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7044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确定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的方法、系统、设备以及方法,其方法包括:获取间接空冷塔在全年工况下的每一扇段的进风风向、进风风速及迎风进风角度;若进风风向处于预设范围内,则根据进风风向和迎风进风角度得到每一扇段的实际进风角;通过求取实际进风角的余弦值,并结合进风风速获得每一扇段的径向平均风速;依据每一扇段的实际进风角和径向平均风速确定间接空冷塔的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复杂建筑环境下间接空冷塔冷却三角单元小尺度流场重构优化及冷却性能改造提供相应大数据支撑和参考,以实现对间接空冷塔各冷却扇段流动传热性能进行提升的效果,同时也为后续的间接空冷塔各冷却三角单元防冻改造奠定了基础。防冻改造奠定了基础。防冻改造奠定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确定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冷塔
,尤其涉及一种确定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的方法、系统、设备以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由于其系统运行稳定、维护方便、节约水资源、换热效果好等一系列特点,广泛应用于我国富煤缺水地区。环境侧风能够加强迎风区的进塔气流的进塔风速,使迎风区冷却性能得到强化。在复杂的建筑环境下,因为间接空冷塔周围建筑物会改变环境侧风的风向及风速,所以间接空冷塔的冷却作用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0003]因此,亟需一种复杂建筑环境下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的确定方案,依此方案对间接空冷塔进行优化改造,提高间接空冷塔冷却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确定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的方法、系统、设备以及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在复杂的建筑环境下判断间接空冷塔的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的技术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8]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的方法,包括:
[0009]获取间接空冷塔在全年工况下的每一扇段的进风风向、进风风速以及迎风进风角度;
[0010]判断所述每一扇段的进风风向是否处于预设范围;
[0011]若所述进风风向处于预设范围内,则根据所述进风风向和所述迎风进风角度得到每一扇段的实际进风角;
[0012]通过求取所述实际进风角的余弦值,并结合所述进风风速获得每一扇段的径向平均风速;
[0013]依据每一扇段的所述实际进风角和所述径向平均风速,确定所述间接空冷塔的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
[0014]可选地,获取间接空冷塔在全年工况下的每一扇段的进风风向、进风风速以及迎风进风角度包括:
[0015]依据间接空冷塔所处当地的全年风向频率图和每一扇段的位置信息,确定每一扇段的迎风进风角度;
[0016]通过多台风速风向仪获取在全年工况下的每一扇段的进风风向和进风风速;
[0017]其中,所述风速风向仪设置于每一扇段的进风中线处。
[0018]可选地,若所述进风风向处于预设范围内,则根据所述进风风向和所述迎风进风角度得到每一扇段的实际进风角包括:
[0019]通过求取每一扇段的进风风向和迎风进风角度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值,得到每一扇段的进风角;
[0020]若所述进风角度不大于180
°
,则将得到的所述进风角度作为每一扇段的实际进风角;
[0021]若所述进风角度大于180
°
,则每一扇段的实际进风角为360
°
减去所述进风角度所得的角度。
[0022]可选地,通过求取所述实际进风角的余弦值,并结合所述进风风速获得每一扇段的径向平均风速包括:
[0023]依据每一扇段的实际进风角求取实际进风角的余弦值;
[0024]通过求取所述进风风速和实际进风角的余弦值的乘积,得到每一扇段的径向平均风速。
[0025]可选地,依据每一扇段的所述实际进风角和所述径向平均风速,确定所述间接空冷塔的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包括:
[0026]获取每一扇段的最小实际进风角和最小实际进风角出现的次数;
[0027]依据每一扇段的所述实际进风角的大小、每一扇段的最小实际进风角出现的次数以及径向平均风速的大小,判断每一扇段的迎风概率;
[0028]基于判断结果确定所述间接空冷塔的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
[0029]可选地,满足如下条件最多的扇段即为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所述实际进风角最小、最小实际进风角出现的次数最多以及每一扇段径向平均风速最大。
[0030]可选地,所述预设范围为0
°
~360
°

[003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的模块,包括:
[0032]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间接空冷塔在全年工况下的每一扇段的进风风向、进风风速以及迎风进风角度;
[0033]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每一扇段的进风风向是否处于预设范围;
[0034]实际进风角求取模块,用于若所述进风风向处于预设范围内,则根据所述进风风向和所述迎风进风角度得到每一扇段的实际进风角;
[0035]径向平均风速求取模块,用于通过求取所述实际进风角的余弦值,并结合所述进风风速获得每一扇段的径向平均风速;
[0036]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每一扇段的所述径向平均风速和所述实际进风角,确定所述间接空冷塔的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
[0037]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的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库;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库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库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库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库能够执行如上所述的一种确定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的方法。
