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预应力连系梁的H型抗滑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441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带预应力连系梁的H型抗滑桩,属于边坡治理加固领域,目的是提高H型抗滑桩横梁纵桩的连接可靠性。包括前桩、后桩、连系梁和预应力锚索;在连系梁上设置多个沿连系梁轴向贯通的预制孔;在前桩与连系梁的对应处预留有与预制孔一一对应的预留孔一;在后桩与连系梁的对应处预留有与预制孔一一对应的预留孔二;所述预应力锚索依次穿过前桩的预留孔一、连系梁的预制孔和后桩的预留孔二并张拉后两端锚固。通过预应力锚索将前桩与后桩张拉于连系梁的两端,加强了H型抗滑桩梁桩连接部位的稳定和连接可靠性,使得前桩、后桩和连系梁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起到整体抗滑作用,加强整个桩体抗滑效果。个桩体抗滑效果。个桩体抗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预应力连系梁的H型抗滑桩


[0001]本技术属于边坡治理加固领域,具体的是带预应力连系梁的型抗滑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中国基础交通建设发展,对于某区公路改造升级也逐渐提上了日程。针对其复杂的地质环境以及沿路所大量存在的高边坡滑坡是我们在工程施工中所遇到的急需解决处理的问题。但是由于其山高坡陡,对于传统意义上所使用抗滑桩而言,缺乏相应承载能力。H型抗滑桩逐渐被应用在高边坡治理中。
[0003]H型抗滑桩,包括两根纵桩和一根连系梁。两根纵桩分别为长度相对较短的前桩以及长度相对较长的后桩,前桩与后桩之间通过连系梁连接在一起。前桩以前桩与连系梁的交接处为界分为位于下方的下段和位于上方的上段;后桩以后桩与连系梁的交接处为界也分为位于下方的下段和位于上方的上段;前桩、后桩和连系梁围成类似字母H的形状,故称为H型抗滑桩。
[0004]但是普遍所采用的H型抗滑桩,通过连系梁的钢筋笼与前桩以及后桩的钢筋笼通过绑扎等方式固结在一起实现连系梁与前桩以及后桩的连接,其连接过于薄弱容易造成连系梁与抗滑桩之间接头处横纵分离,起不到整体抗滑效果,使得连系梁与两端纵桩之间内部钢筋连接结构一度是H型抗滑桩最突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H型抗滑桩横梁纵桩之间连接薄弱问题,提供一种带预应力连系梁的H型抗滑桩,提高H型抗滑桩横梁纵桩的连接可靠性。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预应力连系梁的H型抗滑桩,包括前桩、后桩以及设置于前桩与后桩之间的连系梁;在连系梁上环绕其轴向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预制孔,所述预制孔沿连系梁轴向贯通连系梁;在前桩与连系梁的对应处预留有与预制孔一一对应的预留孔一,所述预留孔一垂直于前桩轴向贯通前桩;在后桩与连系梁的对应处预留有与预制孔一一对应的预留孔二,所述预留孔二垂直于后桩轴向贯通后桩;还设置有预应力锚索,所述预应力锚索依次穿过前桩的预留孔一、连系梁的预制孔和后桩的预留孔二并张拉后两端锚固。
[0007]进一步的,在前桩与连系梁的连接部位以及后桩与连系梁的连接部位分别设置有连接座;
[0008]连接座上设置有对应的桩孔;前桩的钢筋笼和后桩的钢筋笼分别穿插在对应的桩孔内,并与对应连接座固定连接;前桩的连接座上与预留孔一对应处设置有与预留孔一一一对应的横向开孔;前桩的连接座上与预留孔二对应处设置有与预留孔二一一对应的横向开孔;所述横向开孔两端贯通对应的连接座。
[0009]进一步的,连接座的桩孔内壁与前桩的钢筋笼之间经过现浇混凝土浇筑成一体形成前桩,并在混凝土现浇过程中在前桩预留出所述预留孔一;
[0010]连接座的桩孔内壁与后桩的钢筋笼之间经过现浇混凝土浇筑成一体形成后桩,并在混凝土现浇过程中在后桩预留出所述预留孔二。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由两块对半连接座拼接而成,两块对半连接座相对环抱前桩或后桩,并在两块对半连接座之间形成平行于前桩或后桩的拼接面,两块对半连接座关于拼接面对称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为钢铸件。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为长方体。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连系梁为预制件。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的带预应力连系梁的H型抗滑桩,通过预应力锚索将前桩与后桩张拉于连系梁的两端,加强了H型抗滑桩梁桩连接部位的稳定和连接可靠性,使得前桩、后桩和连系梁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起到整体抗滑作用,加强整个桩体抗滑效果。
[0016]而该带预应力连系梁的H型抗滑桩与传统的H型抗滑桩相比,仅仅在前桩、后桩和连系梁上增加了对应的预留孔位和预应力锚索施工,减少了桩与梁之间的钢筋绑扎工序,预留孔位和预应力锚索施工简单易行,与传统的H型抗滑桩相比,更利于施工。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连接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钢筋笼示意图;
[0020]图4为图1的A

