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控制电路、发光电路和发光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6018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8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控制电路、发光电路和发光控制方法。发光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发光组件发光,发光控制电路包括: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发光组件的至少两个端部的光线强度;控制单元,与检测组件通信连接,用于根据至少两个端部的光线强度,确定出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为两个端部的光线强度的差值小于设计的差值阈值,第二状态为两个端部的光线强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设计的差值阈值;驱动单元和切换组件,切换组件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在第一状态下,保持驱动单元通过切换组件与发光组件的连接方式;在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下,切换驱动单元通过切换组件与发光组件的连接方式。换组件与发光组件的连接方式。换组件与发光组件的连接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控制电路、发光电路和发光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控制电路、发光电路和发光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能的普及,发光装置进入了千家万户,如用于照明的荧光灯,用于杀菌消毒的紫外线灯。很多荧光灯和紫外线灯等都属于直管双端型灯管。直管双端型灯管在长期使用,或者频繁开关后,灯管往往会出现一端发黑的情形。灯管出现一端发黑的原因可能是灯管的电极被加热后,电极的材质钨升华后又在温度较低的灯管凝华;以及电极上的电子粉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溅射后沉积在灯管上。
[0003]灯管一端发黑,会影响灯管的发光质量,如照明质量,若长时间继续使用灯管,则会灯管的发光质量会进一步降低,且影响灯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旨在至少能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特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光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发光组件发光,所述发光控制电路包括:
[0006]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发光组件的至少两个端部的光线强度;
[0007]控制单元,与所述检测组件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端部的光线强度,确定出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两个端部的光线强度的差值小于设计的差值阈值,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两个端部的光线强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设计的差值阈值;
[0008]驱动单元和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保持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所述切换组件与所述发光组件的连接方式;在所述第一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下,切换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所述切换组件与所述发光组件的连接方式。
[0009]可选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以可选的方式串联的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
[0010]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一端组,通过所述切换组件以可选的方式用于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电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二端组,通过所述切换组件以可选的方式用于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电连接;
[0011]在所述第一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所述切换组件与每个所述发光单元的连接方式,与在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之前的第一状态下,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所述切换组件与每个所述发光单元的连接方式相反。
[0012]可选地,在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之前的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端部作为所述发光组件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一端部作为所述发光组件的第二端部;
[0013]在所述第一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二端部作为所述发光组件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端部作为所述发光组件的第一端部。
[0014]可选地,所述切换组件包括第一切换单元、第二切换单元、第三切换单元和第四切换单元;
[0015]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一端组的第一端、第二端,对应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固定端、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固定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一可选端、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第一可选端,对应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端部的第二端、第一端电连接;
[0016]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二端部的第三端、第四端,都以可选的方式对应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端部的第四端、第三端电连接;
[0017]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第一可选端、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一可选端,用于对应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一端部的第一端、第二端电连接;
[0018]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固定端、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固定端,对应与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二端组的第三端、第四端电连接。
[0019]可选地,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第五切换单元和第六切换单元;
[0020]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二端部的第四端、第三端,对应与所述第五切换单元的固定端、所述第六切换单元的固定端电连接;
[0021]所述第五切换单元的第一可选端、所述第六切换单元的第一可选端,对应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端部的第三端、第四端电连接。
[0022]可选地,所述切换组件包括第一切换单元、第二切换单元、第三切换单元和第四切换单元;
[0023]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一端组的第一端、第二端,对应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固定端、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固定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二可选端、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第二可选端,对应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二端部的第三端、第四端电连接;
[0024]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端部的第一端、第二端,都以可选的方式对应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一端部的第二端、第一端电连接;
[0025]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第二可选端、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二可选端用于对应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端部的第三端、第四端电连接;
[0026]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固定端、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固定端,对应与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二端组的第三端、第四端电连接。
[0027]可选地,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第七切换单元和第八切换单元;
[0028]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端部的第一端、第二端,对应与所述第七切换单元的固定端、所述第八切换单元的固定端电连接;
[0029]所述第七切换单元的第二可选端、所述第八切换单元的第二可选端,对应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一端部的第二端、第一端电连接。
[0030]可选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相对的第一发光端部和第二发光端部,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发光端部的光线强度,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发光端部的光线强度。
[0031]可选地,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信连接;
[0032]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端部的光线强度,确定出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三状态下,发送第一提醒信号给所述通信单元,以使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终端发送用
于提醒用户更换发光组件的提示信息;
[0033]和/或所述发光控制电路还包括:
[0034]指示单元,所述指示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0035]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端部的光线强度,确定出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三状态下,发送第二提醒信号给所述指示单元,以使所述指示单元发出用于提醒用户更换发光组件的声音指示信息和/或光指示信息。
[0036]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发光电路,包括发光组件以及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
[0037]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发光控制方法,其应用于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该方法包括:
[0038]检测发光组件的至少两个端部的光线强度;
[0039]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端部的光线强度,确定出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两个端部的光线强度的差值小于设计的差值阈值,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两个端部的光线强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设计的差值阈值;
[0040]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保持所述驱动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发光组件发光,所述发光控制电路包括: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发光组件的至少两个端部的光线强度;控制单元,与所述检测组件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端部的光线强度,确定出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两个端部的光线强度的差值小于设计的差值阈值,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两个端部的光线强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设计的差值阈值;驱动单元和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保持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所述切换组件与所述发光组件的连接方式;在所述第一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下,切换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所述切换组件与所述发光组件的连接方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以可选的方式串联的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一端组,通过所述切换组件以可选的方式用于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电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二端组,通过所述切换组件以可选的方式用于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电连接;在所述第一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所述切换组件与每个所述发光单元的连接方式,与在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之前的第一状态下,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所述切换组件与每个所述发光单元的连接方式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之前的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端部作为所述发光组件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一端部作为所述发光组件的第二端部;在所述第一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二端部作为所述发光组件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端部作为所述发光组件的第一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包括第一切换单元、第二切换单元、第三切换单元和第四切换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一端组的第一端、第二端,对应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固定端、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固定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一可选端、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第一可选端,对应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端部的第二端、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二端部的第三端、第四端,都以可选的方式对应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端部的第四端、第三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第一可选端、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一可选端,用于对应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一端部的第一端、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固定端、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固定端,对应与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二端组的第三端、第四端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第五切换单元和第六切换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二端部的第四端、第三端,对应与所述第五切换单元的固定端、所述第六切换单元的固定端电连接;所述第五切换单元的第一可选端、所述第六切换单元的第一可选端,对应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端部的第三端、第四端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控制电路,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贤炼徐晓军黄轶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