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眼科眼底修复术后的头位检测提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480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眼科眼底修复术后的头位检测提醒装置,涉及眼科用品领域,提供一种能够在病人头位误差过大时提醒病人的用于眼科眼底修复术后的头位检测提醒装置。该检测提醒器包括头连接结构、检测器和提醒器;检测器与头连接结构连接,检测器包括检测器壳、内套、内套顶板、悬吊导线、摆球、环形电极、电源和无线信号发生器,内套设置检测器壳内,环形电极设置在检测器壳的内表面上,内套顶板盖在内套上,悬吊导线与内套顶板连接,摆球与悬吊导线连接,检测器竖向设置时摆球位于内套的中心,第一电源和无线信号发生器位于内套与检测器壳之间,摆球与环形电极接触时无线信号发生器工作;提醒器能够接收无线信号并发声。提醒器能够接收无线信号并发声。提醒器能够接收无线信号并发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眼科眼底修复术后的头位检测提醒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眼科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眼科眼底修复术后的头位检测提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许多眼科眼底修复术后需要病人保持特殊体位。例如视网膜脱离病人术后,眼内注入填充物(气体或硅油)的病人,术后体位应该保持裂孔位于最高位。原理是气体和硅油的比重均比水轻,具有上浮力,且表面张力高,并具有疏水性,利用气体或硅油这些特性顶压和封闭视网膜裂孔。术后较长时间需要严格保持特殊体位。保持特殊体位还可预防填充物移到眼前引起角膜混浊、白内障、青光眼等术后并发症。
[0003]根据视网膜脱裂位置不同,特殊体位有面向下体位、半靠位、侧卧位、头低位和交替体位。面向下体位时病人面部平面与地面平行,可为卧式面向下和坐式面向下,既可俯卧在床上,也可坐在床边。适合于后极部视网膜裂孔或4个向限均以后病变的病人。半靠位时病人头的纵轴线与地平面的夹角≥75
°
,适合上方10~2点的裂孔。侧卧位时病人侧卧任何一边,侧向与地面平行,适合2~4点,8~10点方向的裂孔。头低位时病人俯卧,胸部垫高,呈胸高头低的倒置头位,适合4~8点方向的裂孔。交替体位是两种特殊体位每四小时交替或遵医嘱执行。
[0004]视网膜脱离术后由于需要长时间保持特殊体位,目前通常只能依靠病人自觉或他人不断提醒来使病人自行保持特殊体位。特殊体位时病人很不舒适,要自行保持特殊体位需要较强的自制力,病人体位容易不准确而导致恢复效果欠佳。即使病人有较强的自制力,在睡眠状态也头部也容易不自觉地活动。因此容易出现因术后体位保持不佳导致恢复情况不理想的病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病人头位误差过大时提醒病人的一种用于眼科眼底修复术后头位检测提醒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眼科眼底修复术后的头位检测提醒装置包括头连接结构、检测器和提醒器;
[0007]检测器与头连接结构连接,检测器包括检测器壳、内套、内套顶板、悬吊导线、摆球、环形电极、电源和无线信号发生器,内套设置检测器壳内,环形电极设置在检测器壳的内表面上,内套顶板盖在内套上,悬吊导线与内套顶板连接,摆球与悬吊导线连接,检测器竖向设置时摆球位于内套的中心,第一电源和无线信号发生器位于内套与检测器壳之间,第一电源、无线信号发生器、悬吊导线、摆球和环形电极相电连接,摆球与环形电极接触时无线信号发生器工作;
[0008]提醒器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器、控制器、计时器和发声器,无线信号接收器接收无线信号发生器的无线信号,计时器记录无线信号持续时间,无线信号持续一段时间时控制器
控制发声器发声,无线信号消失时控制器控制发声器停止发声。
[0009]进一步的是:无线信号发生器接收到无线信号至发声器发声的时间间隔可调。
[0010]进一步的是:检测器壳、内套和内套顶板均由塑料制成,环形电极为导电涂层,摆球为空心塑料球,摆球表面具有导电涂层。
[0011]进一步的是:内套与检测器壳通过橡胶垫连接,检测器壳内表面连接有隔音垫。
[0012]进一步的是:检测器包括检测器盖,内套顶板上具有顶板开口,检测器壳的顶部具有壳开口,检测器盖与检测器壳连接并盖住壳开口;摆球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摆球直径不同,任一摆球与悬吊导线可拆卸连接。
[0013]进一步的是:悬吊导线上具有连接头,摆球上具有连接套,连接套能够与连接头螺纹连接。
[0014]进一步的是:提醒器上具有摆球格,未与悬吊导线连接的摆球放置在摆球格内。
[0015]进一步的是:计时器能够记录无线信号接收器未接收到无线信号以及接收到无线信号的时长,提醒器能够显示上述时长并在无线信号接收器未接收到无线信号的时长足够时进行提醒。
[0016]进一步的是:提醒器包括耳机,耳机与发声器连接,头连接结构为柔性带。
[0017]进一步的是:检测器包括半球形外套,半球形外套与头连接结构连接;检测器壳的形状为半球形,检测器壳位于半球形外套内并与半球形外套配合,检测器壳旋转时具有阻力。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头连接结构固定在病人头上,病人摆好趴卧角度,调节头连接结构,使检测器竖向设置并位于特殊体位状态的头部的顶部。
[0019]此后病人保持特殊体位。病人头部摆动,则检测器摆动,会导致摆球接近环形电极。病人头部摆动只是临时活动或者摆动角度不大,则摆球不会接触到环形电极足够的时间,提醒器不会发声提醒,避免本专利技术误报警。病人头部较长时间大角度偏离所需角度,则摆球接触到环形电极足够的时间,提醒器发声提醒病人纠正头位。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在病人头位明显不对时提醒病人纠正头位,避免因特殊体位保持不当或保持时间不足导致病人视网膜脱离术后或其他眼底修复术后恢复不佳。
[0020]2、本专利技术分成检测器和提醒器两部分,尽量减少了检测器所包含的零部件,从而减小了检测器的重量和体积。提醒器放置在病床上,而检测器戴在病人头上,减小检测器重量和体积利于病人相对舒适。
[0021]3、本专利技术能够检测病人头部各个方向的角度变化,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用于眼科眼底修复术后的头位检测提醒装置结构图;
[0023]图2是检测器结构图;
[0024]图3是摆球结构图;
[0025]图4是提醒器结构图;
[0026]图5是提醒器原理图;
[0027]图中标记为:检测器1、检测器壳1

