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4984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4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属于废水处理领域。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通入待处理渗滤液,投加芬顿试剂进行芬顿反应,芬顿反应后进行曝气,出水,其中芬顿试剂为过氧化氢和亚铁盐;通入曝气后的出水,依次投加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搅拌,然后沉淀分离并出水;通入沉淀后的出水,依次经过缺氧反应和好氧反应,然后沉淀分离并出水,其中部分污泥回流至好氧反应中;依次重复上述芬顿处理、前端沉淀处理和A/O处理;通入A/O处理中沉淀后的出水,依次投加活性炭、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搅拌,然后沉淀分离并出水。本申请具有提高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的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有机废水,一般来源于垃圾填埋场,由于填埋场中的垃圾本身含有水分,加上雨水雪水等进入并停留在填埋场内,由此产生的垃圾渗滤液会对填埋场土地以及周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因此处理垃圾渗滤液成了重要的环保问题。
[0003]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由于存在有机物浓度高、重金属含量高、活性污泥浓度高及氨氮、总氮浓度高的难点,需要深度处理才能使垃圾渗滤液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0004]目前渗滤液处理技逐步形成了“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的工艺路线,生物处理的方式常见为两级硝化反硝化和MBR结合的方式,深度处理的方式常见为纳滤和反渗透结合的方式,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膜分离工艺,膜分离一般只允许水和钙、镁、钠等离子通过,处理效果好,但是纳滤和反渗透会产生浓缩液,浓缩液极难降解且含盐量高,导致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芬顿处理:通入待处理渗滤液,调节pH至2~4,投加芬顿试剂进行芬顿反应,芬顿反应后进行曝气,出水,其中芬顿试剂为过氧化氢和亚铁盐;前端沉淀处理:通入曝气后的出水,调节pH至7.5~8.5,依次投加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搅拌,然后沉淀分离并出水;A/O处理:通入沉淀后的出水,依次经过缺氧反应和好氧反应,然后沉淀分离并出水,其中部分污泥回流至好氧反应中;循环处理:依次重复上述芬顿处理、前端沉淀处理和A/O处理,其中第二次芬顿处理中芬顿试剂用量为第一次芬顿处理中芬顿试剂用量的30%~42%;末端沉淀处理:通入A/O处理中沉淀后的出水,依次投加活性炭、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搅拌,然后沉淀分离并出水。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渗滤液经过芬顿处理,过氧化氢与亚铁盐的混合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有效去除渗滤液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并通过曝气,去除渗滤液中残留的过氧化氢,降低过氧化氢对后续沉淀絮凝的影响,并降低过氧化氢对缺氧、好氧反应中微生物的影响,从而提高前端沉淀处理和A/O处理的处理效果。
[0008]本申请还将污泥回流应用于渗滤液处理中,提高好氧反应中的污泥浓度,促进好氧反应的处理效果;配合循环处理的步骤,保证渗滤液得到充分的处理,并控制第二次芬顿处理中芬顿试剂的用量,提高芬顿试剂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并进一步降低残留的过氧化
氢。
[0009]另外本申请不采用膜处理工艺,不产生渗滤液,而且处理速率更快。
[0010]可选的,在芬顿处理中,曝气过程在脱气池中进行,脱气池中每平方米的曝气量为3~5m3/h,曝气时间为5~15min。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范围内的曝气量和曝气时间,可以充分有效的将渗滤液中的过氧化氢排走,降低过氧化氢对后续处理的影响。
[0012]可选的,在A/O处理中,缺氧反应投加有乙酸钠。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乙酸钠作为碳源,促进反硝化的进行。
[0014]可选的,亚铁盐选用硫酸亚铁,所述芬顿试剂的投加量与待处理渗滤液的COD含量的重量比为(3~5):1,所述过氧化氢与硫酸亚铁的重量比为1:(1~2)。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渗滤液的COD含量,控制过氧化氢与硫酸亚铁的用量和配比,有助于提高芬顿反应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效果。
[0016]可选的,所述无机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所述有机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配合使用,可有效对渗滤液中复杂的成分进行絮凝沉降。
