‑
入料口、4
‑
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3]实施例1:一种汉麻混凝土U型预制件,其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汉麻纤维10~15份、植物种子0.05~0.2份、沙壤土5~20份、水泥110~128份、石膏100~128份、粉煤灰60~78份、矿粉60~73份、粗骨料1500~1600份、减水剂4.5~7.5份、水100~135份;其中汉麻纤维粒径为10~50目,含水率5~8%,粗骨料粒径为10~30目。
[0024]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将其原料限定为:汉麻纤维10份、植物种子0.1份、沙壤土10份、水泥110份、石膏100份、粉煤灰60份、矿粉60份、粗骨料1500份、减水剂4.5份、水120份;优选的,汉麻纤维粒径为10~20目,粗骨料粒径为10~15目。
[0025]实施例2:一种汉麻混凝土U型预制件,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以下改动:所述汉麻纤维粒径为20~30目。
[0026]实施例3:一种汉麻混凝土U型预制件,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以下改动:所述汉麻纤维粒径为30~40目。
[0027]实施例4:一种汉麻混凝土U型预制件,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以下改动:所述汉麻纤维粒径为40~50目。
[0028]实施例5:一种汉麻混凝土U型预制件,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以下改动:所述粗骨料粒径为15~30目。
[0029]实施例6:一种汉麻混凝土U型预制件,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以下改动:将所述原料替换为:汉麻纤维15份、植物种子0.1份、沙壤土10份、水泥110份、石膏100份、粉煤灰60份、矿粉60份、粗骨料1500份、减水剂4.5份、水120份。
[0030]实施例7:一种汉麻混凝土U型预制件,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以下改动:将所述原料替换为:汉麻纤维15份、植物种子0.1份、沙壤土10份、水泥120份、石膏100份、粉煤灰60份、矿粉60份、粗骨料1500份、减水剂4.5份、水120份。
[0031]实施例8:一种汉麻混凝土U型预制件,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以下改动:将所述原料替换为:汉麻纤维15份、植物种子0.1份、沙壤土10份、水泥110份、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汉麻混凝土U型预制件,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汉麻纤维10~15份、植物种子0.05~0.2份、沙壤土5~20份、水泥110~128份、石膏100~128份、粉煤灰60~78份、矿粉60~73份、粗骨料1500~1600份、减水剂4.5~7.5份、水100~13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汉麻混凝土U型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汉麻纤维粒径为10~50目,含水率5~8%,粗骨料粒径为10~30目。3.一种汉麻混凝土U型预制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首先将汉麻纤维、植物种子、沙壤土、水泥、石膏、粉煤灰、矿粉、粗骨料用振动搅拌机混合1~3分钟;S2:然后加入外加剂混合溶液与水,搅拌2~4分钟,得到拌合料备用;S3:将拌合料注入U型模具当中,将注入拌合物的U型模具放到振动台上,振动1~2分钟,压实,抹平后静置24~48小时;S4:拆模,并放置于25℃,湿度95%的养护室养护28天,得到汉麻混凝土U型预制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汉麻混凝土U型预制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拌合料中植物种子为狗牙根、高羊茅、果岭草、早熟禾、黑麦草、马尼拉的一种或多种植物种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汉麻混凝土U型预制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鑫,陈晶,吴端静,胡紫日,师刚领,郭群,朱立德,廖述聪,郭翠芬,王志宇,王彬,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先进建筑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