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污泥炭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436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河道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河道污泥炭化处理装置,包括作业台,所述作业台的顶部开设有将其两侧贯穿的预留槽,且所述预留槽的底面呈倾斜结构,所述作业台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设置有一排呈前后轴向并用于输送污泥的输送滚筒,所述作业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每个输送滚筒同时进行转动的转动机构,且两个相邻的所述输送滚筒之间形成有小于1cm的间隙,所述预留槽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至作业台外且顶部为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转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使输送滚筒进行转动并输送污泥往壳体的方向输送,污泥中体积粗大的泥块会在输送滚筒的输送下掉入至壳体内,并通过搅碎组件的作用被切碎再掉入至收集盒内收集。盒内收集。盒内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污泥炭化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河道污泥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污泥炭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泥是由原废水中的固体物质和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物质组成的,污泥处理即是对污泥进行浓缩、调质、脱水、稳定、干化或焚烧等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加工过程。
[0003]而在对污泥进行高温炭化处理时,对污泥进行筛分是处理加工前的重要环节,将污泥中体积较为粗大的泥块筛分出来,在炭化处理前需要进行破碎切割,以保证炭化的效果,而污泥的含水量较高,且粘性大,还附带有恶臭异味,通过人工筛分的方式效率极低,且操作困难复杂,因此设计一种河道污泥炭化处理装置来解决这种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河道污泥炭化处理装置,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河道污泥炭化处理装置,包括作业台,所述作业台的顶部开设有将其两侧贯穿的预留槽,且所述预留槽的底面呈倾斜结构,所述作业台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设置有一排呈前后轴向并用于输送污泥的输送滚筒,所述作业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每个输送滚筒同时进行转动的转动机构,且两个相邻的所述输送滚筒之间形成有小于1cm的间隙,所述预留槽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至作业台外且顶部为开口并位于输送滚筒下方的壳体,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切碎污泥的搅碎组件,所述作业台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顶部为开口的收集盒,所述壳体的底部连通有位于收集盒正上方的出料管。
[0006]优选的,所述作业台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一排呈前后轴向的转轴,且每个所述输送滚筒分别固定套接在对应的转轴上,使得输送滚筒在作业台上形成沿垂直面的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作业台一侧并呈前后轴向的主动同步轮,每个所述转轴的一侧均贯穿作业台的一侧并固定套接有从动同步轮,且主动同步轮与多个从动同步轮之间缠绕有一同步带,所述作业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主动同步轮进行转动的驱动件,当主动同步轮转动时会通过同步带带动每个从动同步轮进行同步的转动,以实现每个输送滚筒进行转动并输送污泥的效果。
[0008]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作业台一侧的电机一,且所述主动同步轮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在电机一的输出轴末端,当电机一的输出轴转动时即可达到带动主动同步轮进行旋转的效果。
[0009]优选的,所述搅碎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外表面并呈倒立L型结构的支板,所述支板的顶部延伸至壳体的正上方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与壳体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且底部
延伸至壳体内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周向表面固定连接有多组刀片,所述支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二,且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所述转动杆的顶部贯穿支板并固定连接有与主动锥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锥齿轮,当电机二的输出轴转动时能使得刀片会在壳体内进行旋转并对掉入壳体内的体积粗大的污泥进行切割破碎。
