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脸识别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672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人脸识别镜头,镜头的焦距为12.38mm,F数为2.5,视场角4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脸识别镜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人脸识别镜头。

技术介绍

[0002]人脸识别是一种基于人脸的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生物识别技术,目前已在多领域实现广泛应用。人脸与指纹和虹膜一样,具有唯一性和不易复制的特性。人脸信息的采集相比于指纹和虹膜信息的采集更加方便和简洁,无需被采集的人刻意配合采集设备。人脸信息采集时无需接触采集设备,在当前防疫背景下具有显著优势。此外人脸识别还具有并发性、隐蔽性等优点,因此基于人脸识别进行身份鉴别具有诸多优点。
[0003]传统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基于可见光镜头采集的图像进行人脸特征的识别,可以看出镜头作为人脸信息的采集设备,具有重要的地位。可见光镜头依靠可见光光波进行成像,在夜晚等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成像质量会明显下降,从而影响人脸识别的准确率。而如果采用可见光照明人脸进行补光的话,则会使被采集人感觉耀眼和反感,因此可以看出使用可见光镜头采集人脸图像存在一定弊端。
[0004]目前基于近红外镜头的人脸信息采集技术已经成为主流。近红外镜头一般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由于人眼看不见近红外光线,因此在光照强度不足时可以采用近红外光源进行补光。本专利技术中将可见光成像与近红外成像结合起来,白天光照充足时可以主要采用可见光采集人脸信息,而夜间或光照不足时则采用近红外补光和近红外成像的方式实现人脸信息采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镜头,该镜头的工作波段范围覆盖400nm~1000nm,在光照充足时主要采用可见光采集人脸信息,当光照不足时则可以通过近红外光源补光,然后主要依靠近红外光线进行人脸信息的采集。该镜头全部采用球面镜片进行设计,降低加工难度和成本。镜头设计过程中对所有种类的像差进行了校正,最终该镜头具有宽波段成像、大视场角、小型化等优点。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人脸识别镜头,其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同轴排布的第一负透镜、第二负透镜、第一正透镜、第三负透镜、第二正透镜、第三正透镜、第四负透镜和第五负透镜。所述第一负透镜的材料为NSF64_SCHOTT,15.5mm<通光口径<16.5mm,3mm<厚度<4mm;所述第二负透镜的材料为SF4_SCHOTT,12mm<通光口径<13mm,2mm<厚度<3mm;所述第一正透镜的材料为SNBH53_OHARA,9mm<通光口径<10mm,3.5mm<厚度<4.5mm;所述第三负透镜的材料为NSF10_SCHOTT,5mm<通光口径<6mm,3mm<厚度<4mm;所述第二正透镜的材料为NSSK2_SCHOTT,6mm<通光口径<7mm,3.5mm<厚度<4.5mm;所述第三正透镜的材料为KSSK1_SUMITA,7mm<通光口径<8mm,2.5mm<厚度<3.5mm;所述第四负透镜的材料为NLAF7_SCHOTT,7.5mm<通光口径<8.5mm,1.5mm<厚度<2.5mm;所述第五负透镜的材料为NLAF2_SCHOTT,7mm<通光口径<8mm,2mm<厚度<3mm。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负透镜的通光口径为15.89mm,厚度为3.50mm;所述第二负透镜的通光口径为12.70mm,厚度为2.50mm;所述第一正透镜的通光口径为9.41mm,厚度为4.00mm;所述第三负透镜的通光口径为5.65mm,厚度为3.50mm;所述第二正透镜的通光口径为6.54mm,厚度为3.94mm;所述第三正透镜的通光口径为7.74mm,厚度为2.91mm;所述第四负透镜的通光口径为7.97mm,厚度为2.00mm;所述第五负透镜的通光口径为7.48mm,厚度为2.50mm。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负透镜和所述第二负透镜组成一个胶合透镜,所述第三负透镜和所述第二正透镜组成一个胶合透镜,所述第四负透镜和所述第五负透镜组成一个胶合透镜。
[0009]可选地,所述第五负透镜光线出射面中心与像面之间的距离为6mm,镜头的物距为500mm。
[0010]可选地,人脸识别镜头的光学尺寸为φ16
×
35.8mm。
[0011]可选地,人脸识别镜头的光学系统焦距为12.38mm,F数为2.5。
[0012]可选地,人脸识别镜头的工作波段范围为400nm~1000nm。
[0013]可选地,人脸识别镜头的全视场角42
°

[0014]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1. 所述人脸识别镜头,工作光谱范围为400nm~1000nm,具有宽波段成像的优点。将可见光成像与近红外成像结合了起来,白天光照充足时可以主要采用可见光采集人脸信息,而夜间或光照不足时则采用近红外灯补光,通过近红外光波成像实现人脸信息采集。
[0015]2. 所述人脸识别镜头,物距设置为500mm,满足常见场景的使用要求。镜头全部镜片均采用球面面型,降低加工难度,设计过程中对所有像差进行了校正,镜头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镜头的焦距为12.38mm,F数为2.5,视场角42
°
,镜头光学总长为35.8mm,具有大视场角、小型化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人脸识别镜头的光路结构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人脸识别镜头的点列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人脸识别镜头的光学调制传递函数。
[0019]附图标记:1

第一负透镜;2

第二负透镜;3

第一正透镜;4

第三负透镜;STO

光阑面;5

第二正透镜;6

第三正透镜;7

第四负透镜;8

第五负透镜;IMA

像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看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光路结构图,该人脸识别镜头包括8片透镜,8片透镜以负负正负正正负负的形式排列。8片透镜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同轴排布的第一负透镜1、
第二负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脸识别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同轴排布的第一负透镜、第二负透镜、第一正透镜、第三负透镜、第二正透镜、第三正透镜、第四负透镜和第五负透镜;所述第一负透镜的材料为NSF64_SCHOTT,15.5mm<通光口径<16.5mm,3mm<厚度<4mm;所述第二负透镜的材料为SF4_SCHOTT,12mm<通光口径<13mm,2mm<厚度<3mm;所述第一正透镜的材料为SNBH53_OHARA,9mm<通光口径<10mm,3.5mm<厚度<4.5mm;所述第三负透镜的材料为NSF10_SCHOTT,5mm<通光口径<6mm,3mm<厚度<4mm;所述第二正透镜的材料为NSSK2_SCHOTT,6mm<通光口径<7mm,3.5mm<厚度<4.5mm;所述第三正透镜的材料为KSSK1_SUMITA,7mm<通光口径<8mm,2.5mm<厚度<3.5mm;所述第四负透镜的材料为NLAF7_SCHOTT,7.5mm<通光口径<8.5mm,1.5mm<厚度<2.5mm;所述第五负透镜的材料为NLAF2_SCHOTT,7mm<通光口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