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高华专利>正文

一种吸湿抗菌的功能型针织面料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707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本涉及纺织面料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吸湿抗菌的功能型针织面料及其加工工艺。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加工出整体性具备较好抗菌性的面料。包括以下步骤:S1:将抗菌液注入到加工装置内;S2:将用于缝制的线牵引至加工装置上,使缝制线浸泡在抗菌液内;S3:通过控制加工装置使缝制线充分的浸泡吸收抗菌液;S4:将缝制线并合后引入到针织圆机上,对抗菌面料进行缝合。一种吸湿抗菌的功能型针织面料,该一种吸湿抗菌的功能型针织面料加工工艺用于缝合的缝制线也具备抗菌性能。也具备抗菌性能。也具备抗菌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湿抗菌的功能型针织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面料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吸湿抗菌的功能型针织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针织面料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针织面料与梭织面料的不同之处在于纱线在织物中的形态不同,针织面料具有较好的弹性,吸湿透气,舒适保暖,是童装使用最广泛的面料,原料主要是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也有锦纶,腈纶,涤纶等化学纤维针织物组织变化丰富,品种繁多,外观别具特点,但是有一些针织面料面料是具备抗菌的性能,但是在进行缝合时,由于缝合线不具备抗菌性能,从而影响面料整体的抗菌性,存在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湿抗菌的功能型针织面料及其加工工艺,其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能够加工出整体性具备较好抗菌性的面料。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湿抗菌的功能型针织面料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抗菌液注入到加工装置内;S2:将用于缝制的线牵引至加工装置上,使缝制线浸泡在抗菌液内;S3:通过控制加工装置使缝制线充分的浸泡吸收抗菌液;S4:将缝制线并合后引入到针织圆机上,对抗菌面料进行缝合。一种吸湿抗菌的功能型针织面料,该一种吸湿抗菌的功能型针织面料加工工艺用于缝合的缝制线也具备抗菌性能。所述加工装置包括导线架、顶架、水管和喷头,导线架为底面弧面的V型结构,导线架上端的两端分别设有进线口和出线口,导线架下端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槽口,导线架上固定两个顶架,两个顶架之间固接有水管,水管上对称固定连接并连通两个喷头,喷头位于进线口或出线口的下端。所述加工装置还包括盒体、边架和带有泵的伸缩软管,导线架的两端分别焊接一个边架,两个边架皆滑动在盒体上,伸缩软管和水管之间连通有伸缩软管。
附图说明
[000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盒体和导线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导线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对缝制线外打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部分拆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内消毒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对缝制线内打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内消毒灯和外消毒灯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辊轴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加工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1和图12为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5]一种吸湿抗菌的功能型针织面料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抗菌液注入到加工装置内;S2:将用于缝制的线牵引至加工装置上,使缝制线浸泡在抗菌液内;S3:通过控制加工装置使缝制线充分的浸泡吸收抗菌液;S4:将缝制线并合后引入到针织圆机上,对抗菌面料进行缝合。一种吸湿抗菌的功能型针织面料,该一种吸湿抗菌的功能型针织面料加工工艺用于缝合的缝制线也具备抗菌性能。如图1至2所示:所述加工装置包括导线架102、顶架104、水管105和喷头107,导线架102为底面弧面的V型结构,导线架102上端的两端分别设有进线口和出线口,导线架102下端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槽口,导线架102上固定两个顶架104,两个顶架104之间固接有水管105,水管105上对称固定连接并连通两个喷头107,喷头107位于进线口或出线口的下端;将用于缝制的多根线分散开后从进线口引入,从同侧的槽口引出,然后经过导线架102的底面后从另一侧的槽口引入,从出线口引出,缝制线与导线架102斜板的两侧内壁贴合,当抗菌液从水管105接入后从两个喷头107喷出,对与内壁贴合的缝制线喷涂抗菌液,然后多根缝制线从导线架102的底面经过后,导线架102的底面对缝制线进行拉伸,使得缝制线能够充分的吸收抗菌液,提高缝制线的抗菌效果。如图1所示:将抗菌液注入到盒体101内,在伸缩软管106上的泵的作用下将盒体101内的抗菌液抽入到水管105内,然后从喷头107喷出,然后落入到盒体101内,实现循环的对缝制线进行喷涂抗菌液;电动推杆Ⅰ启动带动导线架102向上升起,从而便于将缝制线从左侧牵引至导线架102上,绕过导线架102的底面,然后从导线架102的右侧牵引出。如图4所示:所述加工装置还包括底架201、滑架202和外磨板203,导线架102下端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槽口,导线架102的下端固定有底架201,滑架202滑动在底架201上,滑架202和底架201之间设有电动推杆Ⅱ,滑架202的两端分别铰接一个外磨板203;外磨板203与槽口对应。导线架102的下端包括导线架102上的槽口位置完全浸泡在盒体101内的抗菌液内,缝制线从左侧的槽口引出后,流经导线架102的底面从右侧槽口引入,当控制两个外磨
板203向靠近导线架102的方向转动,带动两个外磨板203贴合在缝制线上,电动推杆Ⅱ启动带动两个外磨板203同时前后移动,进而对浸泡在抗菌液内的缝制线进行搓动,从而促进浸泡在抗菌液内的缝制线对抗菌液的吸收。如图5所示:所述加工装置还包括柱杆204和插杆205,两个外磨板203上分别设有通槽,滑架202的两端分别滑动一个插杆205,两个插杆205上分别固定有柱杆204,两个柱杆204分别滑动在两个外磨板203上的通槽内;插杆205和滑架202之间设有电动推杆Ⅲ,电动推杆Ⅲ启动带动两个插杆205相互靠近或远离,进而通过两个柱杆204带动两个外磨板203相互靠近转动或远离转动,从而实现对缝制线的搓捻。如图6至7所示:所述加工装置还包括底架301、短轴302、方杆303、方套304和内磨板305,底架201上对称固定有两个底架301,方杆303的两端分别固接一个短轴302,方杆303通过两个短轴302转动在两个底架301之间,方套304滑动在方杆303上,方套304上对称滑动连接两个内磨板305,内磨板305与槽口对应;方套304和内磨板305之间设有电动推杆Ⅳ,电动推杆Ⅳ启动带动两个内磨板305向靠近缝制线的方向伸出并与缝制线贴合,方套304与方杆303之间设有电动推杆

