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阻尼力的汽车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490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阻尼力的汽车减震器,包括贮油管,所述贮油管的底端安装有底盖,所述活塞密封结构的中心活动安装有活塞杆,所述贮油管的中心固定安装有活塞工作缸,所述活塞工作缸的外侧安装有旁路封管;所述活塞工作缸外壁一侧的顶部开设有与旁路封管相对应的旁路入口,所述旁路封管外壁一侧的底部安装有调节阀阀门,所述贮油管一侧的中心安装有与旁路封管相对应的手动调节阀分总成,所述手动调节阀分总成上开设有与贮油腔相对应的旁路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手动调节阀分总成,驾乘人员能根据实际路面情况调整减震器活塞工作缸内液压力,有效吸收缓冲不同路面对车辆的冲击,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感显著提高。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感显著提高。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感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阻尼力的汽车减震器


[0001]本技术涉及减震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阻尼力的汽车减震器。

技术介绍

[0002]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震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震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
[0003]对于传统(液压阻尼力不可调)减震器,各部件在装配并封装后,由于活塞阀系的油液调节小孔的大小已确定不变,不能再人为从外部改变调节小孔大小(小孔大小与液压阻尼力大小有直接关系,小孔越小,阻尼力越大,反之,阻尼力越小),因此,传统减震器已不能处理复杂多变的路况,在复杂多变的路面作用下,活塞工作缸内会产生瞬时多变的液压力,而因活塞调节小孔大小已不可调整,不能调节瞬时多变液压力,导致减震器不能有效缓冲路面传递上来的震动(要么较硬,要么较软),导致驾乘人员产生一些不适感觉,甚至在高速转弯时,因阻尼力太软,减震器支撑不足而产生侧翻危险。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液压阻尼力的汽车减震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减震器不能处理复杂多变的路况,在复杂多变的路面作用下,活塞工作缸内会产生瞬时多变的液压力,而活塞调节小孔大小不可调整,不能调节瞬时多变液压力,从而导致减震器不能有效缓冲路面传递上来的震动。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压阻尼力的汽车减震器,包括贮油管,所述贮油管的底端安装有底盖,所述底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部,所述底盖的中心安装有底阀结构;
[0007]所述贮油管的顶端安装有活塞密封结构,所述活塞密封结构的中心活动安装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底端安装有活塞结构;
[0008]所述贮油管的中心固定安装有活塞工作缸,所述活塞工作缸中心腔体分为工作缸上腔和工作缸下腔,所述贮油管与活塞工作缸之间区域为贮油腔,所述活塞工作缸的外侧安装有旁路封管,所述旁路封管内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安装有与活塞工作缸相对应的封管密封圈;
[0009]所述活塞工作缸外壁一侧的顶部开设有与旁路封管相对应的旁路入口,所述旁路封管外壁一侧的底部安装有调节阀阀门,当关闭调节阀阀门后,该减震器的工作原理与传统汽车减震器的原理相同,所述贮油管一侧的中心安装有与旁路封管相对应的手动调节阀分总成,所述手动调节阀分总成上开设有与贮油腔相对应的旁路出口。
[0010]优选的,所述旁路封管套接于活塞工作缸的外壁。
[0011]优选的,所述手动调节阀分总成包括连接嘴,连接嘴用于连接调节阀座和旁路封管,所述连接嘴的外侧设置有调节阀座,所述调节阀座的中心安装有调节阀阀体,调节阀阀体属于调节阀的核心件,用于连接旁路通道,一些核心部件均依附其上,所述调节阀座与调节阀阀体之间安装有第一O型圈,第一O型圈用干阻隔旁路通道与贮油腔,防止泄漏使旁路通道中的油液全部流经调节阀阀门,由调节阀准确调节阻尼力,所述调节阀阀体的中心安装有手动调节杆,手动调节杆用于开启与关闭调节阀阀门,所述调节阀阀体与手动调节杆之间安装有两个第二O型圈和两个第三O型圈,所述手动调节杆的一侧安装有段位弹簧和分段滚珠,段位弹簧和分段滚珠配合调节阀阀体内孔上的圆周均分布的梅花槽,圆周旋转手动旋钮盖时,能产生直观、均匀且有节奏的顿挫感及清脆声音,让使用者可以不用观察也能感应到所调整的具体段位数(本设计一共可产生15段位控制),所述手动调节杆的外侧安装有调节阀压板,调节阀压板用于锁紧调节阀阀体,同时能对手动调节杆实现行程限制,所述调节阀压板的外侧安装有手动旋钮盖,手动旋钮盖用于圆周旋转以调节手动调节杆进出实现开启与关闭调节阀阀门,所述调节阀压板与手动旋钮盖之间安装有分别卡簧和第四O型圈,当第三O型圈因频繁进出导致磨损泄漏时,则第四O型圈可以起到二级防护作用阻断油液外溢,卡簧用于纵向固定手动旋钮盖,使手动旋钮盖能自由旋转且不会脱落。
[0012]优选的,所述调节阀座焊接固定于贮油管的外壁。
[0013]优选的,所述调节阀阀体的内孔上开设有多个梅花槽,且多个梅花槽均在其内壁均匀分布。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三O型圈是由氟橡胶材质制成,由氟橡胶材质制成的第三O型圈可用于动态密封气体和油液。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O型圈是由丁腈橡胶材质制成,由丁腈橡胶材质制成的第二O型圈可用于静态密封气体和油液。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本技术通过设计手动调节阀分总成,驾乘人员能根据实际路面情况调整减震器活塞工作缸内液压力,有效吸收缓冲不同路面对车辆的冲击,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0018]2.本技术通过在传统减震器上增加旁路结构,调节器设计于减震器贮油管外壁上,调节器连通活塞工作缸与贮油管,驾乘人员可以随时针对不同路面情况去手动调整调节器,达到调节活塞小孔大小,进而调节活塞工作缸内液压力大小;
[0019]3.本技术通过设计有级调节器,可分为十五个档位(1

