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郝畅专利>正文

一种麻醉科用硬膜外穿刺针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5974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麻醉科用硬膜外穿刺针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硬膜外麻醉领域,一种麻醉科用硬膜外穿刺针及其使用方法,当裂缝较小不确定是否开裂时,在使用之前,通过在尾端处套设显色防裂环,通入生理盐水,根据渗液显色束的变色情况判断尾端处裂缝的大小,对于裂缝较小可修复性强时,胶溢点处破裂,胶水溢出封堵裂缝,从而降低穿刺针在使用时对患者的安全隐患,同时,当存在裂缝而尾端未完全开裂时,有效保证在注射麻醉药剂时,尾端处不易因麻醉药剂的冲击作用而胀裂,从而有效避免在注射的过程中胀裂的情况发生,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降低因麻醉药剂的量不好控制的情况发生,降低手术时患者的安全隐患。时患者的安全隐患。时患者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麻醉科用硬膜外穿刺针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硬膜外麻醉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麻醉科用硬膜外穿刺针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硬膜外麻醉是指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即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暂时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痹,称为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简称为硬膜外阻滞。根据给药的方式可分为单次法和连续法。根据穿刺部位可分为高位、中位、低位及骶管阻滞。
[0003]一般手术中进行硬膜外麻醉时,通过硬膜外穿刺针将麻醉药剂推入体内,但是硬膜外穿刺针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穿刺针尾部开裂的情况,请参阅图7,现有技术中,一般对尾部通过线缠绕固定从而缩小裂缝,使药剂不易外渗,但是这种方式首先较为繁琐,并且效果相对较差仍然存在部分药剂不能进入到患者体内的情况,而且裂缝处容易渗入空气,对患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并且对于存在裂缝而未开裂的穿刺针,其强度较低,在进行麻醉时,在药剂的冲击下,易在麻醉的同时胀裂,而导致药剂溢出,导致麻醉药剂的用量难以控制,同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麻醉科用硬膜外穿刺针及其使用方法,它当裂缝较小不确定是否开裂时,在使用之前,通过在尾端处套设显色防裂环,通入生理盐水,根据渗液显色束的变色情况判断尾端处裂缝的大小,对于裂缝较小可修复性强时,胶溢点处破裂,胶水溢出封堵裂缝,从而降低穿刺针在使用时对患者的安全隐患,同时,当存在裂缝而尾端未完全开裂时,有效保证在注射麻醉药剂时,尾端处不易因麻醉药剂的冲击作用而胀裂,从而有效避免在注射的过程中胀裂的情况发生,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降低因麻醉药剂的量不好控制的情况发生,降低手术时患者的安全隐患。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麻醉科用硬膜外穿刺针,包括针座、连接在针座一端的麻醉针管以及连接在针座另一端的尾端,所述尾端外套设有显色防裂环,所述显色防裂环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内修复液条,相邻两个所述内修复液条之间设有渗液显色束,所述渗液显色束外端分别与两个内修复液条相接触,所述内修复液条包括缓冲嵌条以及粘设在缓冲嵌条朝向显色防裂环中心一端的双层气液囊,所述双层气液囊包括粘设在缓冲嵌条端部的内推气囊以及粘设在内推气囊外端的外修复胶囊,所述内推气囊内部填充有高导热性气体,所述外修复胶囊内部填充有胶水,所述外修复胶囊外端贴附有包覆层,当裂缝较小不确定是否开裂时,在使用之前,通过在尾端处套设显色防裂环,通入生理盐水,根据渗液显色束的变色情况判断尾端处裂缝的大小,对于裂缝较小可修复性强时,胶溢点处破裂,胶水溢出封堵
裂缝,从而降低穿刺针在使用时对患者的安全隐患,同时,当存在裂缝而尾端未完全开裂时,有效保证在注射麻醉药剂时,尾端处不易因麻醉药剂的冲击作用而胀裂,从而有效避免在注射的过程中胀裂的情况发生,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降低因麻醉药剂的量不好控制的情况发生,降低手术时患者的安全隐患。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外修复胶囊为多通透孔的弹性材料制成,且包覆层在外修复胶囊上的孔隙处形成多个胶溢点,通过胶溢点的设置,在使用之前,套设显色防裂环后,便于该处与生理盐水接触,使该处破裂,胶水挤出封堵胶水,从而有效降低存在细小裂缝的穿刺针的废气率,同时在显色防裂环作用下,对于存在裂缝而尾端未完全开裂的穿刺针来说,有效保证在注射麻醉药剂时,尾端处不易因麻醉药剂的冲击作用而胀裂,从而有效避免在注射的过程中胀裂的情况发生,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降低因麻醉药剂的量不好控制的情况发生,降低手术时患者的安全隐患。
[0010]进一步的,所述包覆层为水溶性材料制成,使在麻醉注射之前,包覆层处能够在生理盐水作用下溶解破裂,便于胶水的溢出封堵裂缝,降低穿刺针的废气率,提高利用率,且胶溢点的直径不大于2mm,空隙过大,导致镂空处的包覆层易因意外破裂,导致双层气液囊内胶水提前溢出,影响使用。
[0011]进一步的,所述高导热性气体处于压缩状态,且压缩倍数不大于1.5倍,使其对外修复胶囊存在一定的推力,当胶溢点处的包覆层破裂后,其能够有效推动胶水快速溢出从而封堵裂缝。
[0012]进一步的,所述高导热性气体优选惰性气体,且优选氦气,在通入较高温度的生理盐水时,能够使高导热气体相对较快的膨胀,使其对胶水溢出的推动作用更好,所述胶水优选渗透性和流动性强的液态胶水,使其能够较好的渗入到缝隙内,从而使封堵后的裂缝的密封性较高,优选速干胶。
[0013]进一步的,所述渗液显色束包括位于两个内修复液条之间的显色条以及多个固定镶嵌在显色条显色防裂环内的显色丝,所述显色丝与显色条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的,多个显色丝呈外扩的分散状,且显色条和显色丝均为遇水变色材料制成,可以通过渗液显色束的变色情况判断尾端处裂缝的大小,当仅显色条处变色时,说明该裂缝的可修复性较强,修复后在不继续渗出生理盐水的情况下可继续使用,当显色条和显色丝处均变色时,说明裂缝较大可修复性较差。
[0015]进一步的,所述显色防裂环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缓冲嵌条为高弹性材料制成。
[0016]一种麻醉科用硬膜外穿刺针,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在麻醉前,首先观察尾端上有无明显裂缝或是否开裂;
[0018]S11、明显开裂的情况下,弃用;
[0019]S12、没有明显裂缝的情况下,在尾端外套设显色防裂环,消毒后进行麻醉操作;
[0020]S13、存在细小裂缝时,在在尾端外套设显色防裂环,并向该穿刺针内通入生理盐水,3

