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驱式节气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4531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驱式节气门,包括舵机和节流阀机构,所述节流阀机构包括阀体、与阀体的阀门相连接的转轴组件,其所述节流阀机构设有前后两个,所述舵机安装于前侧节流阀机构的阀体上,前侧所述节流阀机构还包括套装于转轴组件上的半圆摇臂、与半圆摇臂相配合的双向限位支架,后侧所述节流阀机构还包括套装于转轴组件上的转臂、与转轴组件相连接的开度传感器,所述半圆摇臂和转臂之间连接有与舵机相联动的拱形推杆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一个舵机同时驱动两个节流阀机构,带动前后两个节流阀机构的阀门同步同开度平稳旋转,最终实现双缸体的同步平稳作业,同时极大地提升了作业安全性,降低了投入成本。降低了投入成本。降低了投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驱式节气门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地来说,涉及一种应用在发动机上的双驱式节气门。

技术介绍

[0002]节气门是控制空气进入发动机的一道可控阀门,气体通过节气门与燃油混合变成可燃混合气,从而燃烧形成做功,节气门上接空气滤清器,下接发动机缸体,节气门的碟片开度控制发动机的进气量,发动机根据当前的进气量决定需要的进油量以达到控制发动机输出功率的要求。传统的发动机的节气门,其操作是通过拉索或者拉杆,带动节流阀阀门运动板工作;而在发动机的应用中,这种传统拉线式节气门普遍存在操纵繁复,控制精度低下的缺点。
[0003]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781752A,公开舵机直驱式节气门及使用此节气门的发动机和直升机,文中提出“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限定有通道,所述阀体具有与所述通道连通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通道内设有可枢转的碟片以连通和断开所述进口端和出口端;舵机,所述舵机设在所述阀体上且与所述碟片直接相连以控制所述碟片的旋转角度”。该现有技术中虽然通过舵机的设置,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节气门的控制精度,但是,该舵机与碟片直接相连,运行稳定性一般,同时为实现两者的连接,舵机的输出轴又需要再加工,其耐久性和可靠性需要提高,旋转角度也需要特别调整,装配要求高,投入成本大,且该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对于输出轴的旋转角度即碟片开度的末端保障性控制,整体作业安全性低,且其为一对一式驱动,适用范围窄,无法实现双缸体的同步平稳作业。
[0004]为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术内容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驱式节气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舵机驱动的节气门运行稳定性一般,装配要求高,投入成本大,整体作业安全性低,且为一对一式驱动,适用范围窄,无法实现双缸体的同步平稳作业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双驱式节气门,包括舵机和节流阀机构,所述节流阀机构包括阀体,所述转轴组件与阀体的阀门相连接;所述节流阀机构设有前后两个,所述舵机安装于前侧节流阀机构的阀体上,前侧所述节流阀机构还包括套装于转轴组件上的半圆摇臂、与半圆摇臂相配合的双向限位支架,后侧所述节流阀机构还包括套装于转轴组件上的转臂、与转轴组件相连接的开度传感器,所述半圆摇臂和转臂之间连接有与舵机相联动的拱形推杆机构;所述转轴组件包括与半圆摇臂相配合的转轴组件Ⅰ、以及与转臂相配合的转轴组件Ⅱ,所述阀体包括与转轴组件Ⅰ相配合的阀体Ⅰ、以及与转轴组件Ⅱ相配合的阀体Ⅱ,所述阀体Ⅰ和阀体Ⅱ的内部均形成有与阀门相配合的进气腔体,所述阀体Ⅰ和阀体Ⅱ的外侧后端均分别向上倾斜安装有喷油器组件,所述喷油器组件与进气腔体相连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组件Ⅰ包括径向贯穿阀体Ⅰ的旋转轴Ⅰ,所述旋转轴Ⅰ位于阀体Ⅰ内的一端与阀体Ⅰ的阀门固定连接,所述半圆摇臂套装固定于旋转轴Ⅰ位于阀体Ⅰ外的一端端部,所述阀体Ⅰ与半圆摇臂之间设置有法兰面轴承Ⅰ,所述法兰面轴承Ⅰ套装于旋转轴Ⅰ上,所述双向限位支架套装于法兰面轴承Ⅰ的外周并固定连接于阀体Ⅰ的外侧前端,所述旋转轴Ⅰ上还设置有与法兰面轴承Ⅰ相配合的开口挡圈Ⅰ,所述转轴组件Ⅱ包括径向贯穿阀体Ⅱ的旋转轴Ⅱ,所述旋转轴Ⅱ位于阀体Ⅱ内的一端与阀体Ⅱ的阀门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Ⅱ位于阀体Ⅱ外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固定架,所述开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固定架的前端,所述转臂套装于旋转轴Ⅱ上且设置于阀体Ⅱ与固定架之间,所述阀体Ⅱ的外侧前端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位于阀体Ⅱ与转臂之间的竖直支撑部,所述竖直支撑部的内侧安装有法兰面轴承Ⅱ,所述法兰面轴承Ⅱ套装于旋转轴Ⅱ上,所述旋转轴Ⅱ上还设置有与法兰面轴承Ⅱ相配合的开口挡圈Ⅱ,所述竖直支撑部的前端中间位置向前一体水平延伸形成有水平支撑部,所述水平支撑部依次与固定架和开度传感器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半圆摇臂包括呈半圆形结构的旋转主体部,所述旋转主体部上设