15档),档位数越小,则调节活塞小孔越小,活塞工作缸内产生的液压力越大;调节器圆周圆柱面上均匀加工十五个半圆槽,并结合弹簧与钢珠产生均匀且节奏感的调校,可以为调校人员准确调校提供感观上的辅助。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手动调节阀分总成的剖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手动调节阀分总成的爆炸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手动旋钮盖的侧视图。
[0024]图中:1、贮油管;2、底盖;3、安装部;4、底阀结构;5、活塞密封结构;6、活塞杆;7、活塞工作缸;8、工作缸上腔;9、工作缸下腔;10、贮油腔;11、旁路封管;12、封管密封圈;13、活塞结构;14、旁路入口;15、调节阀阀门;16、手动调节阀分总成;1601、连接嘴;1602、调节阀座;1603、第一O型圈;1604、调节阀阀体;1605、第二O型圈;1606、第三O型圈;1607、段位弹簧;1608、分段滚珠;1609、手动调节杆;1610、调节阀压板;1611、卡簧;1612、第四O型圈;1613、手动旋钮盖;17、旁路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6]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液压阻尼力的汽车减震器,包括贮油管1,贮油管1的底端安装有底盖2,底盖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部3,底盖2的中心安装有底阀结构4;
[0027]贮油管1的顶端安装有活塞密封结构5,活塞密封结构5的中心活动安装有活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阻尼力的汽车减震器,包括贮油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油管(1)的底端安装有底盖(2),所述底盖(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部(3),所述底盖(2)的中心安装有底阀结构(4);所述贮油管(1)的顶端安装有活塞密封结构(5),所述活塞密封结构(5)的中心活动安装有活塞杆(6),所述活塞杆(6)的底端安装有活塞结构(13);所述贮油管(1)的中心固定安装有活塞工作缸(7),所述活塞工作缸(7)中心腔体分为工作缸上腔(8)和工作缸下腔(9),所述贮油管(1)与活塞工作缸(7)之间区域为贮油腔(10),所述活塞工作缸(7)的外侧安装有旁路封管(11),所述旁路封管(11)内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安装有与活塞工作缸(7)相对应的封管密封圈(12);所述活塞工作缸(7)外壁一侧的顶部开设有与旁路封管(11)相对应的旁路入口(14),所述旁路封管(11)外壁一侧的底部安装有调节阀阀门(15),所述贮油管(1)一侧的中心安装有与旁路封管(11)相对应的手动调节阀分总成(16),所述手动调节阀分总成(16)上开设有与贮油腔(10)相对应的旁路出口(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阻尼力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封管(11)套接于活塞工作缸(7)的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阻尼力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调节阀分总成(16)包括连接嘴(16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添翼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