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瘢痕修复用纳米微针给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569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瘢痕修复用纳米微针给药器,包括微针贴片和药器具,所述药器具可拆式连接于微针贴片的顶部,所述微针贴片为圆柱形的空腔结构,且其空腔内填充有渗透液层,所述微针贴片的底部连接有与空腔相通的纳米微针头。该瘢痕修复用纳米微针给药器,将微针贴片对准病人身上的瘢痕处,使纳米微针头刺入病人的皮肤,医用贴布贴于瘢痕的周边,使微针贴片得以固定在病人身上,以便后续的给药修复治疗,而后给药时封口盖滑动,使对位溢孔移动至出药口的下方并与其连通,进而药物仓内的药液通过出药口、对位溢孔和蛇形导管进入微针贴片内,继而药液透过渗透液层并由纳米微针头送入瘢痕处的皮肤,简化操作方式,使其修复治疗效果更好。疗效果更好。疗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瘢痕修复用纳米微针给药器


[0001]本技术涉及瘢痕修复
,具体为一种瘢痕修复用纳米微针给药器。

技术介绍

[0002]病理性瘢痕是皮肤组织损伤后,伤口过度愈合导致的纤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上的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病理性瘢痕易复发,对患者的容貌、心理和生活质量均产生严重影响,不论是烧伤外科、皮肤科还是整形科,病理性瘢痕都是临床高度关注的焦点。临床上病理性瘢痕的修复主要通过疤痕贴片、涂抹药物、局部注射药物、激光和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0003]然而,疤痕贴片易脱落,且易导致覆盖处的皮肤出现过敏反应,患者依从性差;而涂抹瘢痕修复药物效果只在瘢痕形成早期稍有疗效,瘢痕形成后药物渗透性差等因素导致效果甚微;相比前两者,皮损内注射瘢痕修复药物疗效显著,但具有明显的副作用,包括增生性疤痕和瘢痕疙瘩不易推注药物、注射时疼痛、注射的药物在瘢痕内分布不均匀、注射后易导致肿胀、水疱和坏死、多次注射后易导致皮肤萎缩和色沉等,且需要接受多次治疗才能起效,多数患者不能坚持。激光治疗的费用高,伴疼痛,需要多次治疗;手术是一种有创的方法,术后仍然需要修复瘢痕,部分瘢痕疙瘩患者术后还会复发且更大。因此,提供一种无痛、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是瘢痕治疗的迫切需求。
[0004]为此需要设计一种瘢痕修复用纳米微针给药器,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瘢痕修复用纳米微针给药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瘢痕修复用纳米微针给药器,包括微针贴片和药器具,所述药器具可拆式连接于微针贴片的顶部,所述微针贴片为圆柱形的空腔结构,且其空腔内填充有渗透液层,所述微针贴片的底部连接有与空腔相通的纳米微针头,所述药器具也与空腔接通,且药器具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将药器具内腔的上端部分划分为药物仓,且密封板内开设有出药口,所述药物仓内储存有用于瘢痕修复的药液,所述密封板的底部设有将出药口密封的阀件。
[0007]优选的,所述阀件包括封口盖,且封口盖滑动安装于密封板的底部,所述封口盖内开设有对位溢孔,所述药器具内安装有蛇形导管,且封口盖将蛇形导管的顶端密封,所述蛇形导管的底端通向微针贴片。
[0008]优选的,所述药器具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敞口筒,且封口盖滑动连接于固定敞口筒内,所述封口盖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推送塞杆,且推送塞杆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敞口筒并伸至药器具外。
[0009]优选的,所述推送塞杆位于固定敞口筒内的部分套有套簧,且推送塞杆的表面固定套有限位圆挡,所述套簧的一端抵于限位圆挡上,其另一端抵于固定敞口筒的内壁。
[0010]优选的,所述推送塞杆位于药器具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控制头。
[0011]优选的,所述微针贴片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医用贴布,且医用贴布的底面粘有保护膜。
[0012]优选的,微针贴片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筒,所述药器具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外螺纹头,且外螺纹头的底端螺纹连接于内螺纹筒内。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该瘢痕修复用纳米微针给药器,使用时先撕下医用贴布的保护膜,将微针贴片对准病人身上的瘢痕处,使纳米微针头刺入病人的皮肤,医用贴布贴于瘢痕的周边,使微针贴片得以固定在病人身上,以便后续的给药修复治疗,而后给药时封口盖滑动,使对位溢孔移动至出药口的下方并与其连通,进而药物仓内的药液通过出药口、对位溢孔和蛇形导管进入微针贴片内,继而药液透过渗透液层并由纳米微针头送入瘢痕处的皮肤,简化操作方式,使其修复治疗效果更好。
