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4160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层叠设置的阳极层、发光层和阴极层;位于阴极层上的像素定义层,像素定义层覆盖阴极层和发光层;封装层,封装层位于阴极层上;触控电极层,触控电极层位于封装层上;上电极层,上电极层与触控电极层为同层设置;下电极层,下电极层与阴极层为同层设置;下电极连接结构,下电极连接结构与下电极层为非同层设置,通过下电极连接结构将下电极层与显示面板中的控制电路电连接;其中,上电极层、封装层和下电极在衬底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形成触控电容。通过将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电容集成于显示面板中,降低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和工艺难度,减少工艺步骤,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指纹识别技术由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使用便捷性已经在手机、笔记本电脑、考勤机等众多领域大量普及。但是目前的指纹识别设备大都是单独工作的指纹模组,以目前指纹识别技术应用最普遍的手机指纹识别来看,手机上的指纹识别模组目前分为3类:一类是正面的独立按键式,这种设计可以方便用户操作,但是影响手机的屏占比;另一类是放置在手机背面或者侧面的按键式,这种设计由于用户看不到指纹解锁的位置,需要手指在手机上摸索,影响用户体验;近年来兴起的屏内指纹识别是第三类指纹识别形式,这种设计很好的克服了前两种设计的缺陷,但是现有的屏内指纹识别采用的是在屏幕下方贴合独立的光学或者超声波式的指纹识别模组,导致显示屏的厚度整体偏大,进而影响整机机构的设计,而且会同时抬高产品制作成本。
[0003]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改进与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和制作成本,以及降低显示面板的工艺难度。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层叠设置的阳极层、发光层和阴极层;位于阴极层上的像素定义层,像素定义层覆盖阴极层和发光层;封装层,封装层位于阴极层上;触控电极层,触控电极层位于封装层上;上电极层,上电极层与触控电极层为同层设置;下电极层,下电极层与阴极层为同层设置;下电极连接结构,下电极连接结构与下电极层为非同层设置,通过下电极连接结构将下电极层与显示面板中的控制电路电连接;其中,上电极层、封装层和下电极在衬底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形成触控电容。
[0006]其中,下电极连接结构,还包括:
[0007]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与阳极层为同层设置;
[0008]第一连接线,第一连接线的一端与下电极层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导电层电连接。
[0009]其中,下电极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导电层和第二连接线,显示面板,还包括:
[0010]位于衬底上的有源层、第一栅绝缘层、第一栅极层、第二栅绝缘层、第二栅极层、层间介质层,以及位于第二栅极层上的源极和漏极,源极和漏极通过连接过孔分别与有源层电连接;
[0011]第二导电层与源极和漏极同层设置;
[0012]第二连接线的一端与第一导电层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电层电连接。
[0013]其中,上电极层的截面形状为网格状,触控电极层的截面形状为网格状。
[0014]其中,触控电极层复用为遮光层,触控电极层具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开口,显示面
板,还包括:
[0015]位于开口中的像素层,像素层包括间隔设置的红色子像素层、绿色子像素层和蓝色子像素层;
[0016]其中,触控电极层和上电极层的材料都包括黑色低温固化型感光银浆。
[0017]其中,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呈阵列分布的触控电极块以及多根触控走线,触控走线的一端与触控电极块电连接,另一端与控制电路电连接,其中,连接远离控制电路的触控电极块的触控走线的截面宽度,大于连接靠近控制电路的触控电极块的触控走线的截面宽度。
[001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在衬底上形成阳极层;在阳极层上形成发光层;在发光层上形成像素定义层,像素定义层覆盖阳极层和发光层;在像素定义层上形成第一金属层,并对第一金属层进行图案化,以形成阴极层和下电极层;在阴极层和下电极层上形成封装层;在封装层上形成第一导电材料层,并对第一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以形成触控电极层和上电极层;其中,上电极层、封装层和下电极在衬底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形成触控电容,形成显示面板的步骤还包括:形成下电极连接结构,下电极连接结构与下电极层为非同层设置,通过下电极连接结构将下电极层与显示面板中的控制电路电连接。
[0019]其中,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0020]形成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与阳极层通过同一工艺步骤形成;
[0021]去除部分的像素定义层,并在像素定义层中形成第一过孔;
[0022]在第一过孔中形成第一连接线,第一连接线与阴极层通过同一工艺步骤形成;
[0023]其中,下电极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一连接线,第一连接线的一端与下电极层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导电层电连接。
[0024]其中,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0025]在衬底上形成有源层;
[0026]在有源层上形成第一栅绝缘层;
[0027]在第一栅绝缘层上形成第一栅极材料层,并对第一栅极材料层进行图案化,以形成第一栅极层;
