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云俊专利>正文

可使固体激光器射出光符合预期效果的激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704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可使固体激光器射出光符合预期效果的激光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靠近底部处设有承载板,且所述承载板的底部靠近右侧处设有升降机构,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体激光器本体,所述承载板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摆动板,且所述摆动板的左侧设有转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伺服电机、传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块和连杆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对圆球高度的调节,从而对固体激光器的射光角度进行上下调节,并通过第二伺服电机、转动杆、固定板和支撑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对摆动板的角度调节,从而对固体激光器的射光角度进行前后调节,从而可使固体激光器射出符合预期效果的光线。预期效果的光线。预期效果的光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使固体激光器射出光符合预期效果的激光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固体激光器
,具体为可使固体激光器射出光符合预期效果的激光器。

技术介绍

[0002]固体激光器是用固体激光材料作为工作物质的一种激光器。其工作介质是在作为基质材料的晶体或玻璃中均匀掺入少量激活离子。例如:在钇铝石榴石晶体中掺入三价钕离子的激光器可发射波长为1050纳米的近红外激光。固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输出功率大的特点。
[0003]现有的固体激光器,在平面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对激光器射出的激光角度进行调节,从而难以达到预期想要的效果,并且现有的固体激光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工作环境的原因,其透光镜的镜面上容易被灰尘附着,从而影响射出光的清晰度,现有的固体激光器,自散热效果较差,长时间高温使用容易造成仪器内部元器件的损坏,从容影响仪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可使固体激光器射出光符合预期效果的激光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使固体激光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使固体激光器射出光符合预期效果的激光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靠近底部处设有承载板(2),且所述承载板(2)的底部靠近右侧处设有升降机构,所述承载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体激光器本体(32),所述承载板(2)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摆动板(3),且所述摆动板(3)的左侧设有转动机构,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顶部处均开设有第一开口,且所述第一开口远离壳体(1)内腔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网(34),位于左侧的所述防尘网(34)的左侧设有除尘机构,所述壳体(1)的右侧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二开口的内腔右侧固定连接有透光镜(19),所述透光镜(19)的右侧设有防护机构,所述透光镜(19)的右侧顶部处设有清洗机构,所述壳体(1)的内腔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风机(41),且所述壳体(1)的内腔顶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控制器(33),所述壳体(1)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有握把(27),且所述握把(27)的前后两侧底部处均设有竖板,两个所述竖板的底部均与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竖板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握把(27)上靠近底部处贯穿设有转轴(26),所述转轴(26)的后端插接在相邻第一轴承内腔,且所述转轴(26)的前端贯穿相邻第一轴承内腔,并固定连接有传动锥形齿轮(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固体激光器射出光符合预期效果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圆球(12),且所述圆球(12)贴合设置于承载板(2)的底部靠近右侧处,所述圆球(12)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连杆(13),且所述连杆(13)远离圆球(12)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纹块(14),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块(14)的底部均与壳体(1)的内腔底部相互贴合,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块(14)上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腔螺纹方向相反,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腔共同贯穿设有第一螺纹杆(15),所述壳体(1)的内腔右侧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螺纹杆(15)的右端插接在第二轴承内腔,且所述第一螺纹杆(1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16),所述从动齿轮(16)的顶部啮合有传动齿轮(17),所述传动齿轮(17)的左侧设有第一伺服电机(18),且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8)的左侧与壳体(1)的内腔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8)的动力输出端与传动齿轮(17)的左侧圆心处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固体激光器射出光符合预期效果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两个固定板(4),且两个所述固定板(4)分别固定连接在摆动板(3)的左侧靠近顶部与底部处,两个所述固定板(4)之间设有支撑板(5),且所述支撑板(5)的左侧与壳体(1)的内腔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5)上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且所述第三轴承内腔贯穿设有转动杆(6),所述壳体(1)的内腔顶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7),所述转动杆(6)的底端与相邻的固定板(4)固定连接,且所述转动杆(6)的顶端贯穿相邻固定板(4),并与第二伺服电机(7)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云俊
申请(专利权)人:徐云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