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压缩机热回收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5681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气压缩机热回收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压缩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压缩机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回收
,具体涉及到一种空气压缩机热回收装置,以及使用该热回收装置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普通空气压缩机在运行使用中,为保证空气压缩机的正常使用,需要对压缩空气以及润滑油进行冷却,目前一般采用空气冷却方式予以冷却,这部分热量直接排向大气,造成这部分热量白白损失的,且对环境造成热污染。
[0003]同时,单纯采用空气冷却方式,也存在长时间使用中,冷却效率下降,从而使得机器使用状态不稳定,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温度调节装置,控制循环水或者润滑油,流出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的温度值,能达到以较高效率,回收空气压缩机的热能,同时保证机器产时间可靠高效运行的目的。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热回收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压缩空气

水热回收系统、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以及空气换热器;所述空气压缩机压缩的空气,流入所述压缩空气

水热回收系统中,与流过所述压缩空气

水热回收系统的循环水进行换热,降低温度后,进入所述空换热器中,与外界空气进行换热后,储存使用;从所述压缩空气

水热回收系统中流出的循环水,继续进入所述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中,与从所述空气压缩机流出,经过分离的高温润滑油进行换热,降低温度后的润滑油,则流进所述空换热器中,与外界空气进行换热后,循环流入所述空气压缩机使用,流出的所述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的循环水,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最终提供用户使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温度调节装置,调节循环水或者润滑油,流出所述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的温度,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可远程控制。
[0006]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压缩机包括储气罐和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固定设置在储气罐上部;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循环水泵、润滑油比例阀、循环水比例阀;所述润滑油比例阀的第1进口设置在所述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的润滑油流出口管路处,所述润滑油比例阀的第2进口与所述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的润滑油流入口管路连通;所述润滑油比例阀的出口,与所述空气换热器的润滑油汇总流入管连通;所述循环水比例阀的第1进口设置在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的循环水流出口管路处,所述循环水比例阀的第2进口与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的循环水流入口管路连通,所述循环水比例阀的出口,通过循环水汇总管路,与所述循环水泵连通。
[0007]上述设置,既可以达到灵活调节所需要的循环水或者润滑油温度,以满足使用需要的效果,又可以达到便于安装使用的效果。
[0008]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泵转速可调节。
[0009]转速可调节,能达到通过动态调节水流量方式,满足所需要的水温度效果。
[0010]进一步地,所述压缩空气

水热回收系统为壳管式换热器。
[0011]采用壳管式换热器,能达到结构紧凑,换热稳定性好的效果。
[0012]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为板式换热器。
[0013]采用板式换热器,能达到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的效果。
[0014]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换热器,为翅片式结构,且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独立设置。
[0015]独立设置的翅片式结构空气换热器,能达到便于低成本采购、更换,使用可靠性高的效果。
[0016]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换热器,分为第1空气换热器和第2空气换热器,所述第1空气换热器用于压缩空气最终冷却,所述第2空气换热器用于润滑油最终冷却。
[0017]上述设置,能达到根据不同换热流体的特性,设置不同规格的换热器,分别进行高效、可靠换热的效果。
[0018]进一步地,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可调节流出所述循环水比例阀出口的循环水温度至60℃。
[0019]调节循环水出水温度至60℃,能在保证空气压缩机正常情况下,达到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对水温最高使用要求的效果。
[0020]进一步地,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可调节流出所述润滑油比例阀出口的润滑油温度至65℃。
[0021]调节润滑油温度至65℃,能达到最大限度回收空气压缩机热能的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热回收装置的调节方法,使用上述空气压缩机热回收装置进行调节,包括以下调节步骤:a、启动所述空气压缩机运行,当润滑油的油温,或者压缩空气的排气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循环水泵运行,循环水顺序循环流入所述压缩空气