1、壳开口1
‑1‑
1、半球形外套1

2、隔音垫1

3、橡
胶垫1

4、电源1

5、检测器盖1

6、内套顶板1

7、顶板开口1
‑7‑
1、悬吊导线1

8、连接头1
‑8‑
1、无线信号发生器1

9、内套1

10、环形电极1

11、摆球1

12、连接套1

12

1、头连接结构2、提醒器3、耳机3

1、摆球格3

2。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9]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用于眼科眼底修复术后的头位检测提醒装置包括头连接结构2、检测器1和提醒器3;检测器1与头连接结构2连接,检测器1包括检测器壳1

1、内套1

10、内套顶板1

7、悬吊导线1

8、摆球1

12、环形电极1

11、电源1

5和无线信号发生器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眼科眼底修复术后的头位检测提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连接结构(2)、检测器(1)和提醒器(3);检测器(1)与头连接结构(2)连接,检测器(1)包括检测器壳(1

1)、内套(1

10)、内套顶板(1

7)、悬吊导线(1

8)、摆球(1

12)、环形电极(1

11)、电源(1

5)和无线信号发生器(1

9),内套(1

10)设置检测器壳(1

1)内,环形电极(1

11)设置在检测器壳(1

1)的内表面上,内套顶板(1

7)盖在内套(1

10)上,悬吊导线(1

8)与内套顶板(1

7)连接,摆球(1

12)与悬吊导线(1

8)连接,检测器(1)竖向设置时摆球(1

12)位于内套(1

10)的中心,第一电源(1

5)和无线信号发生器(1

9)位于内套(1

10)与检测器壳(1

1)之间,第一电源(1

5)、无线信号发生器(1

9)、悬吊导线(1

8)、摆球(1

12)和环形电极(1

11)相电连接,摆球(1

12)与环形电极(1

11)接触时无线信号发生器(1

9)工作;提醒器(3)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器、控制器、计时器和发声器,无线信号接收器接收无线信号发生器(1

9)的无线信号,计时器记录无线信号持续时间,无线信号持续一段时间时控制器控制发声器发声,无线信号消失时控制器控制发声器停止发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眼科眼底修复术后的头位检测提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无线信号发生器(1

9)接收到无线信号至发声器发声的时间间隔可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眼科眼底修复术后的头位检测提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器壳(1

1)、内套(1

10)和内套顶板(1

7)均由塑料制成,环形电极(1

11)为导电涂层,摆球(1

12)为空心塑料球,摆球(1

12)表面具有导电涂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眼科眼底修复术后的头位检测提醒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米韩颜庭任洁洪瑞徐冀娜张雪宁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