[0038]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
令,所述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一种确定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的方法。
[0039](三)有益效果
[0040]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复杂建筑环境下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的确定方法,通过全年工况每一扇段实测进风风速与风向数值,得到每一扇段实际进风角,并统计每一扇段的实际进风角最小值的出现次数以及求取扇段径向平均风速,综合考虑最终确定全年工况复杂建筑环境下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为复杂建筑环境下间接空冷塔冷却三角单元小尺度流场重构优化及冷却性能改造提供大数据支撑和参考,以实现对间接空冷塔各冷却扇段流动传热性能进行强化,同时也为间接空冷塔各冷却三角单元防冻改造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验数值参考。
附图说明
[004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确定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塔侧扇段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2]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确定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塔侧扇段的方法的步骤S1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0043]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确定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塔侧扇段的方法的步骤S3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0044]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确定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塔侧扇段的方法的步骤S4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0045]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确定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塔侧扇段的方法的步骤S5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0046]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确定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塔侧扇段的方法的间接空冷塔1~12号扇段的迎风进风角度示意图;
[0047]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确定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塔侧扇段的方法的6月工况间接空冷塔1~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确定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间接空冷塔在全年工况下的每一扇段的进风风向、进风风速以及迎风进风角度;判断所述每一扇段的进风风向是否处于预设范围;若所述进风风向处于预设范围内,则根据所述进风风向和所述迎风进风角度得到每一扇段的实际进风角;通过求取所述实际进风角的余弦值,并结合所述进风风速获得每一扇段的径向平均风速;依据每一扇段的所述实际进风角和所述径向平均风速,确定所述间接空冷塔的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确定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间接空冷塔在全年工况下的每一扇段的进风风向、进风风速以及迎风进风角度包括:依据间接空冷塔所处当地的全年风向频率图和每一扇段的位置信息,确定每一扇段的迎风进风角度;通过多台风速风向仪获取在全年工况下的每一扇段的进风风向和进风风速;其中,所述风速风向仪设置于每一扇段的进风中线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确定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进风风向处于预设范围内,则根据所述进风风向和所述迎风进风角度得到每一扇段的实际进风角包括:通过求取每一扇段的进风风向和迎风进风角度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值,得到每一扇段的进风角;若所述进风角度不大于180
°
,则将得到的所述进风角度作为每一扇段的实际进风角;若所述进风角度大于180
°
,则每一扇段的实际进风角为360
°
减去所述进风角度所得的角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确定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求取所述实际进风角的余弦值,并结合所述进风风速获得每一扇段的径向平均风速包括:依据每一扇段的实际进风角求取实际进风角的余弦值;通过求取所述进风风速和实际进风角的余弦值的乘积,得到每一扇段的径向平均风速。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确定间接空冷塔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每一扇段的所述实际进风角和所述径向平均风速,确定所述间接空冷塔的最大概率迎风侧扇段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海波郭滔袁汉川韩华锋张荣林于海洋袁志先王立东谭茹马玉娟吴俊杰季薇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浙能宁东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