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高强度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5881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高强度墙体结构,包括墙体主体,所述墙体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墙体主体的底面开设有与安装槽相互匹配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顶壁上固定有多个支撑杆,所述墙体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与支撑杆一一对应的支撑槽,所述墙体主体的底面固定有用于使墙体主体保持稳定的固定组件,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C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与C形槽位于上方的水平部相互匹配的限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降低工作人员拼装墙体时难度的效果。低工作人员拼装墙体时难度的效果。低工作人员拼装墙体时难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高强度墙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高强度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建筑工程墙体结构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隔断、隔声、保温等作用。
[0003]在授权公告号为CN211396090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高强度墙体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均匀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套筒的内部顶端竖直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墙体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均匀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杆相匹配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部靠近墙体的一端水平安装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弹簧远离墙体一端水平安装有贯穿第二安装槽的第二连接杆。
[0004]但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墙体结构需使用吊装设备对不同的墙体进行拼装,并使第一连接杆与第一卡槽卡合。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使第一连接杆正对第一卡槽,上述操作对使用吊装设备的工作人员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降低工作人员拼装墙体时的难度,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高强度墙体结构。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高强度墙体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建筑工程高强度墙体结构,包括墙体主体,所述墙体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墙体主体的底面开设有与安装槽相互匹配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顶壁上固定有多个支撑杆,所述墙体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与支撑杆一一对应的支撑槽,所述墙体主体的底面固定有用于使墙体主体保持稳定的固定组件,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C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与C形槽位于上方的水平部相互匹配的限位槽。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使两个墙体主体相互拼接时,工作人员只需将其中一个墙体主体固定至所需位置,并通过吊装装置将另一个墙体主体吊起,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使位于上方的墙体主体底面与安装槽相互对齐,并将墙体主体的下端放置在安装槽内。此时,安装槽的内壁与墙体主体下端侧壁抵紧,从而使支撑杆底面与支撑操对齐,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安装失败的概率。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安装槽内的滑动板、固定设置在滑动板底面的第一弹簧、滑动设置在C形槽位于下方的水平部内的第一滑杆、滑动在C形槽竖直部内的第二滑杆以及滑动设置在C形槽位于上方的水平部内的第三滑杆;
[0010]所述第一滑杆靠近滑动板的侧壁与其上表面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滑杆远离滑动板的侧壁与其上表面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滑杆
靠近滑动板的侧壁与其上表面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三倾斜面,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安装槽的内底壁上。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位于上方的墙体主体的下端滑动在安装槽内时,位于上方的墙体主体逐渐向靠近位于下方的墙体主体上的滑动板靠近,从而使墙体主体抵紧滑动板并使滑动板向下移动。此时,滑动板抵紧第一倾斜面,并使第一滑杆在滑动板的作用下移动至C形槽内,并使第二滑杆向上运动,进一步的,第三滑杆向靠近限位槽的方向滑动,从而使位于上方的墙体主体保持稳定。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槽内滑动设置有T形杆,所述T形杆远离C形槽的侧壁上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限位槽远离C形槽的侧壁上。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墙体主体在运输过程中限位槽被堵塞的概率,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槽的内顶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顶部固定有竖直放置的第三弹簧,所述滑动杆的底面与T形杆的上表面紧贴,所述第三滑杆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滑动杆相互匹配的连通槽,所述限位槽的底面开设有与连通槽相互匹配的容纳槽。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三滑杆的一端移动至限位槽内时,第三滑杆抵紧T形杆并使T形杆沿限位槽滑动,当第三滑杆移动至最大距离时,滑动杆与连通槽正对,从而使滑动杆的一端穿过连通槽并最终移动至容纳槽内,进而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体主体包括混凝土层、两个分别设置在混凝土层相对的两个侧壁上的保温层、设置在保温层远离混凝土层侧壁上的网格布层、设置在网格布层远离混凝土层侧壁上的石膏层以及设置在石膏层远离混凝土层侧壁上的腻子面层。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层内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竖向筋,所述混凝土层内设置有水平设置的横向筋,所述横向筋与竖向筋相互固定,所述横向筋与竖向筋上共同安装有用于提高稳定性的加强筋。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墙体主体的强度,增大了墙体主体的稳定性。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槽的上表面与其内壁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四倾斜面。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位于上方的墙壁主体底面与第四倾斜面紧贴时,墙壁主体在第四倾斜面的作用下移动至安装槽内,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安装难度。
[00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槽的内顶壁上固定有用于填充第四倾斜面的填充板。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墙壁主体之间留有空隙的概率,提高了墙体主体的美观度。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本技术中,当工作人员需使两个墙体主体相互拼接时,工作人员只需将其中一个墙体主体固定至所需位置,并通过吊装装置将另一个墙体主体吊起,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使位于上方的墙体主体底面与安装槽相互对齐,并将墙体主体的下端放置在安装槽内。此时,安装槽的内壁与墙体主体下端侧壁抵紧,从而使支撑杆底面与支撑操对齐,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安装失败的概率;
[0025]2、本技术中,当位于上方的墙体主体的下端滑动在安装槽内时,位于上方的墙体主体逐渐向靠近位于下方的墙体主体上的滑动板靠近,从而使墙体主体抵紧滑动板并使滑动板向下移动。此时,滑动板抵紧第一倾斜面,并使第一滑杆在滑动板的作用下移动至C形槽内,并使第二滑杆向上运动,进一步的,第三滑杆向靠近限位槽的方向滑动,从而使位于上方的墙体主体保持稳定;
[0026]3、本技术中,当第三滑杆的一端移动至限位槽内时,第三滑杆抵紧T形杆并使T形杆沿限位槽滑动,当第三滑杆移动至最大距离时,滑动杆与连通槽正对,从而使滑动杆的一端穿过连通槽并最终移动至容纳槽内,进而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高强度墙体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墙体主体(1),所述墙体主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6),所述墙体主体(1)的底面开设有与安装槽(16)相互匹配的环形槽(17),所述环形槽(17)的内顶壁上固定有多个支撑杆(2),所述墙体主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与支撑杆(2)一一对应的支撑槽(21),所述墙体主体(1)的底面固定有用于使墙体主体(1)保持稳定的固定组件(3),所述安装槽(16)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C形槽(22),所述环形槽(17)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与C形槽(22)位于上方的水平部相互匹配的限位槽(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高强度墙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滑动设置在安装槽(16)内的滑动板(31)、固定设置在滑动板(31)底面的第一弹簧(32)、滑动设置在C形槽(22)位于下方的水平部内的第一滑杆(33)、滑动在C形槽(22)竖直部内的第二滑杆(34)以及滑动设置在C形槽(22)位于上方的水平部内的第三滑杆(35);所述第一滑杆(33)靠近滑动板(31)的侧壁与其上表面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一倾斜面(36),所述第一滑杆(33)远离滑动板(31)的侧壁与其上表面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二倾斜面(37),所述第二滑杆(34)靠近滑动板(31)的侧壁与其上表面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三倾斜面(38),所述第一弹簧(32)的另一端固定在安装槽(16)的内底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高强度墙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槽(23)内滑动设置有T形杆(4),所述T形杆(4)远离C形槽(22)的侧壁上固定有第二弹簧(4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琼琼王中来汤亚运陈松徐从浩周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晨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