[0015](2)该瘢痕修复用纳米微针给药器,给药操作时,可向固定敞口筒内按压推送塞杆,使推送塞杆推动封口盖,直至封口盖内的对位溢孔与出药口接通,使药物仓内的药液能够顺利通向微针贴片内,按压推送塞杆时,套簧被压缩,而松掉推送塞杆时,在套簧的弹力作用下,封口盖复位滑动并将出药口密封,此时即停止给药,而再次给药时可继续按压推送塞杆,可用于重复治疗。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2中局部结构内剖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结构推送塞杆与限位圆挡的连接立体图。
[0020]图中:1、微针贴片;101、内螺纹筒;2、药器具;201、外螺纹头;3、渗透液层;4、纳米微针头;5、密封板;6、药物仓;7、出药口;8、封口盖;9、对位溢孔;10、蛇形导管;11、固定敞口筒;12、推送塞杆;13、限位圆挡;14、套簧;15、按压控制头;16、医用贴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以下实施例:
[0023]实施例一
[0024]一种瘢痕修复用纳米微针给药器,包括微针贴片1和药器具2,药器具2可拆式连接于微针贴片1的顶部,微针贴片1为圆柱形的空腔结构,且其空腔内填充有渗透液层3,微针贴片1的底部连接有与空腔相通的纳米微针头4,药器具2也与空腔接通,且药器具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密封板5,密封板5将药器具2内腔的上端部分划分为药物仓6,且密封板5内开设有出药口7,药物仓6内储存有用于瘢痕修复的药液,密封板5的底部设有将出药口7密封的
阀件。
[0025]进一步的,阀件包括封口盖8,且封口盖8滑动安装于密封板5的底部,封口盖8内开设有对位溢孔9,药器具2内安装有蛇形导管10,且封口盖8将蛇形导管10的顶端密封,蛇形导管10的底端通向微针贴片1,蛇形导管10对流出的药液进行缓冲,避免药液冲击微针贴片1内的渗透液层3和纳米微针头4。
[0026]进一步的,微针贴片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医用贴布16,且医用贴布16的底面粘有保护膜,方便固定微针贴片1。
[0027]进一步的,微针贴片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筒101,药器具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外螺纹头201,且外螺纹头201的底端螺纹连接于内螺纹筒101内,方便将药器具2与微针贴片1连接。
[0028]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用时先撕下医用贴布16的保护膜,将微针贴片1对准病人身上的瘢痕处,使纳米微针头4刺入病人的皮肤,医用贴布16贴于瘢痕的周边,使微针贴片1得以固定在病人身上,以便后续的给药修复治疗,而后给药时封口盖8滑动,使对位溢孔9移动至出药口7的下方并与其连通,进而药物仓6内的药液通过出药口7、对位溢孔9和蛇形导管10进入微针贴片1内,继而药液透过渗透液层3并由纳米微针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瘢痕修复用纳米微针给药器,包括微针贴片(1)和药器具(2),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器具(2)可拆式连接于微针贴片(1)的顶部,所述微针贴片(1)为圆柱形的空腔结构,且其空腔内填充有渗透液层(3),所述微针贴片(1)的底部连接有与空腔相通的纳米微针头(4),所述药器具(2)也与空腔接通,且药器具(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密封板(5),所述密封板(5)将药器具(2)内腔的上端部分划分为药物仓(6),且密封板(5)内开设有出药口(7),所述药物仓(6)内储存有用于瘢痕修复的药液,所述密封板(5)的底部设有将出药口(7)密封的阀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瘢痕修复用纳米微针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件包括封口盖(8),且封口盖(8)滑动安装于密封板(5)的底部,所述封口盖(8)内开设有对位溢孔(9),所述药器具(2)内安装有蛇形导管(10),且封口盖(8)将蛇形导管(10)的顶端密封,所述蛇形导管(10)的底端通向微针贴片(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瘢痕修复用纳米微针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器具(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敞口筒(11),且封口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举临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