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支承电感器的支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597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支承电感器的支架装置,电感器包括具有第一轴线的环形磁芯和包括缠绕在环形磁芯上的多根导线的线圈。支架装置包括底座、顶盖和连接构件。底座包括下基板和紧固部段,下基板具有下通风通道,下基板能够借助于紧固部段和紧固工具被固定至垂直于第一轴线延伸的安装表面。顶盖包括上基板,上基板具有至少一个沿其轴向贯通开设的上通风通道。顶盖能够借助于连接构件以上基板关于下基板同轴布置的方式被连接至底座,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轴向间距被设计为能够允许电感器被容置在由上基板、下基板和连接构件所围成的空间中。具有上述构型的支架装置实现了将电感器固定至关于第一轴线L垂直的安装平面上。上。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支承电感器的支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尤其涉及用于支承电感器的支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不间断电源是用于向电力电子设备提供不间断电力供应的装置。电感器是不间断电源中的关键部件并且容置在不间断电源的机箱中,其包括磁芯和线圈,其中线圈具有立绕在环形磁芯上的多根导线。为了安装电感器并且避免电感器接地,需要提供一种支架装置来固定电感器并且使其与地绝缘。现有技术中的电感器一般具有两种固定形式,一种为将电感器直接焊接在印刷电路板(PCB)上;另一种为将电感器侧挂在机箱上,例如专利文献CN109273206B中所公开的构型。在上述两种固定形式中,电感器均以其第一轴线L平行于待安装表面的方式被固定至待安装表面。现有技术中缺少能够将电感器以其第一轴线垂直于机箱上的待安装表面的方式固定至机箱的支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架装置,其被构造为包括顶盖、底座以及将顶盖同轴地连接至底座的连接构件,其中电感器将关于顶盖同轴地被容置在由顶盖、底座和连接构件所围成的空间内。具有上述构型的支架装置能够实现将电感器关于待安装表面垂直地固定至待安装表面。
[0004]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支承电感器的支架装置,电感器包括具有第一轴线的环形磁芯和包括缠绕在所述环形磁芯上的多根导线的线圈。所述支架装置包括底座、顶盖和连接构件。底座包括下基板和附接至所述下基板的至少一个紧固部段,所述下基板具有至少一个沿其轴向贯通开设的下通风通道,所述下基板能够借助于所述紧固部段和紧固工具被固定至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延伸的安装表面。顶盖包括上基板,所述上基板具有至少一个沿其轴向贯通开设的上通风通道。所述顶盖能够借助于所述连接构件以所述上基板关于所述下基板同轴布置的方式被连接至所述底座,在所述顶盖被连接至所述底座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的轴向间距被设计为能够允许所述电感器被容置在由所述上基板、所述下基板和所述连接构件所围成的空间中。
[0005]环形磁芯具有第一轴线L。具有上述构型的支架装置实现了将电感器固定至垂直于第一轴线L的安装平面上。
[0006]优选地,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的轴向间距被设计为等于所述电感器的轴向高度。此结构能够防止电感器相对于支架装置产生轴向移位。
[0007]优选地,所述连接构件被构造为包括至少三个连接臂,所述至少三个连接臂被设计为在所述电感器被容置于所述支架装置内时适于插入所述线圈的相邻两根导线之间。此结构能够防止电感器相对于支架装置产生周向旋转。
[0008]优选地,所述至少三个连接臂还被设计为当所述电感器被容置于所述支架装置内适于抵靠于所述环形磁芯的外周面。此结构能够防止电感器相对于支架装置产生径向移
位。
[0009]优选地,所述连接臂由固定连接至所述上基板的上支臂和固定连接至所述下基板的下支臂构成,所述上支臂的远离所述上基板的端部和所述下支臂的远离所述下基板的端部彼此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此结构方便了支架装置的拆装,成本低。
[0010]优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自所述下基板朝向所述顶盖延伸出的至少三个下支撑部,所述至少三个下支撑部被设计为当所述电感器被容置于所述支架装置内时适于承托所述环形磁芯的朝向所述下基板的轴端。此时可采用下支撑部直接支承环形磁芯,避免了传统技术中采用线圈来支撑磁芯,提高了对磁芯的支撑稳定性。
[0011]优选地,所述顶盖还包括自所述上基板朝向所述底座延伸出的至少三个上支撑部,所述至少三个上支撑部被设计为当所述电感器被容置于所述支架装置内时适于抵靠所述环形磁芯的朝向所述上基板的轴端。
[0012]优选地,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均被设计为呈镂空构型。此构型有利于采用从下向上吹动的风为电感器散热。
[0013]优选地,所述上基板被设计为包括第一环件和第二环件,所述第二环件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环件的直径,所述第一环件借助于沿其外周缘间隔分布的第一肋连接至所述第二环件,其中为所述第一环件提供自其内周缘伸出的凹形限位件,在所述第二环件的外周缘上开设槽口,所述槽口和所述凹形限位件的定位和尺寸被设计为当所述电感器被容置于所述支架装置内时供所述线圈的出线端穿过其中伸出所述支架装置。此结构有助于固定线圈的出线端。
