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单级悬臂式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4437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电单级悬臂式离心泵,包括泵体、泵盖、轴承悬架体、叶轮、泵轴、集装式机械密封、泵盖与泵体套接,且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密封;轴承悬架体与泵盖套接;叶轮设有多个平衡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小叶轮口环间隙干涉,提升运行稳定性;泵体和泵盖增强设计,增加结构强度和抵御介质腐蚀冲刷的能力;轴承悬架体设有增强散热筋和自动排气措施,改善轴承运行环境,延长轴承寿命;设置的叶轮多个平衡孔,使泵在任何工况下,均具有平衡轴向推力的可靠能力;泵轴上设置一个短圆柱滚子轴承承受径向力;同时设置两个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组合承受双向轴向力;后开门结构便于维护;尤其具备地震工况下,泵保持完整性、稳定性和可运行性的能力。能力。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电单级悬臂式离心泵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心泵,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稳定、轴向性能好、使用和维修均方便的核电单级悬臂式离心泵。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规单级悬臂式离心泵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泵体、泵盖、轴承悬架体;也包括叶轮和泵轴,叶轮设置在泵轴的悬臂上,且位于泵体内;泵轴上设有支撑轴承贯穿轴承悬架体;由于常规单级悬臂式离心泵的泵体、泵盖承压壁厚和泵轴外径按照常规设计准则确定,不能满足核电特殊要求;泵轴的悬臂普遍较长,特殊工况条件下挠度大,振动大、密封环配合处磨损严重、整体寿命短,若直接用于核电领域,无法满足核电相关安全规范标准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与斜流泵整体叶轮导流螺母零部件装配固定,制作加工方便、结构简单可靠,减少装配时间而且拆卸方便的核电单级悬臂式离心泵。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核电单级悬臂式离心泵,所述核电单级悬臂式离心泵包括:泵体、泵盖、轴承悬架体、叶轮、泵轴、集装式机械密封,泵盖与泵体套接,且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密封;轴承悬架体与泵盖套接;叶轮设有多个平衡孔;叶轮套接在泵轴的悬臂端上,泵轴中部设有短圆柱滚动轴承,其驱动端设有两个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且均与轴承悬架体套接;集装式机械密封与泵轴套接,设有第三密封圈密封,集装式机械密封与泵盖套接,中间设有第三密封圈密封;泵体设有环形加强筋;轴承悬架体设有加强散热筋和自动排气阀;泵体还包括密封环和平衡密封环;叶轮设有前口环和平衡口环。r/>[0005]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的核电单级悬臂式离心泵还包括前折流盘、第四螺钉、后折流盘、角接触球轴承、止动垫圈、圆螺母、第五螺钉和卡槽;前折流盘和后折流盘均设有径向多组环形沟槽;短圆柱滚动轴承和前折流盘,按顺序套接在泵轴的中部由第四螺钉紧定在泵轴上。
[0006]两个角接触球轴承背对背组合、止动垫圈和圆螺母按顺序套接在泵轴的驱动端,通过圆螺母锁紧,且止动垫圈位于卡槽中防松;同时后折流盘套接在泵轴的驱动端,由第五螺钉紧定在泵轴上。
[0007]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的核电单级悬臂式离心泵还包括轴承悬架体还包括前轴承压盖、后轴承压盖、前挡圈、后挡圈。
[0008]前轴承压盖和后轴承压盖均设有径向多组环形沟槽。
[0009]前轴承压盖位于轴承悬架体前部,也是泵轴中部位置。
[0010]后轴承压盖位于轴承悬架体后部,也是泵轴驱动端位置。
[0011]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前折流盘的径向多组环形沟槽与所述前轴
承压盖的径向多组环形沟槽套接,形成迷宫密封。
[0012]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后折流盘的径向多组环形沟槽与所述后轴承压盖的径向多组环形沟槽套接,形成迷宫密封。
[0013]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后轴承压盖、两个所述角接触球轴承背对背组合和后挡圈按顺序一起与轴承悬架体后部套接;后轴承压盖与轴承悬架体通过多个螺栓连接紧固。
[0014]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前轴承压盖、短圆柱滚动轴承和前挡圈按顺序一起与轴承悬架体前部套接;前轴承压盖与轴承悬架体通过多个第一螺栓连接紧固。
[0015]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轴承悬架体还包括悬架支架,所述悬架支架与所述轴承悬架体通过第三螺栓连接紧固。
[0016]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轴承悬架体还包括油杯、油视镜和吊装螺钉。
