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及包括该电池的电池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6524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14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其通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介于它们之间的隔膜以卷绕轴为中心卷绕来定义芯部和外周面,上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沿着卷绕方向包括未涂覆活性物质层的第一未涂覆区域和第二未涂覆区域;电池壳体,其容纳电极组件并电连接至第二未涂覆区域;盖,其覆盖形成在电池壳体的底部上的开放部;第一电极端子,其穿过电池壳体的上表面,并与电池壳体电绝缘;以及第一集流体,其与第一未涂覆区域联接并连接至第一电极端子。第一电极端子。第一电极端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及包括该电池的电池组和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及包括该电池的电池组和车辆。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具有如下结构的电池及包括该电池的电池组和车辆,在该结构中,在无需大幅改变传统电池的结构的情况下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彼此靠近地布置在电池的一侧上。

技术介绍

[0002]当使用柱状电池制造电池组时,通常将多个柱状电池直立放置在壳体(housing)中,并使用柱状电池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作为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而彼此电连接。
[0003]在柱状电池中,容纳在电池壳体中的电极组件的负极未涂覆区域向下延伸并电连接至电池壳体的底部,并且正极未涂覆区域向上延伸并电连接至电池壳的顶盖。也就是说,在柱状电池中,通常,电池壳体的底部即电池壳体的封闭部的外部面电池壳体的用作负极端子,而覆盖电池壳体的顶部开放部的顶盖用作正极端子。
[0004]然而,当柱状电池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设置在相对侧时,需要向柱状电池的顶部和底部应用用于电连接多个柱状电池的电连接部件(诸如汇流条)。这使得电池组的电连接结构复杂。
[0005]此外,在这种结构下,用于绝缘的部件和用于防水的部件应单独应用于电池组的顶部和底部,导致应用的部件数量增加并且结构复杂。
[0006]因此,需要开发具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沿相同方向应用的结构的柱状电池,以简化多个柱状电池的电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技术问题
[0008]本公开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公开旨在提供具有沿相同方向应用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的结构的电池结构。
[0009]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电池,其中沿相同方向应用的负极端子具有足够用于与用于制造电池组的诸如汇流条之类的电连接部件进行焊接的面积。
[0010]然而,本公开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述问题,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以下描述将清楚地理解本文未提及的其他问题。
[0011]技术方案
[001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其通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介于它们之间的隔膜以卷绕轴为中心卷绕来定义芯部和外周面,上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沿着卷绕方向包括未涂覆活性物质层的第一未涂覆区域和第二未涂覆区域;电池壳体,其容纳电极组件并电连接至第二未涂覆区域;盖,其覆盖形成在电池壳体的底部上的开放部;第一电极端子,其穿过电池壳体的上表面,并与电池壳体电绝缘;以及第一集流体,其与第一未涂覆区域联接并连接至第一电极端子。
[0013]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一集流体可以通过螺栓联接而进行联接。
[0014]第一电极端子可以包括:端子暴露部分,其暴露于电池壳体的外部;以及端子联接部分,其穿过电池壳体的封闭部联接至第一集流体。
[0015]第一集流体可以包括与端子联接部分螺栓联接的集流体联接部分。
[0016]集流体联接部分可以包括在其中心部上下贯通的孔或从其上表面以规定深度形成的槽。
[0017]集流体联接部分的内径与在电极组件的卷绕中心形成的孔的内径相比,可以相同或更小。
[0018]端子联接部分可以插入到集流体联接部分的内侧,并且螺栓联接。
[0019]集流体联接部分可以插入端子联接部分的内侧并且螺栓联接。
[0020]集流体联接部分可以配置于第一集流体的中心部。
[0021]集流体联接部分可以配置于与在电极组件的卷绕中心形成的孔对应的位置。
[0022]第一电极端子还可以包括凸缘部,该凸缘部穿过电池壳体的封闭部铆钉联接在电池壳体的内表面上。
[0023]电池还可以包括:绝缘垫圈,其介于电池壳体和第一电极端子之间。
[0024]第一电极端子可以包括:端子暴露部分,其暴露于电池壳体的外部;以及端子联接部分,其穿过电池壳体的封闭部联接至第一集流体。
[0025]绝缘垫圈可以覆盖端子暴露部分的外周面。
[0026]绝缘垫圈可以通过热熔融与电池壳体和第一电极端子联接。
[0027]第一电极端子可以通过嵌件模塑与绝缘垫圈联接。
[0028]电池还可以包括绝缘垫圈,其介于电池壳体和第一电极端子之间,绝缘垫圈随着凸缘部的弯曲一并弯曲而介于电池壳体的封闭部的内表面与凸缘部之间。
[0029]电池壳体的封闭部的外部面可以对应于极性与第一电极端子相反的第二电极端子。
[0030]第一未涂覆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包括沿着电极组件的卷绕方向分割的多个分切片,多个分切片沿着电极组件的半径方向捆箍。
[0031]捆箍后的多个分切片沿着半径方向重叠为多层。
[0032]电极组件具有焊接目标区域,该焊接目标区域是第一未涂覆区域的分切片的重叠数沿着电极组件的半径方向维持恒定的区域,第一集流体的下表面在上述焊接目标区域通过焊接与上述第一未涂覆区域联接。
[0033]电池还可以包括与第二未涂覆区域联接并与电池壳体电连接的第二集流体。
[0034]第二集流体可以包括:未涂覆区域联接部分,其与第二未涂覆区域联接;及壳体联接部分,其联接至电池壳体的内表面上。