[0014]优选地,所述上基板、所述下基板和所述连接臂被设计为当所述电感器被容置于所述支架装置内在径向上不延伸超过所述电感器,所述紧固部段被附接至所述下基板的外周缘,在所述紧固部段上开设有供紧固工具穿过其中的安装孔。此结构有助于减少支架装置的材料使用以及整体体积,有利于风道布置。
附图说明
[0015]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装置和方法的实施例,其中:
[0016]图1根据本技术的支架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电感器被容置在支架装置中,底座和顶盖处于分离状态;
[0017]图2根据本技术的支架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电感器被容置在支架装置中,底座和顶盖处于组装状态;
[0018]图3根据本技术的支架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省去了电感器。
[0019]参考标号列表
[0020]1.电感器;11.环形磁芯;12.线圈;13.导线;2.底座;21.下基板;22.下通风通道;23.下支撑部;24.紧固部段;25.安装孔;26.第三环件;27.第四环件;28.第二肋;3.顶盖;31.上基板;32.上通风通道;33.上支撑部;34.槽口;35.凹形限位件;36.第一环件;37.第二环件;38.第一肋;4.连接构件;41.连接臂;42.上支臂;43.下支臂;L.第一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所公开的结构的示意性方案。尽管提供附图是
为了呈现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但附图不必按具体实施方案的尺寸绘制,并且某些特征可被放大、移除或局剖以更好地示出和解释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在下文中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应将其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代正常观察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
[0022]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当电感器1被容置在支架装置内部时的支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中支架装置处于拆卸分离状态,图2中支架装置处于组装状态,在图1的状态下可将电感器放入支架装置内或将其从支架装置中取出。图3示出了支架装置。
[0023]参见图1和图2,电感器1包括环形磁芯11和线圈12。图中以具有一个线圈为例示出,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电感器可包括更多个线圈。环形磁芯11具有第一轴线L,线圈12具有多根导线13,该导线13缠绕在环形磁芯11上。电感器1的具体构型为现有技术中已知,在此不予赘述。
[0024]继续参见图3,支架装置被构造为包括底座2、顶盖3和将顶盖3连接至底座2的连接构件4。电感器1将被容置在由底座2、顶盖3和连接构件4所围成的空间中,底座2将承托整个电感器1。
[0025]具体地,顶盖3具有上基板31,在上基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支承电感器的支架装置,其中所述电感器包括:环形磁芯,其具有第一轴线;和线圈,其包括缠绕在所述环形磁芯上的多根导线;其特征是,所述支架装置包括:底座,其包括下基板和附接至所述下基板的至少一个紧固部段,所述下基板具有至少一个沿其轴向贯通开设的下通风通道,所述下基板能够借助于所述紧固部段和紧固工具固定至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延伸的安装表面;顶盖,其包括上基板,所述上基板具有至少一个沿其轴向贯通开设的上通风通道;连接构件,所述顶盖能够借助于所述连接构件以所述上基板关于所述下基板同轴布置的方式连接至所述底座,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的轴向间距设计为能够允许所述电感器容置在由所述上基板、所述下基板和所述连接构件围成的空间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的轴向间距设计为等于所述电感器的轴向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构件被构造为包括至少三个连接臂,所述至少三个连接臂被设计为在所述电感器被容置于所述支架装置内时适于插入所述线圈的相邻两根导线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至少三个连接臂还被设计为当所述电感器被容置于所述支架装置内适于抵靠至所述环形磁芯的外周面。5.根据权利要求3

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臂由固定连接至所述上基板的上支臂和固定连接至所述下基板的下支臂构成,所述上支臂的远离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平长刘金帝魏俭
申请(专利权)人:伊顿智能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