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75546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包括具有回风口和出风口的第一壳体、设于回风口处的回风阀、设于出风口处的风机及设于第一壳体内且位于回风阀和风机之间的制冷装置;直通风组件,包括具有新风入口和送风口的第二壳体和设于新风入口处的新风阀;第一壳体还具有进风口,其位于制冷装置的出口侧和风机的入口侧之间,送风口与进风口连通,空调系统能在新风和回风模式之间切换:在新风模式,新风阀打开,室外风通过新风入口、送风口、进风口和风机进入室内;在回风模式,回风阀打开,室内风通过回风口进入第一壳体,经制冷装置处理后,通过风机进入室内。本申请实施例在新风模式下风阻较小,风机功耗较低,能有效降低PUE。降低PUE。降低P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数据中心中,IT设备需要专用精密空调进行散热,但空调系统耗电量大,影响数据中心的电源使用效率(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PUE,PUE=数据中心总设备能耗/IT设备能耗,PUE是一个比值,基准是2,越接近1表明能效水平越好)。自然冷却是一种充分利用自然冷源进行制冷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能耗,使数据中心PUE降低。直通风是一种有效的直接自然冷却方式,可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将室外低温空气经处理后引入室内,带走设备发热量后再排出房间,在精密空调中增加直通风功能可有效利用自然冷源,提高能效。因此,带有直通风功能的精密空调的效率相比普通精密空调有显著提高,可使数据中心全年运行PUE显著下降。
[0003]然而,现有直通风组件与精密空调结合后,存在流道内阻力较大的问题,导致风机功耗升高,不能有效降低PUE。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在新风模式下流道内风阻较小,风机功耗较低,进而能够有效降低PUE。
[0005]为此,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包括第一壳体、回风阀、风机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制冷装置,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回风口、出风口,所述回风阀设置在所述回风口处并用于控制所述回风口的打开和关闭,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制冷装置位于所述回风阀和所述风机之间;直通风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和新风阀,所述第二壳体具有新风入口和送风口,所述新风阀设置在所述新风入口处并用于控制所述新风入口的打开和关闭;并且,所述第一壳体还具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制冷装置的出口侧和所述风机的入口侧之间,所述送风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空调系统能够在新风模式和回风模式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新风模式,所述新风阀打开,室外风能够通过所述新风入口进入所述第二壳体,并依次经过所述送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风机进入室内;在所述回风模式,所述回风阀打开,室内风通过所述回风口进入所述第一壳体,并经过所述制冷装置处理后,通过所述风机进入室内。
[0007]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由于空调的第一壳体上的进风口位于制冷装置的出口侧和所述风机的入口侧之间,直通风组件上的送风口与进风口连通,这样在新风模式,室外风能够通过新风入口进入第二壳体,并依次经过送风口、进风口和风机进入室内,这样室外风无需经过风阻较大的制冷装置如蒸发器或表冷器盘管,使得在新风模式下流道内风阻较小,风机功耗较低,进而能够有效降低PUE。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支撑面的一端或
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中部,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靠近所述支撑面的另一端;所述新风入口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远离所述支撑面的一端或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中部,所述送风口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靠近所述支撑面的另一端;或,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支撑面的一端,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中部;所述送风口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远离所述支撑面的一端,所述新风入口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靠近所述支撑面的另一端或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中部。也就是说,在该实现方式中,送风口和进风口均靠近支撑面设置或均远离支撑面设置。此时,送风口和进风口可直接连通,也可通过管道连通。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支撑面的一端或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中部,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靠近所述支撑面的另一端;所述送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远离所述支撑面的一端,所述新风入口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靠近所述支撑面的另一端或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中部;或,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支撑面的一端,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中部;所述新风入口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远离所述支撑面的一端或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中部,所述送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靠近所述支撑面的另一端。也就是说,在该实现方式中,送风口和进风口中的一者靠近支撑面设置,另一者远离支撑面设置。此时,送风口和进风口可直接连通,也可通过管道连通。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直通风组件与所述空调并排设置在同一支撑面上。也就是说,在该实现方式中,为了方便维护直通风组件,可将直通风组件也设置在支撑面上,此时,送风口和进风口可直接连通,也可通过管道连通。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支腿或滚轮;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滚轮。也就是说,在该实现方式中,为了方便在空调的第一壳体的底部设置风机,可在第一壳体的底部设置支腿或滚轮,并且第一壳体底部设置滚轮时,方便移动空调;同理为了方便移动直通风组件,可在第二壳体的底部设置滚轮。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的设置有所述送风口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设置有所述进风口的部分接触设置,所述送风口与所述进风口对应且直接连通。