[0035]第二集流体可以在与在电极组件的卷绕中心形成的孔对应的位置配置集流体孔。
[0036]电池壳体可以包括:压边部分,其由电池壳体的侧壁的一部分向内侧压入而成;及卷边部分,其在压边部分的下方由定义开放部的末端以围绕盖的边缘的方式延伸并弯曲而成,壳体联接部分电连接至与盖相对的压边部分的一个面上。
[0037]壳体联接部分可以包括多个,从而使得电极组件与电池壳体之间的电连接多重化。
[0038]在正极与负极之间测量的电阻为4豪欧(miliohm)以下。
[0039]对电池的直径除以高度的形状系数之比大于0.4。
[0040]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包括多个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
[0041]多个电池以规定数的列进行排列,各个电池的第一电极端子和电池壳体的封闭部的外部面以朝向上部的方式配置。
[0042]电池组包括将多个电池串联及并联连接的多个母线,多个母线配置于电池的上部。此时,各个母线包括:在相邻的电池的第一电极端子之间延伸的主体部;向主体部的一侧方向延伸而与位于一侧方向的电池的第一电极端子电连接的多个第一母线端子;及向主体部的另一侧方向延伸而与位于另一侧方向的电池的电池壳体的封闭部的外部面电连接的多个第二母线端子。
[0043]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组。
[0044]技术效果
[0045]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可以提供具有其中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沿相同方向应用的结构的电池,从而简化了电池的电连接结构。
[0046]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如下电池,其中负极端子具有足够用于与用于制造电池组的诸如汇流条之类的电连接部件进行焊接的面积,从而确保负极端子与电连接部件之间足够的接合强度,并且将电连接部件与负极端子的接合区域的电阻降低到期望的水平。
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其通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介于它们之间的隔膜以卷绕轴为中心卷绕来定义芯部和外周面,上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沿着卷绕方向包括未涂覆活性物质层的第一未涂覆区域和第二未涂覆区域;电池壳体,其容纳电极组件并电连接至所述第二未涂覆区域;盖,其覆盖形成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底部上的开放部;第一电极端子,其穿过位于所述开放部的相反侧的所述电池壳体的封闭部,并与所述电池壳体电绝缘;以及第一集流体,其与所述第一未涂覆区域联接并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端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和所述第一集流体通过螺栓联接而进行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包括:端子暴露部分,该端子暴露部分暴露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以及端子联接部分,该端子联接部分通过所述电池壳体的所述封闭部联接至所述第一集流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与所述端子联接部分螺栓联接的集流体联接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集流体联接部分包括在其中心部上下贯通的孔或从其上表面以规定深度形成的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中,在所述集流体联接部分形成的孔的内径与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卷绕中心形成的孔的内径相比,相同或更小。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端子联接部分插入到所述集流体联接部分中,并且彼此螺栓联接。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集流体联接部分插入所述端子联接部分中并且彼此螺栓联接。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集流体联接部分配置于所述第一集流体的中心部。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集流体联接部分配置于与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卷绕中心形成的孔对应的位置。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端子还包括凸缘部,所述凸缘部通过所述电池壳体的所述封闭部铆钉联接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内表面上。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该电池还包括:绝缘垫圈,该绝缘垫圈介于所述电池壳体和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之间。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包括:端子暴露部分,该端子暴露部分暴露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以及端子联接部分,该端子联接部分通过所述电池壳体的所述封闭部联接至所述第一集流体。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绝缘垫圈覆盖所述端子暴露部分的外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绝缘垫圈通过热熔融与所述电池壳体和所述第一电极端子联接。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端子通过嵌件模塑与所述绝缘垫圈联接。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电池还包括:绝缘垫圈,其介于所述电池壳体和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之间,所述绝缘垫圈随着所述凸缘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宝炫金度均闵建宇赵敏起崔修智皇甫光洙金在雄林在垣金学均李帝俊郑池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