,电动推杆

启动通过方套304带动两个内磨板305前后往复移动,内磨板305与外磨板203的移动方向相反,进而内磨板305与外磨板203共同配合对缝制线的两侧同时进行搓碾,进一步提高缝制线对抗菌液的吸收。如图6至7所示:所述加工装置还包括内消毒灯306,导线架102的底面镂空,两个底架301之间固接有内消毒灯306,内消毒灯306与导线架102底面的镂空部对应;所述加工装置还包括外消毒灯402,底架201上固接有外消毒灯402,外消毒灯402与导线架102底面的镂空部对应;经过导线架102下端的且浸泡在抗菌液内的缝制线位于内消毒灯306和外消毒灯402之间,当内消毒灯306和外消毒灯402通电启动后,对缝制线的上下两端面同时进行杀菌消毒,从而提高缝制线的清洁度,同时间接的提高了缝制线的抗菌性。如图9所示:所述加工装置还包括辊轴502,导线架10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两个辊轴502,位于一侧的两个辊轴502相互贴合,位于上端的辊轴502上均布多个挡片;缝制线先经过左侧的两个辊轴502,左侧上端的辊轴502为胶辊,可以将缝制线上的灰尘粘下来,缝制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湿抗菌的功能型针织面料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抗菌液注入到加工装置内;S2:将用于缝制的线牵引至加工装置上,使缝制线浸泡在抗菌液内;S3:通过控制加工装置使缝制线充分的浸泡吸收抗菌液;S4:将缝制线并合后引入到针织圆机上,对抗菌面料进行缝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吸湿抗菌的功能型针织面料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装置包括导线架(102)、顶架(104)、水管(105)和喷头(107),导线架(102)为底面弧面的V型结构,导线架(102)上端的两端分别设有进线口和出线口,导线架(102)下端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槽口,导线架(102)上固定两个顶架(104),两个顶架(104)之间固接有水管(105),水管(105)上对称固定连接并连通两个喷头(107),喷头(107)位于进线口或出线口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吸湿抗菌的功能型针织面料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装置还包括盒体(101)、边架(103)和带有泵的伸缩软管(106),导线架(102)的两端分别焊接一个边架(103),两个边架(103)皆滑动在盒体(101)上,伸缩软管(106)和水管(105)之间连通有伸缩软管(10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吸湿抗菌的功能型针织面料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装置还包括底架(201)、滑架(202)和外磨板(203),导线架(102)的下端固定有底架(201),滑架(202)滑动在底架(201)上,滑架(202)的两端分别铰接一个外磨板(203);外磨板(203)与槽口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吸湿抗菌的功能型针织面料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装置还包括柱杆(204)和插杆(205),两个外磨板(203)上分别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高华
申请(专利权)人:吴高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