也就是说,在该实现方式中,送风口和进风口可直接连通,这样无需设置连接管道,有利于降低成本。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送风口与所述进风口间隔设置,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管道,所述管道的一端与所述送风口连通,所述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也就是说,在该实现方式中,送风口与进风口可间隔设置,然后送风口与进风口通过管道连通,这样方便灵活设置直通风组件与空调的位置,例如直通风组件与空调可间隔设置在同一支撑面上,也可层叠设置。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直通风组件层叠设置在所述空调上或所述空调层叠设置在所述直通风组件上;其中,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面上。也就是说,在该实现方式中,为了减小占地面积,直通风组件可与空调层叠设置,此时送风口和进风口可通过管道连通,以便在新风模式下使室外风通过进风口进入第二壳体后,可通过风机进入室内,避免室外风进入制冷装置,使流道内风阻较小,风机功耗较低,进而能够有效降低PUE。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直通风组件还包括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用于监测空气参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或所述第二壳体内,并用于根据所述监测装置的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将所述新风模式切换为所述回风模式或将所述回风模式切换为所述新风模式;其中:所述监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外;或,所述监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新风阀间隔设定时间开启。也就是说,在该实现方式中,可通过监测装置监测室外风的空气参数,以便在监测到室外风满足要求时,将回风模式切换为新风模式,来降低能耗;或者在监测到室外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将新风模式切换为回风模式。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监测装置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温度监测装置,用于监测所述室外风的温度;湿度监测装置,用于监测所述室外风的湿度;质量监测装置,用于监测所述室外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包括第一壳体、回风阀、风机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制冷装置,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回风口、出风口,所述回风阀设置在所述回风口处并用于控制所述回风口的打开和关闭,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制冷装置位于所述回风阀和所述风机之间;直通风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和新风阀,所述第二壳体具有新风入口和送风口,所述新风阀设置在所述新风入口处并用于控制所述新风入口的打开和关闭;并且,所述第一壳体还具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制冷装置的出口侧和所述风机的入口侧之间,所述送风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空调系统能够在新风模式和回风模式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新风模式,所述新风阀打开,室外风能够通过所述新风入口进入所述第二壳体,并依次经过所述送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风机进入室内;在所述回风模式,所述回风阀打开,室内风通过所述回风口进入所述第一壳体,并经过所述制冷装置处理后,通过所述风机进入室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支撑面的一端或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中部,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靠近所述支撑面的另一端;所述新风入口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远离所述支撑面的一端或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中部,所述送风口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靠近所述支撑面的另一端;或,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支撑面的一端,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中部;所述送风口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远离所述支撑面的一端,所述新风入口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靠近所述支撑面的另一端或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支撑面的一端或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中部,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靠近所述支撑面的另一端;所述送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远离所述支撑面的一端,所述新风入口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靠近所述支撑面的另一端或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中部;或,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支撑面的一端,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中部;所述新风入口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远离所述支撑面的一端或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中部,所述送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靠近所述支撑面的另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风组件与所述空调并排设置在同一支撑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支腿或滚轮;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滚轮。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设置有所述送风口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设置有所述进风口的部分接触设置,所述送风口与所述进风口对应且直接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与所述进风口间隔设置,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管道,所述管道的一端与所述送风口连通,所述管道的另一
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8.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星许永睿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