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鸣器智能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509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46
本申请属于蜂鸣器技术领域,公开了蜂鸣器智能检测装置,包括旋钮、切换主体、接线座和蜂鸣主体,所述旋钮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切换主体的上部,所述蜂鸣主体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接线座的上端,所述切换主体转动安装在接线座的上部,所述切换主体包括转座、接线轴,所述接线轴对称固定连接在转座的侧端,所述转座转动安装在接线座的上部,所述蜂鸣主体与接线轴电连接,所述接线轴与接线座电连接,所述接线座与蜂鸣主体电连接,所述转座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旋钮的下端,所述切换主体还包括金属环。本申请采用旋拧旋钮,通过旋钮带动转座转动,使得转座带动接线轴沿接线座切换电路,方便了使用者操作旋钮进行电路切换,从而方便了使用者对不同电路进行检测。路进行检测。路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蜂鸣器智能检测装置


[0001]本申请属于蜂鸣器警报器
,尤其涉及蜂鸣器智能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
[0003]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常规的蜂鸣器检测过程中通常单一针对某条电路进行反应,而针对多电路时,需要手动切换接点进行操作,由于手动换点时需要将探针对准目标点后再压紧测试,从而造成常规的蜂鸣器手动切换电路不太方便的问题。
[0004]为此,我们提出来蜂鸣器智能检测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蜂鸣器手动切换电路不太方便的问题,而提出的蜂鸣器智能检测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蜂鸣器智能检测装置,包括旋钮、切换主体、接线座和蜂鸣主体,所述旋钮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切换主体的上部,所述蜂鸣主体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接线座的上端,所述切换主体转动安装在接线座的上部,所述切换主体包括转座、接线轴,所述接线轴对称固定连接在转座的侧端,所述转座转动安装在接线座的上部,所述蜂鸣主体与接线轴电连接,所述接线轴与接线座电连接,所述接线座与蜂鸣主体电连接,所述转座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旋钮的下端。
[0007]采用旋拧旋钮,通过旋钮带动转座转动,使得转座带动接线轴沿接线座切换电路,方便了使用者操作旋钮进行电路切换,从而方便了使用者对不同电路进行检测。
[0008]优选的,所述切换主体还包括金属环,所述金属环转动安装在接线轴的外端。
[0009]采用金属环沿接线座外壁滚动减小摩擦力。
[0010]优选的,所述切换主体还包括挡块和限位块,所述挡块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转座的上端,所述限位块的后端固定连接在接线座的外端。
[0011]采用限位块限制挡块的转动幅度的方式,降低导线拉断的可能性。
[0012]优选的,所述接线座包括固定轴、弹力导电片和固定钮,所述固定轴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固定钮的上端,所述弹力导电片均匀分布在固定轴的下部,所述弹力导电片的一端与固定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座转动安装在固定轴的中部,所述金属环的下端滚动支撑在弹力导电片的上端。
[0013]采用弹力导电片的下端用于外接电路,方便了金属环沿弹力导电片上端滚动切换电路。
[0014]优选的,所述接线座还包括接线杆,所述接线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弹力导电片的
下端。
[0015]通过接线杆方便了弹力导电片外接导线。
[0016]优选的,所述固定钮的上端镂空开设有导线穿孔。
[0017]通过将导线穿过导线穿孔再与接线杆对接的方式,提高了导线的整齐度。
[0018]优选的,所述蜂鸣主体包括蜂鸣器、第一螺旋导线、第二螺旋导线,所述第一螺旋导线和第二螺旋导线的上端固定连接在蜂鸣器的下端,所述第一螺旋导线和第二螺旋导线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转座的下端,所述第一螺旋导线和第二螺旋导线与蜂鸣器电连接,所述第一螺旋导线和第二螺旋导线分别与切换主体电连接,所述蜂鸣器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固定轴的上端。
[0019]采用第一螺旋导线和第二螺旋导线的弹力弥补蜂鸣器与转座之间转动后的连接距离,降低了转座与蜂鸣器之间断线的可能性。
[0020]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采用旋拧旋钮,通过旋钮带动转座转动,使得转座带动接线轴沿接线座切换电路,方便了使用者操作旋钮进行电路切换,从而方便了使用者对不同电路进行检测。