置有供旋转轴Ⅰ穿过的方孔,且靠近方孔的位置延伸形成有呈杆状结构的限转部,所述限转部与双向限位支架相抵接配合且设置于旋转主体部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双向限位支架包括安装主体部,所述安装主体部的一侧顶部水平延伸形成有上限位部,所述安装主体部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有下限位部,所述安装主体部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法兰面轴承Ⅰ的安装通孔,所述上限位部上竖直穿设并固定有限位螺钉螺母组件,所述限位螺钉螺母组件与限转部相抵接配合,所述下限位部形成有与限转部相抵接配合的限位支撑槽,所述限位支撑槽的开口朝上设置,所述阀体Ⅰ的一侧可拆卸地安装有舵机支架,所述舵机可拆卸地安装在舵机支架上,所述拱形推杆机构包括呈拱形结构的长推杆、以及直线型的短推杆,所述长推杆的一端与转臂固定连接,所述长推杆的另一端与旋转主体部的外周固定连接并与短推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短推杆的另一端与舵机的摇臂相铰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中通过将前侧节流阀机构的半圆摇臂与后侧节流阀机构的转臂通过拱形推杆机构连接,半圆摇臂和转臂均分别通过各自所属节流阀机构的转轴组件与各自所属节流阀机构阀体的阀门间接联动,拱形推杆机构与安装于前侧节流阀机构的阀体上的舵机相联动的设置,使舵机带动拱形推杆组件转动,从而带动半圆摇臂和转臂同步旋转,利用半圆摇臂、转臂、转轴组件、阀门、拱形推杆组件、舵机和开度传感器的协同作用,以一个舵机同时驱动两个节流阀机构,推杆组件传递舵机的运动角度,带动前后两个节流阀机构的阀门同步同开度平稳旋转,最终实现双缸体的同步平稳作业,且舵机无需经过再加工,装配方便,投入成本低,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向限位支架的配合设置,对半圆摇臂的旋转角度进行双向限位,从而对转臂的旋转角度也同时进行限位,进而在舵机通过拱形推杆机构调节两个阀体的阀门的开度的同时,间接对阀门的开度进行末端保障性控制,极大地提升了整体作业的安全性,通过半圆摇臂的半圆结构设置和拱形推杆机构的拱形结构的配合设置,极大地提升了半圆摇臂和转臂旋转作业时的平稳性,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的运行平稳性;
[0012]2.本技术中的半圆摇臂由限转部和旋转主体部组成,双向限位支架由安装主体部、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组成,通过旋转主体部的半圆形结构的设置,提升其旋转过程的
顺畅性,进一步保证运行平稳性,并便于限转部功能的实现,通过上限位部上竖直穿设并固定有与限转部相抵接配合的限位螺钉螺母组件,限位部形成有与限转部相抵接配合的开口朝上的限位支撑槽的设置,使得双向限位支架在通过安装主体部承载和固定法兰面轴承,进一步提高转轴组件的运行平稳性的同时,利用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分别对于阀门到达完全关闭和完全开启时的半圆摇臂进行限位,从而进一步了保证整体的作业安全性;
[0013]3.本技术的拱形推杆机构由呈拱形结构的长推杆、以及直线型的短推杆组成,通过长推杆的一端与转臂固定连接,长推杆的另一端与旋转主体部固定连接并与短推杆的一端相铰接,短推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驱式节气门,包括舵机和节流阀机构,所述节流阀机构包括阀体、与阀体的阀门相连接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阀机构设有前后两个,所述舵机安装于前侧节流阀机构的阀体上,前侧所述节流阀机构还包括套装于转轴组件上的半圆摇臂、与半圆摇臂相配合的双向限位支架,后侧所述节流阀机构还包括套装于转轴组件上的转臂、与转轴组件相连接的开度传感器,所述半圆摇臂和转臂之间连接有与舵机相联动的拱形推杆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式节气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包括与半圆摇臂相配合的转轴组件Ⅰ、以及与转臂相配合的转轴组件Ⅱ,所述阀体包括与转轴组件Ⅰ相配合的阀体Ⅰ、以及与转轴组件Ⅱ相配合的阀体Ⅱ,所述阀体Ⅰ和阀体Ⅱ的内部均形成有与阀门相配合的进气腔体,所述阀体Ⅰ和阀体Ⅱ的外侧后端均分别向上倾斜安装有喷油器组件,所述喷油器组件与进气腔体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驱式节气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Ⅰ包括径向贯穿阀体Ⅰ的旋转轴Ⅰ,所述旋转轴Ⅰ位于阀体Ⅰ内的一端与阀体Ⅰ的阀门固定连接,所述半圆摇臂套装固定于旋转轴Ⅰ位于阀体Ⅰ外的一端端部,所述阀体Ⅰ与半圆摇臂之间设置有法兰面轴承Ⅰ,所述法兰面轴承Ⅰ套装于旋转轴Ⅰ上,所述双向限位支架套装于法兰面轴承Ⅰ的外周并固定连接于阀体Ⅰ的外侧前端,所述旋转轴Ⅰ上还设置有与法兰面轴承Ⅰ相配合的开口挡圈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驱式节气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摇臂包括旋转主体部,所述旋转主体部呈半圆形结构且设置有供旋转轴Ⅰ穿过的方孔,所述旋转主体部靠近方孔的位置延伸形成有与双向限位支架相抵接配合的限转部,所述限转部呈杆状结构且设置于旋转主体部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锡茂张亮程银磊段彦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方霖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