[0018]可选的,所述无机絮凝剂的投加量与待处理渗滤液的COD含量的重量比为(0.4~0.8):1,所述有机絮凝剂的投加量与待处理渗滤液的COD含量的重量比为(1~1.5):1。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投加量的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配合对渗滤液的絮凝效果更佳。
[0020]可选的,所述有机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接枝香蕉纤维,所述聚丙烯酰胺接枝香蕉纤维的制备方法:将香蕉纤维、丙烯酰胺和水在70~80℃下搅拌混合,然后逐滴加入引发剂水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过滤,得到聚丙烯酰胺接枝香蕉纤维,所述香蕉纤维、丙烯酰胺、水和引发剂的重量比为10:(2.6~3.4):(60~100):(0.1~0.25)。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聚丙烯酰胺在香蕉纤维上的接枝以及聚合成型,香蕉纤维作为聚丙烯酰胺的载体,不仅可以提高聚丙烯酰胺的稳定性,而且由于香蕉纤维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有助于将渗滤液的重金属以及有机悬浮物吸引至聚丙烯酰胺,从而大大提高有机絮凝剂对渗滤液的处理效果。
[0022]可选的,所述香蕉纤维与丙烯酰胺反应前先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步骤为:将香蕉纤维放入质量浓度为5%~10%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20min,过滤,水洗,完成预处理。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处理后的香蕉纤维原纤化程度降低,促使香蕉纤维的羟基暴露,促进接枝反应,通过控制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和预处理时间,尽量减少被高锰酸钾氧化的羟基,从而保证接枝反应的进行。
[0024]可选的,在沉淀处理中,所述有机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接枝香蕉纤维,投加所述有机絮凝剂之前,先将渗滤液体系的pH调节至9~9.5。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pH为9~9.5的环境下,有助于提高聚丙烯酰胺接枝香蕉纤维的吸附和絮凝效果,降低COD。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渗滤液经过芬顿处理,过氧化氢与亚铁盐的混合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有效去除渗滤液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并通过曝气,去除渗滤液中残留的过氧化氢,降低过氧
化氢对后续沉淀絮凝的影响,并降低过氧化氢对缺氧、好氧反应中微生物的影响,从而提高前端沉淀处理和A/O处理的处理效果。另外本申请还将污泥回流应用于渗滤液处理中,提高好氧反应中的污泥浓度,促进好氧反应的处理效果;配合循环处理的步骤,保证渗滤液得到充分的处理,并控制第二次芬顿处理中芬顿试剂的用量,提高芬顿试剂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0027]2、本申请的有机絮凝剂采用聚丙烯酰胺接枝香蕉纤维,有助于将渗滤液的重金属以及有机悬浮物吸引至聚丙烯酰胺,从而大大提高有机絮凝剂对渗滤液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申请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1、pH调节池;11、芬顿反应池;12、脱气池;13、混凝池;14、絮凝池;15、沉淀池;2、缺氧池;21、好氧池;22、中沉池;3、活性炭吸附池;31、末端混凝池;32、末端絮凝池;33、终沉池。
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芬顿处理:通入待处理渗滤液,调节pH至2~4,投加芬顿试剂进行芬顿反应,芬顿反应后进行曝气,出水,其中芬顿试剂为过氧化氢和亚铁盐;前端沉淀处理:通入曝气后的出水,调节pH至7.5~8.5,依次投加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搅拌,然后沉淀分离并出水;A/O处理:通入沉淀后的出水,依次经过缺氧反应和好氧反应,然后沉淀分离并出水,其中部分污泥回流至好氧反应中;循环处理:依次重复上述芬顿处理、前端沉淀处理和A/O处理,其中第二次芬顿处理中芬顿试剂用量为第一次芬顿处理中芬顿试剂用量的30%~42%;末端沉淀处理:通入A/O处理中沉淀后的出水,依次投加活性炭、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搅拌,然后沉淀分离并出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芬顿处理中,曝气过程在脱气池中进行,脱气池中每平方米的曝气量为3~5m3/h,曝气时间为5~15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A/O处理中,缺氧反应投加有乙酸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亚铁盐选用硫酸亚铁,所述芬顿试剂的投加量与待处理渗滤液的COD含量的重量比为(3~5):1,所述过氧化氢与硫酸亚铁的重量比为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洲佘征平许坚立程洋洋吴修宏王丽琼谢绍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清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