A剖视图;
[0021]图5为图1的B

B剖视图。
[0022]图中,前桩1、预留孔一1A、后桩2、预留孔二2A、连系梁3、预制孔3A、连接座4、对半连接座4A、桩孔4B、横向开孔4C、预应力锚索5。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0024]H型抗滑桩包括两根长度不同的抗滑桩,分别为长度相对较短的前桩1以及长度相对较长的后桩2,前桩1与后桩2之间通过连系梁3连接在一起。传统的结构,通过连系梁3的钢筋笼与前桩1以及后桩2的钢筋笼通过绑扎等方式固结在一起实现连系梁3与前桩1以及后桩2的连接,其连接过于薄弱容易造成连系梁3与抗滑桩之间接头处横纵分离,起不到整体抗滑效果。本技术中,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在连系梁3上环绕其轴向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预制孔3A,所述预制孔3A沿连系梁3轴向贯通连系梁3;在前桩1与连系梁3的对应处预留有与预制孔3A一一对应的预留孔一1A,所述预留孔一1A垂直于前桩1轴向贯通前桩1;在后桩2与连系梁3的对应处预留有与预制孔3A一一对应的预留孔二2A,所述预留孔二2A垂直于后桩2轴向贯通后桩2;还设置有预应力锚索5,所述预应力锚索5依次穿过前桩1的预留孔一1A、连系梁3的预制孔3A和后桩2的预留孔二2A并张拉后两端锚固,使得连系梁3不再是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梁,而是带有预应力的钢筋混凝土梁,通过预应力锚索5将前桩1与后桩2张拉于连系梁3的两端,加强了H型抗滑桩梁桩连接部位的稳定和连接可靠性,使得
前桩1、后桩2和连系梁3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起到整体抗滑作用,加强整个桩体抗滑效果。
[0025]为了在前桩1与连系梁3的连接部位对前桩1起到保护作用,在后桩2与连系梁3的连接部位对后桩2起到保护作用,优化前桩1后后桩2与连系梁3的连接部位之间的应力分布,优选的,在前桩1与连系梁3的连接部位以及后桩2与连系梁3的连接部位分别设置有连接座4;
[0026]连接座4上设置有对应的桩孔4B。前桩1上连接座4的桩孔4B直径与前桩1的钢筋笼直径一致,桩孔4B内壁直接接触前桩1的钢筋笼并与前桩1的钢筋笼焊接。后桩2上连接座4的桩孔4B直径与后桩2的钢筋笼直径一致,桩孔4B内壁直接接触后桩2的钢筋笼并与后桩2的钢筋笼焊接。
[0027]前桩1的连接座4上设置的横向开孔4C、前桩1上的预留孔一1A、连系梁3上的预制孔3A、后桩2的连接座4上设置的横向开孔4C和后桩2上的预留孔二2A数量相等,且顺次对接形成多个通道供预应力锚索5穿插。通过连接座4包裹在前桩1与连系梁3的连接部位以及后桩2与连系梁3的连接部位,使得预应力锚索5的锚固头位于连接座4的外侧,而不会直接与桩的混凝土浇筑成接触,避免预应力锚索5在应力作用下挤压前桩1或后桩2的混凝土浇筑层,保护了前桩1或后桩2的完整性。而且各根预应力锚索5的锚固头均作用于连接座4,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带预应力连系梁的H型抗滑桩,包括前桩(1)、后桩(2)以及设置于前桩(1)与后桩(2)之间的连系梁(3);其特征在于:在连系梁(3)上环绕其轴向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预制孔(3A),所述预制孔(3A)沿连系梁(3)轴向贯通连系梁(3);在前桩(1)与连系梁(3)的对应处预留有与预制孔(3A)一一对应的预留孔一(1A),所述预留孔一(1A)垂直于前桩(1)轴向贯通前桩(1);在后桩(2)与连系梁(3)的对应处预留有与预制孔(3A)一一对应的预留孔二(2A),所述预留孔二(2A)垂直于后桩(2)轴向贯通后桩(2);还设置有预应力锚索(5),所述预应力锚索(5)依次穿过前桩(1)的预留孔一(1A)、连系梁(3)的预制孔(3A)和后桩(2)的预留孔二(2A)并张拉后两端锚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预应力连系梁的H型抗滑桩,其特征在于:在前桩(1)与连系梁(3)的连接部位以及后桩(2)与连系梁(3)的连接部位分别设置有连接座(4);连接座(4)上设置有对应的桩孔(4B);前桩(1)的钢筋笼和后桩(2)的钢筋笼分别穿插在对应的桩孔(4B)内,并与对应连接座(4)固定连接;前桩(1)的连接座(4)上与预留孔一(1A)对应处设置有与预留孔一(1A)一一对应的横向开孔(4C);前桩(1)的连接座(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琦朱宝龙邵江张磊魏安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通川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