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MD端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4432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MD端子结构,包括壳体和若干引脚,壳体顶部设有容纳槽。引脚依次包括外接引脚段、预埋引脚段和焊接引脚段,预埋引脚段埋于壳体侧壁,外接引脚段、焊接引脚段设置方向均垂直预埋引脚段;外接引脚段位于壳体顶部,水平朝向壳体外部设置,且长度不超过壳体侧壁;焊接引脚段位于壳体底部,水平朝向壳体外部设置,且长度超过壳体侧壁。便于进行机械化的点焊,无需人工绕线,节省人工,提高SMD端子的加工速率。高SMD端子的加工速率。高SMD端子的加工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MD端子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接线端子
,尤其涉及一种SMD端子结构。

技术介绍

[0002]SMD是表面贴装器件,它是SMT元器件的一种,SMD端子包括壳体和引脚两部分,壳体上设有容纳槽,用于放置电子元器件。现有技术中的引脚一般近似“几”字形,引脚端部折弯一次或两次,使用时,一般是人工将电子元器件的导线丝缠绕于引脚,再通过引脚连接于印制电路板,这种人工缠绕的方式费时费力,极大的影响SMD端子的装配速率,还导致最终的产品的质量不稳定。因为引脚的形态和位置决定SMD端子的使用方式,为了改变这种人工绕线的方式,需要设计一款新的SMD端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SMD端子结构,设计一种新的引脚结构,调整引脚的位置,使SMD端子便于进行机械化的点焊,无需人工绕线,节省人工,提高SMD端子的加工速率。
[0004]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方案:
[0005]一种SMD端子结构,包括壳体和若干引脚,壳体顶部设有容纳槽,引脚依次包括外接引脚段、预埋引脚段和焊接引脚段,预埋引脚段埋于壳体侧壁,外接引脚段从壳体部或侧壁穿出,焊接引脚段从壳体底部或侧壁穿出。
[0006]进一步的,外接引脚段位于壳体顶部,方向朝向壳体外部设置,且长度不超过壳体侧壁。
[0007]进一步的,外接引脚段嵌于壳体顶部,且外接引脚段顶部高于壳体。
[0008]进一步的,焊接引脚段位于壳体底部,方向朝向壳体外部设置,且长度超过壳体侧壁。
[0009]进一步的,外接引脚段、焊接引脚段均垂直预埋引脚段设置。
[0010]进一步的,引脚的两个端面均与壳体侧壁平行。
[0011]进一步的,壳体顶部增高一圈围栏,位于壳体侧壁顶部的围栏厚度小于壳体侧壁厚度,外接引脚段位于围栏与壳体形成外直角区。
[0012]进一步的,围栏顶部两侧对称位置设有若干限位缺口。
[0013]进一步的,引脚设置为两排,对称分布于壳体两侧壁。
[0014]进一步的,外接引脚段、预埋引脚段和焊接引脚段由金属片冲压一体成型。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引脚设置成倾倒的U形,且外接引脚段和焊接引脚段长度不等,焊接引脚段便于进行机械化的点焊,无需人工绕线,节省了人工,提高了SMD端子的加工速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的SMD端子结构图;
[0017]图2为实施例的引脚平面结构图;
[0018]图3为实施例的SMD端子左视图;
[0019]图4为实施例的SMD端子前视图;
[0020]图5为实施例的SMD端子俯视图;
[0021]图6为实施例的SMD端子底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SMD端子结构,包括壳体1和若干引脚2,壳体1顶部设有容纳槽11,本实施例一共设置16个引脚2,16个引脚2对称分布于壳体1两侧。
[0023]具体的,如图2所示,引脚2包括三段,依次是外接引脚段21、预埋引脚段22和焊接引脚段23,外接引脚段21、预埋引脚段22和焊接引脚段23由金属片冲压一体成型,预埋引脚段22埋于壳体1侧壁,外接引脚段21从壳体1顶部或侧壁穿出,焊接引脚段23从壳体1底部或侧壁穿出。
[0024]在本实施例中,外接引脚段21从壳体1顶部穿出,焊接引脚段23从壳体1底部穿出,外接引脚段21、焊接引脚段23设置方向均垂直预埋引脚段22,且方向均水平朝向壳体1外部。
[0025]更具体的,如图3所示,外接引脚段21长度不超过壳体1侧壁边缘,如图4所示,外接引脚段21嵌在壳体1顶部,且外接引脚段21顶部高于壳体1。
[0026]更具体的,如图6所示,焊接引脚段23长度超过壳体1侧壁。
[0027]更具体的,引脚2的两个端面均与壳体1侧壁平行。
[0028]更具体的,壳体1顶部增高一圈围栏12,位于壳体1侧壁顶部的围栏12厚度小于壳体1侧壁厚度,围栏12与壳体1形成了外直角区,外接引脚段21位于该外直角区。
[0029]更具体的,如图4、图5所示,为了便于固定导线丝,围栏12顶部两侧对称位置设有若干限位缺口121,本实施例中一共设置12个限位缺口121,限位缺口121与对应的外接引脚段21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在同一壳体1侧壁上,位于最中间的两个外接引脚段21顶部没有设置限位缺口121。
[003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的SMD端子结构,将引脚2设置成倾倒的U形,且外接引脚段21和焊接引脚段23长度不等,焊接引脚段23便于进行机械化的点焊,无需人工绕线,节省了人工,提高了SMD端子的加工速率。
[0031]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并不表示是唯一的或是限制本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情况下,对本技术进行的各种改变或同等替换,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MD端子结构,包括壳体(1)和若干引脚(2),壳体(1)顶部设有容纳槽(11),其特征在于:引脚(2)依次包括外接引脚段(21)、预埋引脚段(22)和焊接引脚段(23),预埋引脚段(22)埋于壳体(1)侧壁,外接引脚段(21)从壳体(1)顶部或侧壁穿出,焊接引脚段(23)从壳体(1)底部或侧壁穿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D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外接引脚段(21)位于壳体(1)顶部,方向朝向壳体(1)外部设置,且长度不超过壳体(1)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SMD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外接引脚段(21)嵌于壳体(1)顶部,且外接引脚段(21)顶部高于壳体(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D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焊接引脚段(23)位于壳体(1)底部,方向朝向壳体(1)外部设置,且长度超过壳体(1)侧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家纯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