[0021]2、采用金属环沿接线座外壁滚动减小摩擦力,降低了使用者旋拧旋钮所需要的力道,提高了旋拧流畅度,从而方便了使用者旋拧旋钮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申请的切换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申请的接线座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申请的蜂鸣主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旋钮;2、切换主体;3、接线座;4、蜂鸣主体;21、转座;22、接线轴;23、金属环;24、挡块;25、限位块;31、固定轴;32、弹力导电片;33、接线杆;34、固定钮;35、导线穿孔;41、蜂鸣器;42、第一螺旋导线;43、第二螺旋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请参阅图1和2,蜂鸣器智能检测装置,包括旋钮1、切换主体2、接线座3和蜂鸣主体4,旋钮1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切换主体2的上部,蜂鸣主体4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接线座3的上端,切换主体2转动安装在接线座3的上部,切换主体2包括转座21、接线轴22,接线轴22设置有一对,接线轴22对称固定连接在转座21的侧端,转座21转动安装在接线座3的上部,蜂鸣主体4与接线轴22电连接,接线轴22与接线座3电连接,接线座3与蜂鸣主体4电连接,转座21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旋钮1的下端。需要切换电路时,手动旋拧旋钮1,通过旋钮1带动转座21转动,使得转座21带动接线轴22沿接线座3切换电路。
[0029]请参阅图2,切换主体2还包括金属环23,金属环23转动安装在接线轴22的外端,金属环23的数量与接线轴22相同。利用金属环23沿接线座3外壁滚动减小摩擦力。
[0030]请参阅图2,切换主体2还包括挡块24和限位块25,挡块24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转座
21的上端,限位块25的后端固定连接在接线座3的外端。利用限位块25限制挡块24的转动幅度。
[0031]请参阅图3,接线座3包括固定轴31、弹力导电片32和固定钮34,固定轴31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固定钮34的上端,弹力导电片32设置有多个,弹力导电片32均匀分布在固定轴31的下部,弹力导电片32的一端与固定轴31固定连接,转座21转动安装在固定轴31的中部,金属环23的下端滚动支撑在弹力导电片32的上端。弹力导电片32与接线轴22之间采用金属环23电连接,弹力导电片32的下端用于外接电路。
[0032]请参阅图3,接线座3还包括接线杆33,接线杆33的数量与弹力导电片32相同,接线杆3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弹力导电片32的下端。接线杆33用于连接导线。
[0033]请参阅图3,固定钮34的上端镂空开设有导线穿孔35,导线穿孔35的数量与弹力导电片32的数量相同。导线穿孔35用于穿线。
[0034]请参阅图2和4,蜂鸣主体4包括蜂鸣器41、第一螺旋导线42、第二螺旋导线43,第一螺旋导线42和第二螺旋导线4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蜂鸣器41的下端,第一螺旋导线42和第二螺旋导线4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转座21的下端,第一螺旋导线42和第二螺旋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蜂鸣器智能检测装置,包括旋钮(1)、切换主体(2)、接线座(3)和蜂鸣主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1)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切换主体(2)的上部,所述蜂鸣主体(4)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接线座(3)的上端,所述切换主体(2)转动安装在接线座(3)的上部,所述切换主体(2)包括转座(21)、接线轴(22),所述接线轴(22)对称固定连接在转座(21)的侧端,所述转座(21)转动安装在接线座(3)的上部,所述蜂鸣主体(4)与接线轴(22)电连接,所述接线轴(22)与接线座(3)电连接,所述接线座(3)与蜂鸣主体(4)电连接,所述转座(21)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旋钮(1)的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鸣器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主体(2)还包括金属环(23),所述金属环(23)转动安装在接线轴(22)的外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鸣器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主体(2)还包括挡块(24)和限位块(25),所述挡块(24)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转座(21)的上端,所述限位块(25)的后端固定连接在接线座(3)的外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蜂鸣器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座(3)包括固定轴(31)、弹力导电片(32)和固定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郭亚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汉得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