[0017]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泵体还包括疏水管路。
[0018]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核电单级悬臂式离心泵,具有短的悬臂长,增强泵轴刚性,降低旋转挠度,减小叶轮口环间隙干涉,提升运行稳定性;泵体和泵盖增强设计,增加结构强度和抵御介质腐蚀冲刷的能力;轴承悬架体设有增强散热筋和自动排气措施,改善轴承运行环境,延长轴承寿命;设置的叶轮多个平衡孔,使泵在任何工况下,均具有平衡轴向推力的可靠能力;泵轴上设置一个短圆柱滚子轴承承受径向力;同时设置两个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组合承受双向轴向力;优选集装式机械密封,密封性能良好、无泄漏,维护方便快捷;标准化和通用化设计,零部件互换性高;后开门结构便于维护;尤其具备地震工况下,泵保持完整性、稳定性和可运行性的能力。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左视图。
[0021]下面是本技术中标号对应的名称:
[0022]泵体1、叶轮2、泵盖3、泵轴4、轴承悬架体5、集装式机械密封6、悬架支架7、平衡密封环8、密封环9、第一螺钉11、第二螺钉12、第一螺柱13、第一螺母14、第二螺柱15、第二螺母16、第三螺柱17、第三螺母18、垫片19、限位螺钉20、第一密封圈21、第二密封圈22、第三密封圈23、第三螺钉24、平衡孔25、平衡口环26、前口环27、键28、螺套29、叶轮螺母30、前轴承压盖31、第一螺栓32、前折流盘33、第四螺钉34、短圆柱滚动轴承35、前挡圈36、后挡圈37、角接触球轴承38、止动垫圈39、圆螺母40、后轴承压盖41、第二螺栓42、第四螺钉43、后折流盘44、卡槽45、第三螺栓46、油杯47、油视镜48、焊接焊缝50、管路51、疏水法兰52、加强散热筋53、自动排气阀54、环形加强筋56、焊接焊缝57。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核电单级悬臂式离心泵,其包括泵体1、泵盖3、轴承悬架体5、叶轮2、泵轴4、集
装式机械密封6。
[0025]泵盖3与泵体1套接,且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21密封,由多个第一螺柱13和第一螺母14连接紧固。轴承悬架体5与泵盖3套接,由多个第二螺柱15和第二螺母16连接紧固。叶轮2设有多个平衡孔25。
[0026]叶轮2套接在泵轴4悬臂上,由叶轮螺母30和螺套29锁紧固定,键28传递转矩,一起位于泵体1内;泵轴4中部设有短圆柱滚动轴承35和驱动端设有两个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38,且均与轴承悬架体5套接。
[0027]其中,集装式机械密封6与泵轴4套接,设有第三密封圈23密封,通过第三螺钉24定位于泵轴4上;且集装式机械密封6与泵盖3套接后,中间设有第二密封圈22密封,通过多个第三螺柱17、第三螺母18和垫片19连接紧固;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无泄漏,且维护方便快捷。
[0028]集装式机械密封6装配正确后应去除限位螺钉20,方可正常使用。
[0029]泵体1设有环形加强筋56和泵盖3实心增强,增强承压能力。
[0030]轴承悬架体5设有加强散热筋53增强散热效果,且设有自动排气阀54,及时排出内部热量,实现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单级悬臂式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电单级悬臂式离心泵包括:泵体、泵盖、轴承悬架体、叶轮、泵轴、集装式机械密封,泵盖与泵体套接,且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密封;轴承悬架体与泵盖套接;叶轮设有多个平衡孔;叶轮套接在泵轴的悬臂端上,泵轴中部设有短圆柱滚动轴承,其驱动端设有两个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且均与轴承悬架体套接;集装式机械密封与泵轴套接,设有第三密封圈密封,集装式机械密封与泵盖套接,中间设有第三密封圈密封;泵体设有环形加强筋;轴承悬架体设有加强散热筋和自动排气阀;泵体还包括密封环和平衡密封环;叶轮设有前口环和平衡口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单级悬臂式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核电单级悬臂式离心泵还包括前折流盘、第四螺钉、后折流盘、角接触球轴承、止动垫圈、圆螺母、第五螺钉和卡槽;前折流盘和后折流盘均设有径向多组环形沟槽;短圆柱滚动轴承和前折流盘,按顺序套接在泵轴的中部由第四螺钉紧定在泵轴上;两个角接触球轴承背对背组合、止动垫圈和圆螺母按顺序套接在泵轴的驱动端,通过圆螺母锁紧,且止动垫圈位于卡槽中防松;同时后折流盘套接在泵轴的驱动端,由第五螺钉紧定在泵轴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单级悬臂式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核电单级悬臂式离心泵还包括轴承悬架体还包括前轴承压盖、后轴承压盖、前挡圈、后挡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池尹洪利张馨之汤勇钱万钧李泽坤田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