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模具技术领域的一种汽车模具去毛刺装置,包括:负压管组件;真空泵,所述真空泵安装在所述负压管组件的端面;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负压管组件的外侧壁中间位置;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安装在所述负压管组件的外侧壁上远离所述真空泵的一端,所述打磨机构通过传动带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收纳机构,所述收纳机构安装在所述负压管组件的外侧壁底部,所述收纳机构在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打磨机构之间;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安装在所述负压管组件的内腔临近所述收纳机构的位置处,所述过滤板在靠近所述驱动机构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对汽车磨具进行去毛刺,保障工作效率。保障工作效率。保障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模具去毛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模具
,具体为一种汽车模具去毛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现有的汽车在加工的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到汽车模具,通过使用模具对汽车外壳或者零部件进行制造,其制造速度较快,加大了企业的生产力。
[0003]现有的汽车模具在长时间使用时会对模具造成损伤,需要对其进行打磨,去除模具上的毛刺以及伤痕,保障工作效率,但是现有的模具维护多是通过人工进行打磨,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模具去毛刺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汽车模具在长时间使用时会对模具造成损伤,需要对其进行打磨,去除模具上的毛刺以及伤痕,保障工作效率,但是现有的模具维护多是通过人工进行打磨,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模具去毛刺装置,包括:
[0006]负压管组件;
[0007]真空泵,所述真空泵安装在所述负压管组件的端面;
[0008]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负压管组件的外侧壁中间位置;
[0009]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安装在所述负压管组件的外侧壁上远离所述真空泵的一端,所述打磨机构通过传动带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0010]收纳机构,所述收纳机构安装在所述负压管组件的外侧壁底部,所述收纳机构在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打磨机构之间;
[0011]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安装在所述负压管组件的内腔临近所述收纳机构的位置处,所述过滤板在靠近所述驱动机构的一侧。
[0012]优选的,所述负压管组件包括:
[0013]负压管道;
[0014]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设置在所述负压管道的外侧壁中间位置;
[0015]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块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块的底部;
[0016]排料口,所述排料口设置在所述负压管道的外侧壁底部,所述排料口的内腔与所述第一安装块的内腔相贯通;
[0017]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块设置在所述负压管道的外侧壁上远离所述真空泵的一端。
[0018]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0019]第一连接轴;
[0020]三个驱动叶片,三个所述驱动叶片呈环形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侧壁上;
[0021]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侧壁上,所述主动轮在所述驱动叶片的上端。
[0022]优选的,所述打磨机构包括:
[0023]第二连接轴;
[0024]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外侧壁上;
[0025]砂轮,所述砂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外侧壁上,所述砂轮在所述从动轮的上端。
[0026]优选的,所述收纳机构包括:
[0027]收纳箱;
[0028]连接口,所述连接口设置在所述收纳箱的顶部,所述连接口的内腔与所述收纳箱的内腔相贯通。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有效的对汽车磨具进行去毛刺,保障工作效率,通过真空泵对负压管道的内腔抽真空,驱动叶片在负压管道的内腔,通过对负压管道的内腔抽真空,外部空气通过负压管道上远离真空泵的一端进入到负压管道的内腔,在负压管道的内腔形成气流,通过气流的流动带动驱动叶片旋转,通过驱动叶片的旋转带动第一连接轴旋转,主动轮在第一安装块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接轴的旋转带动主动轮旋转,从动轮通过传动带与主动轮连接,通过主动轮和传动带的配合使用带动从动轮旋转,通过从动轮带动第二连接轴旋转通过第二连接轴的旋转带动砂轮旋转,通过旋转的砂轮对模具进行打磨,去除模具上毛刺,能够有效的对汽车磨具进行去毛刺,保障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负压管组件和打磨机构安装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技术收纳机构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100负压管组件、110负压管道、120第一安装块、130第一安装孔、140排料口、150第二安装块、200真空泵、300驱动机构、310第一连接轴、320驱动叶片、330主动轮、400打磨机构、410第二连接轴、420从动轮、430砂轮、500收纳机构、510收纳箱、520连接口、600过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模具去毛刺装置,能够有效的对汽车磨具进行去毛刺,保障工作效率,请参阅图1,包括:负压管组件100、真空泵200、驱动机构300、打磨机构400、收纳机构500和过滤板600;
[0037]请参阅图1
‑
2,负压管组件100包括:
[0038]负压管道110;
[0039]第一安装块120设置在负压管道110的外侧壁中间位置,第一安装块120与负压管道110为一体化加工而成;
[0040]第一安装孔130开设在第一安装块120的顶部中间位置,第一安装孔130贯穿第一安装块120的底部;
[0041]排料口140设置在负压管道110的外侧壁底部,排料口140的内腔与第一安装块120的内腔相贯通,排料口140与负压管道110为一体化加工而成;
[0042]第二安装块150设置在负压管道110的外侧壁上远离真空泵200的一端,第二安装块150与负压管道110为一体化加工而成;
[0043]请再次参阅图1
‑
2,真空泵200安装在负压管道110的端面,通过真空泵200对负压管道110的内腔抽真空;
[0044]请参阅图1
‑
3,驱动机构300安装在负压管组件100的外侧壁中间位置,驱动机构300包括:
[0045]第一连接轴310与第一安装孔130相匹配,第一连接轴310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安装孔130的内侧;
[0046]三个驱动叶片320呈环形均匀设置在第一连接轴310的外侧壁上,驱动叶片320与第一连接轴310为一体化加工而成,驱动叶片320在负压管道110的内腔,通过对负压管道110的内腔抽真空,外部空气通过负压管道110上远离真空泵200的一端进入到负压管道110的内腔,在负压管道110的内腔形成气流,通过气流的流动带动驱动叶片320旋转,通过驱动叶片320的旋转带动第一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模具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管组件(100);真空泵(200),所述真空泵(200)安装在所述负压管组件(100)的端面;驱动机构(300),所述驱动机构(300)安装在所述负压管组件(100)的外侧壁中间位置;打磨机构(400),所述打磨机构(400)安装在所述负压管组件(100)的外侧壁上远离所述真空泵(200)的一端,所述打磨机构(400)通过传动带与所述驱动机构(300)连接;收纳机构(500),所述收纳机构(500)安装在所述负压管组件(100)的外侧壁底部,所述收纳机构(500)在所述驱动机构(300)和所述打磨机构(400)之间;过滤板(600),所述过滤板(600)安装在所述负压管组件(100)的内腔临近所述收纳机构(500)的位置处,所述过滤板(600)在靠近所述驱动机构(300)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模具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管组件(100)包括:负压管道(110);第一安装块(120),所述第一安装块(120)设置在所述负压管道(110)的外侧壁中间位置;第一安装孔(130),所述第一安装孔(130)开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块(120)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安装孔(130)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块(120)的底部;排料口(140),所述排料口(140)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凡,王晓丹,冯正新,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争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