[0028]在第一栅极层上形成第二栅绝缘层;
[0029]在第二栅绝缘层上形成第二栅极材料层,并对第二栅极材料层进行图案化,以形成第二栅极层;
[0030]在第二栅极层上形成层间介质层;
[0031]在层间介质层上形成第二导电材料层,并对第二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以形成源极、漏极和第二导电层;
[0032]在第二导电层上形成平坦层,并在平坦层中形成第二过孔和第三过孔;
[0033]在平坦层上形成第三导电材料层,并对第三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以在第二过孔和第三过孔中分别形成第二连接线和第三连接线;
[0034]其中,下电极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导电层和第二连接线,第二连接线的一端与第一导电层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电层电连接,第三连接线的一端与阳极层电连接,另一端与漏极电连接。
[0035]其中,形成触控电极层和上电极层的步骤,具体包括:
[0036]在封装层上涂布黑色低温固化型感光银浆,以在封装层上形成第一导电材料层;
[0037]对第一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以形成触控电极层和上电极层。
[003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层叠设置的阳极层、发光层和阴极层;位于阴极层上的像素定义层,像素定义层覆盖阴极层和发光层;封装层,封装层位于阴极层上;触控电极层,触控电极层位于封装层上;上电极层,上电极层与触控电极层为同层设置;下电极层,下电极层与阴极层为同层设置;下电极连接结构,下电极连接结构与下电极层为非同层设置,通过下电极连接结构将下电极层与显示面板中的控制电路电连接;其中,上电极层、封装层和下电极在衬底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形成触控电容。通过将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电容集成于显示面板中,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和工艺难度,减少了工艺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括触控电极层和上电极层的设计示意图;
[00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层叠设置的阳极层、发光层和阴极层;位于所述阴极层上的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覆盖所述阴极层和所述发光层;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阴极层上;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封装层上;上电极层,所述上电极层与所述触控电极层为同层设置;下电极层,所述下电极层与所述阴极层为同层设置;下电极连接结构,所述下电极连接结构与所述下电极层为非同层设置,通过所述下电极连接结构将所述下电极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中的控制电路电连接;其中,所述上电极层、所述封装层和所述下电极在所述衬底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形成触控电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极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阳极层为同层设置;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下电极层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极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导电层和第二连接线,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衬底上的有源层、第一栅绝缘层、第一栅极层、第二栅绝缘层、第二栅极层、层间介质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栅极层上的源极和漏极,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通过连接过孔分别与所述有源层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层的截面形状为网格状,所述触控电极层的截面形状为网格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层复用为遮光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具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开口,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开口中的像素层,所述像素层包括间隔设置的红色子像素层、绿色子像素层和蓝色子像素层;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层和所述上电极层的材料都包括黑色低温固化型感光银浆。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呈阵列分布的触控电极块以及多根触控走线,所述触控走线的一端与所述触控电极块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其中,连接远离所述控制电路的所述触控电极块的所述触控走线的截面宽度,大于连接靠近所述控制电路的所述触控电极块的所述触控走线的截面宽度。7.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上形成阳极层;在所述阳极层上形成发光层;在所述发光层上形成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覆盖所述阳极层和所述发光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远航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