[0010]优选的,所述作业台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并位于壳体正上方的倾斜板,且每个所述倾斜板的底部均延伸至壳体内,以能够避免从作业台顶部一侧掉落的污泥掉落至地面上。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在转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使输送滚筒进行转动并输送污泥往壳体的方向输送,污泥中体积粗大的泥块会在输送滚筒的输送下掉入至壳体内,并通过搅碎组件的作用被切碎再掉入至收集盒内收集,这样的设计能够快速的对污泥内含有的粗大泥块筛分出来并将其体积切碎,以方便对污泥进行炭化处理。
[0013]2、本技术的预留槽是贯穿作业台两侧的,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铁锹等工具将预留槽槽底内黏附的污泥往收集盒内推动,以避免预留槽的内壁出现存留大量污泥的问题。
[0014]3、本技术通过倾斜板的设置,能够避免从作业台顶部一侧掉落的污泥掉落至地面上,使污泥会全部进入至壳体内进行切割。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B

B方向剖面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0]图中:1、作业台;2、预留槽;3、输送滚筒;31、转轴;32、从动同步轮;33、同步带;34、电机一;4、壳体;41、转动杆;42、刀片;43、支板;44、电机二;45、主动锥齿轮;46、从动锥齿轮;5、搅碎组件;6、收集盒;7、倾斜板;8、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河道污泥炭化处理装置:包括作业台1,作业台1的顶部开设有将其两侧贯穿的预留槽2,且预留槽2的底面呈倾斜结构,作业台1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设置有一排呈前后轴向并用于输送污泥的输送滚筒3,作业台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每个输送滚筒3同时进行转动的转动机构,且两个相邻的输送滚筒3之间形成有小于1cm的间隙,预留槽2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至作业台1外且顶部为开口并位于输送滚筒3下方的壳体4,且壳体4内设置有用于切碎污泥的搅碎组件5,作业台1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顶部为开口的收集盒6,壳体4的底部连通有位于收集盒6正上方的出料管8,且预留槽2
的槽底朝下的一侧朝向收集盒6,通过这样的设计,将需要筛分的污泥放置在作业台1顶部远离壳体4的一侧后,在转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使输送滚筒3进行转动并输送污泥往壳体4的方向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污泥会通过每两个输送滚筒3之间的间隙掉入至预留槽2内,并在预留槽2的槽底通过重力的作用滑动至收集盒6内收集,而污泥中体积粗大的泥块会在输送滚筒3的输送下掉入至壳体4内,并通过搅碎组件5的作用被切碎再掉入至收集盒6内收集,这样的设计能够快速的对污泥内含有的粗大泥块筛分出来并将其体积切碎,以方便对污泥进行炭化处理,而另外的,由于预留槽2是贯穿作业台1两侧的,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铁锹等工具将预留槽2槽底内黏附的污泥往收集盒6内推动,以避免预留槽2的内壁出现存留大量污泥的问题。
[0023]具体的,关于输送滚筒3与作业台1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如下,作业台1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一排呈前后轴向的转轴31,且每个输送滚筒3分别固定套接在对应的转轴31上,使得输送滚筒3在作业台1上形成沿垂直面的转动连接,这样的设计会更加的合理。
[0024]而为了能够使输送滚筒3进行转动以输送污泥,在一些实施例中,提出,转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作业台1一侧并呈前后轴向的主动同步轮,每个转轴31的一侧均贯穿作业台1的一侧并固定套接有从动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污泥炭化处理装置,包括作业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台(1)的顶部开设有将其两侧贯穿的预留槽(2),且所述预留槽(2)的底面呈倾斜结构,所述作业台(1)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设置有一排呈前后轴向并用于输送污泥的输送滚筒(3),所述作业台(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每个输送滚筒(3)同时进行转动的转动机构,且两个相邻的所述输送滚筒(3)之间形成有小于1cm的间隙,所述预留槽(2)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至作业台(1)外且顶部为开口并位于输送滚筒(3)下方的壳体(4),且所述壳体(4)内设置有用于切碎污泥的搅碎组件(5),所述作业台(1)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顶部为开口的收集盒(6),所述壳体(4)的底部连通有位于收集盒(6)正上方的出料管(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泥炭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台(1)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一排呈前后轴向的转轴(31),且每个所述输送滚筒(3)分别固定套接在对应的转轴(31)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泥炭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作业台(1)一侧并呈前后轴向的主动同步轮,每个所述转轴(31)的一侧均贯穿作业台(1)的一侧并固定套接有从动同步轮(32),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令君施克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岚源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