5min后观察显色防裂环上的渗液显色束,未发现变色的情况,消毒后直接进行麻醉操作,发现显色条和显色丝处均变色时,弃用;
[0021]S14、仅发现显色条处变色时,持续通入温度为40

50℃的生理盐水,靠近裂缝处的胶溢点处的包覆层溶解,同时双层气液囊受热膨胀挤压胶水溢出封堵裂缝;
[0022]S2、再次通入生理盐水,渗液显色束的变色范围没有明显扩大时,消毒后进行麻醉
操作。
[0023]进一步的,所述S14中通入的生理盐水温度为40

50℃,较高温度的生理盐水可使高导热气体受热膨胀,从而加速胶水的溢出,使对裂缝处的封堵更快速,其他步骤的所述生理盐水为常温。
[0024]3.有益效果
[002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6](1)本方案当裂缝较小不确定是否开裂时,在使用之前,通过在尾端处套设显色防裂环,通入生理盐水,根据渗液显色束的变色情况判断尾端处裂缝的大小,对于裂缝较小可修复性强时,胶溢点处破裂,胶水溢出封堵裂缝,从而降低穿刺针在使用时对患者的安全隐患,同时,当存在裂缝而尾端未完全开裂时,有效保证在注射麻醉药剂时,尾端处不易因麻醉药剂的冲击作用而胀裂,从而有效避免在注射的过程中胀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醉科用硬膜外穿刺针,包括针座(2)、连接在针座(2)一端的麻醉针管(1)以及连接在针座(2)另一端的尾端(3),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端(3)外套设有显色防裂环(4),所述显色防裂环(4)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内修复液条(5),相邻两个所述内修复液条(5)之间设有渗液显色束,所述渗液显色束外端分别与两个内修复液条(5)相接触,所述内修复液条(5)包括缓冲嵌条(51)以及粘设在缓冲嵌条(51)朝向显色防裂环(4)中心一端的双层气液囊,所述双层气液囊包括粘设在缓冲嵌条(51)端部的内推气囊(522)以及粘设在内推气囊(522)外端的外修复胶囊(521),所述内推气囊(522)内部填充有高导热性气体,所述外修复胶囊(521)内部填充有胶水,所述外修复胶囊(521)外端贴附有包覆层(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科用硬膜外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修复胶囊(521)为多通透孔的弹性材料制成,且包覆层(7)在外修复胶囊(521)上的孔隙处形成多个胶溢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麻醉科用硬膜外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7)为水溶性材料制成,且胶溢点的直径不大于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科用硬膜外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导热性气体处于压缩状态,且压缩倍数不大于1.5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麻醉科用硬膜外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导热性气体优选惰性气体,且优选氦气,所述胶水优选渗透性和流动性强的液态胶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科用硬膜外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液显色束包括位于两个内修复液条(5)之间的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畅
申请(专利权)人:郝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