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轨电缆连接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4268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接触轨电缆连接板,包括:过渡板、外夹板、两块内夹板和两块铜板;所述外夹板的前端与所述过渡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内夹板包括本体和设置在本体下端的弯折部;两块内夹板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夹板的内侧,且两块内夹板的弯折部的外侧均与所述外夹板的内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过渡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一块铜板;所述过渡板通过铜板与电缆线的接线端子连接。使用本申请的电缆连接板可以实现即使在跨座式单轨上网电缆处安装净空小的条件下,也能满足电缆连接板距离轨道梁之间的空气绝缘间隙。离轨道梁之间的空气绝缘间隙。离轨道梁之间的空气绝缘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触轨电缆连接板


[0001]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接触轨电缆连接板。

技术介绍

[0002]接触轨通过集电靴将电能传输给车辆,C型接触轨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导电性能。根据集电靴从接触轨的取流方式不同,接触轨的安装方式可分为:上接触、下接触、侧接触三种方式。其中,跨座式单轨接触轨通常采用侧接触受流供电方式。
[0003]侧接触C型接触轨需要通过电缆连接板与电缆线连接,而现有的电缆连接板作为电缆线与接触轨连接的过渡部件,通常是一体式结构,安装在接触轨的侧面,这对接触轨宽度方向的限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安装净空小或正负极不同高度的接触轨,如果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电缆连接板及其安装方式,电缆连接板与轨道梁之间的空气绝缘间隙的大小将难以满足技术标准的要求。所以,现有技术中的电缆连接板在安装净空小或正负极不同高度的接触轨上并不适用。
[0004]综上可知,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电缆连接板具有如上所述的缺点,因此设计一种更好的电缆连接板,从而可以实现即使在跨座式单轨上网电缆处安装净空小的条件下,也能使得电缆连接板与轨道梁之间的空气绝缘间隙的大小可以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是本领域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触轨电缆连接板,从而可以在跨座式单轨上网电缆处安装净空小的条件下,使得电缆连接板与轨道梁之间的空气绝缘间隙的大小可以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接触轨电缆连接板,包括:过渡板、外夹板、两块内夹板和两块铜板;所述外夹板的前端与所述过渡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内夹板包括本体和设置在本体下端的弯折部;两块内夹板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夹板的内侧,且两块内夹板的弯折部的外侧均与所述外夹板的内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过渡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一块铜板;所述过渡板通过铜板与电缆线的接线端子连接。
[0008]较佳的,所述外夹板的后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起条。
[0009]较佳的,所述外夹板的前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通孔。
[0010]较佳的,所述内夹板的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外夹板上的通孔相对应,所述内夹板和外夹板通过螺栓穿过外夹板上的通孔和内夹板上的螺纹孔固定连接。
[0011]较佳的,所述内夹板的弯折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弧形槽。
[0012]较佳的,所述过渡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两块铜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过渡板上的通
孔相对应的通孔。
[0013]较佳的,两根所述电缆线的接线端子分别设置在所述两块铜板的通孔的上方和下方,两根电缆线和所述过渡板通过连接螺栓穿过所述接线端子和所述通孔固定连接。
[0014]较佳的,所述过渡板包括有两个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凹口,所述外夹板的侧端设置在所述凹口内,所述两个连接部将所述外夹板卡住并固定。
[0015]较佳的,所述过渡板的两个连接部的内侧面设置有梯形连接台,所述梯形连接台的内侧面与所述外夹板固定连接。
[0016]较佳的,所述连接部的内侧面直接与外夹板固定连接。
[0017]如上可见,在本技术的接触轨电缆连接板,通过采用分体式内夹板固定,设置于侧接触C型接触轨的后面,所需占用的空间小,从而可以适用于小限界工况,能满足小净空下电缆连接板和轨道梁之间的空气绝缘间隙,进一步地,无需在接触轨上打孔,安装简捷,且安装位置方便调整。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缆连接板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缆连接板的安装示意图一。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缆连接板的安装示意图二。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缆连接板的侧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外夹板的正视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外夹板的俯视图。
[002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缆连接板的俯视图。
[002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内夹板的立体图。
[002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过渡板的立体图。
[002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过渡板的正视图。
[0028]图1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过渡板的俯视图。
[0029]图12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过渡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1]如图1至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触轨电缆连接板,包括:过渡板1、外夹板2、两块内夹板3和两块铜板13;所述外夹板2的前端与所述过渡板1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内夹板3包括本体33和设置在本体下端的弯折部32;两块内夹板3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夹板2的内侧,且两块内夹板3的弯折部32的外侧均与所述外夹板的内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过渡板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一块铜板13;所述过渡板1通过铜板13与电缆线的接线端子连接。
[0032]在将上述的接触轨电缆连接板安装在C型接触轨上时,可以先将两块内夹板3分别放入C型接触轨的内腔中,并使得两块内夹板3的顶部分别与C型接触轨的内腔的上下两端抵接,然后再将两块内夹板3的弯折部32分别固定在外夹板2的内侧。由于,C型接触轨的内
腔大而其腔口小,因此可以将C型接触轨的外侧壁夹持在两块内夹板3和外夹板2内侧之间的间隙内,通过两块内夹板3和外夹板2将C型接触轨挤压紧固的方式使得电缆连接板固定在C型接触轨上,且利用此连接方式,无需在接触轨上打孔就能完成安装,在接触轨内部可以进行滑动,更有利于电缆连接。
[0033]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使用多种实现方法来实现上述的接触轨电缆连接板。以下将以其中的几种实现方式为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0034]例如,较佳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两块内夹板3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夹板2的内侧,所述两块内夹板3设置在C型接触轨的内腔的上下两侧。
[0035]由于C型接触轨的内腔大而其腔口小,因此设置两块内夹板,可以先将一块内夹板通过腔口放置于内腔的上侧,使其与C型接触轨的内腔的上端抵接;再将另一块内夹板通过腔口放置于内腔的下侧,使其与C型接触轨的内腔的下端抵接,采用两块内夹板分体式放置到C型接触轨内腔内,操作方便且简单。
[0036]另外,如果仅使用一块内夹板,可能会存在因内夹板体积过大而难以通过C型接触轨的较小的内腔的腔口,进而需从接触轨端头放入到其内腔内,从而必须提前完成,无法对其位置进行调整;也可能存在因内夹板体积过小,而使得电缆连接板与C型接触轨连接不可靠,容易松动或脱落的问题。因此,采用两块内夹板分体式安装,安装和拆卸操作简单,便于调节电缆连接板的位置,且连接可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轨电缆连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渡板、外夹板、两块内夹板和两块铜板;所述外夹板的前端与所述过渡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内夹板包括本体和设置在本体下端的弯折部;两块内夹板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夹板的内侧,且两块内夹板的弯折部的外侧均与所述外夹板的内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过渡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一块铜板;所述过渡板通过铜板与电缆线的接线端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轨电缆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夹板的后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起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轨电缆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夹板的前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轨电缆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夹板的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外夹板上的通孔相对应,所述内夹板和外夹板通过螺栓穿过外夹板上的通孔和内夹板上的螺纹孔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轨电缆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善乐秦建伟杨敏飞魏宏伟汪吉健于素芬林建李超宁李乾崔敬轩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