水热回收系统和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通过循环水吸收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热能;b、加热的循环水最终通过循环水泵泵出,提供给用户使用;c、当所述空气压缩机1的热量无法被循环水完全吸收时,此时启动所述空气换热器冷却风扇,通过强制流动的外界空气,吸收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热量,使所述空气压缩机恒定在最佳运行状态下运行;所述空气压缩机恒定在最佳运行状态下运行,采取以下两种工作模式:第1工作模式:设定润滑油流出所述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出口温度为65℃时,首先,循环水泵运行,关闭所述润滑油比例阀的第2进口,全部打开所述润滑油比例阀的第1进口;其次,动态调节所述循环水比例阀的第1进口和第2进口开启度比例,通过调节流出所述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管路的循环水温度,最终达到综合控制流出所述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出口润滑油温度恒定在65℃;当循环水泵转速可调节时,也可在调节所述循环水比例阀的第1进口和第2进口开启度比例的基础上,同时采取调节循环水流量方法,维持控制流出所述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出口润滑油温度恒定在65℃;
第2工作模式:设定循环水流出所述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出口温度为60℃时,首先,循环水泵运行,关闭所述循环水比例阀的第2进口,全部打开所述循环水比例阀的第1进口;其次,动态调节所述润滑油比例阀的第1进口和第2进口开启度比例,调节流出所述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管路的润滑油温度;通过上述步骤的动态调节,最终达到综合控制流出所述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出口循环水温度恒定在60℃;当循环水泵转速可调节时,也可在调节所述润滑油比例阀的第1进口和第2进口开启度比例的基础上,同时采取调节循环水流量方法,维持控制流出所述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出口循环水温度恒定在60℃;所述第1工作模式和第2工作模式,根据所述空气压缩机运行的实际情况,通过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自动切换,且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可远程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控制如下:在第1工作模式下,当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润滑油油温,或者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压缩机热回收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压缩空气

水热回收系统、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以及空气换热器;所述空气压缩机压缩的空气,流入所述压缩空气

水热回收系统中,与流过所述压缩空气

水热回收系统的循环水进行换热,降低温度后,进入所述空换热器中,与外界空气进行换热后,储存使用;从所述压缩空气

水热回收系统中流出的循环水,继续进入所述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中,与从所述空气压缩机流出,经过分离的高温润滑油进行换热,降低温度后的润滑油,则流进所述空换热器中,与外界空气进行换热后,循环流入所述空气压缩机使用,流出的所述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的循环水,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最终提供用户使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温度调节装置,调节循环水或者润滑油,流出所述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的温度,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可远程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机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机包括储气罐和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固定设置在储气罐上部;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循环水泵、润滑油比例阀、循环水比例阀;所述润滑油比例阀的第1进口设置在所述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的润滑油流出口管路处,所述润滑油比例阀的第2进口与所述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的润滑油流入口管路连通;所述润滑油比例阀的出口,与所述空气换热器的润滑油汇总流入管连通;所述循环水比例阀的第1进口设置在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的循环水流出口管路处,所述循环水比例阀的第2进口与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的循环水流入口管路连通,所述循环水比例阀的出口,通过循环水汇总管路,与所述循环水泵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压缩机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转速可调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压缩机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

水热回收系统为壳管式换热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压缩机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油

水热回收系统为板式换热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压缩机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换热器,为翅片式结构,且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独立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压缩机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换热器,分为第1空气换热器和第2空气换热器,所述第1空气换热器用于压缩空气最终冷却,所述第2空气换热器用于润滑油最终冷却。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压缩机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可调节流出所述循环水比例阀出口的循环水温度至60℃。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压缩机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可调节流出所述润滑油比例阀出口的润滑油温度至65℃。10.一种空气压缩机热回收装置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空气压缩机热回收装置进行调节,包括以下调节步骤:a、启动所述空气压缩机运行,当润滑油的油温,或者压缩空气的排气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循环水泵运行,循环水顺序循环流入所述压缩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治恩郑付亮杨江波范二超陈辉刘道玉周亚科裴志强张力友郭金风马文超常进张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万核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