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改变细胞壁结构改善柑橘果肉化渣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3859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改变细胞壁结构改善柑橘果肉化渣性的方法,属于柑橘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包括:(1)选择晚熟柑橘品种,于果实膨大期开始叶面喷施500μmol/L脱落酸,每间隔两周喷施一次,直至果实膨大期结束;(2)于果实膨大结束、转色开始进行叶面喷施钙剂,钙剂浓度1000倍液,每间隔一个月喷施一次,直至果实成熟期结束。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处理后,柑橘果实的囊衣/囊瓣质量比相较不处理果实显著降低;果实质构指标均显著低于不处理果实,提升了果实品质。化渣性感官评分表明,经处理后的果实化渣性明显优于不处理果实;果实成熟时,处理后的果实未改变果实果形指数,同时单果重和可食率,特别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得到显著提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改变细胞壁结构改善柑橘果肉化渣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柑橘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改变细胞壁结构改善柑橘果肉化渣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柑橘是世界上五大栽培果树之一,我国是柑橘生产大国,柑橘资源丰富,品种优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2018年我国柑橘栽培面积2486.69千公顷,产量4138.41万吨,柑橘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感官精神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柑橘果实品质的要求也越来高,不仅要求其外观色泽艳丽、果型圆润,更要求果实酸甜适口、多汁化渣。
[0003]柑橘果实品质的组成因素较多,与品种、栽培和气候条件等均有关系,国内外对于提升柑橘栽培品质的研究已有诸多报道,但对于其中影响柑橘品质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化渣性的研究却较少,且相关研究目前并未形成规律性结论。
[0004]化渣性是柑橘独特的品质特性,是衡量柑橘果实质地与口感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消费者决定购买与否的重要依据。化渣性好的柑橘品种经济价值高,而化渣性差的品种逐渐被更替淘汰。实际生产中,长年种植栽培的柑橘品种也可能出现化渣性逐渐变差的品种退化问题。
[0005]据研究,柑橘果实化渣性主要与柑橘囊衣(囊瓣壁)的成分有关系,囊衣主要由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填充在纤维素中间的木质素构成。柑橘化渣性差是由于果肉中高含量的纤维素及原果胶、低含量的半纤维素和高含量的木质素所导致,表现为果肉入口难咀嚼、粗糙,甚至嚼而不烂,无法吞咽,直接影响口感。
[0006]华中农业大学魏张奎在其硕士论文《基于质构特性的夏橙化渣性研究》中指出:对于9个品种的夏橙而言,风味品质在9个品种间存在的差异不显著,但化渣性在9个夏橙品种间表现出较大的差距。夏橙果实品质的组成因素较多,不同的品质因素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对9个夏橙品种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136个相关系数中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的为24个,存在显著相关性的为17个,多数品质指标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0007]华中农业大学严敏在其硕士论文《营养元素与柑橘果实化渣性关系探讨》中进一步指出:(1)柑橘果实化渣性与囊衣质地密切相关,囊衣硬度越低,果实化渣性越好;(2)柑橘果实囊衣中WSP/PP比值越高,果实化渣性越好;当囊衣中WSP/PP比值相近时,囊衣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越低,果实化渣性越好;(3)柑橘果实囊衣中Ca、B元素含量越低,果实化渣性越好。其对温州蜜柑进行叶面施肥处理的结果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趋势,当叶面单独喷施Ca肥、Mg肥和Fe肥时,温州蜜柑的渣性指数都极显著的下降,果实化渣性降低;而当叶面喷施Zn肥时,则明显改善了果实的化渣性。另外,对于柑橘不同品种的化渣性而言,由于不同品种的遗传差异较大,再加上细胞壁合成降解机制复杂,难以发现一致的变化规律。目前针对于如何通过调控细胞壁结构来改善柑橘果肉化渣性的方法并未给出相关启示。
[0008]因此,针对于柑橘提质栽培而言,亟待提出一种能够提高柑橘果肉化渣性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通过改变细胞壁结构改善柑橘果肉化渣性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能够很好提高柑橘果肉的化渣性,为提升柑橘果实的品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一种通过改变细胞壁结构改善柑橘果肉化渣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1)选择晚熟柑橘品种,于果实膨大期开始进行叶面喷施500μmol/L脱落酸,每间隔两周喷施一次,直至果实膨大期结束;
[0013](2)于果实膨大期结束、果实转色期开始进行叶面喷施钙剂,钙剂的喷施浓度为1000倍液,每间隔一个月喷施一次,直至果实成熟期结束。
[0014]本专利技术人对于如何改变细胞壁结构,来实现从外在和内在品质上提高柑橘果肉的化渣性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上述方法处理,处理后的柑橘果实的囊衣/囊瓣质量比相较不处理果实显著降低;果实质构指标(硬度、咀嚼性、破裂力、胶粘性)均显著低于不处理果实。上述指标表明,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改变了细胞壁结构,提高了柑橘果肉的化渣性。进一步的食用感官评分表明,经处理后的果实化渣性明显优于不处理果实;另一方面,经本专利技术处理后的柑橘并未改变果实果形指数,其单果重和可食率略有提升,特别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相关内在品质高于原先未处理的果实。
[0015]进一步的是,所述柑橘品种为晚熟柑橘品种

清见


[0016]进一步的是,所述果实膨大期为从当年6月底开始,至当年9月中旬结束。
[0017]进一步的是,步骤(2)中喷施钙剂的时间为从当年10月中旬开始,至次年的2月中旬结束。
[0018]进一步的是,步骤(1)中脱落酸的喷施次数共六次。
[0019]进一步的是,步骤(2)中钙剂的喷施次数共五次。
[0020]进一步的是,步骤(1)中所述脱落酸中还添加有质量分数为0.1%的吐温

80。
[0021]进一步的是,步骤(2)中所述钙剂为螯合钙。
[0022]进一步的是,步骤(1)和步骤(2)中所述叶面喷施均以叶面覆盖满脱落酸或钙剂,开始滴水为度。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4](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通过改变细胞壁结构提高柑橘果肉化渣性的方法,通过本方法处理后,果实囊衣/囊瓣质量比相较不处理果实显著降低;果实质构指标(硬度、咀嚼性、破裂力、胶粘性)均显著低于不处理果实,使得处理后的果实品质得以提升。感官评分表明,果实化渣性明显优于不处理果实;处理后的果实并未改变果实果形指数、单果重、可食率,而可溶性固形物高于不处理果实;
[0025](2)本专利技术方法适用于所有直接食用囊瓣(囊衣与汁胞)的柑橘种类,均能起到很好的提高果肉化渣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不同处理下囊衣/囊瓣质量比动态变化图;
[0027]图2为不同处理下果实囊瓣硬度变化图;
[0028]图3为不同处理下果实囊瓣咀嚼性变化图;
[0029]图4为不同处理下果实囊瓣破裂力变化图;
[0030]图5为不同处理下果实囊瓣胶粘性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解释和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所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2]实施例1
[0033](一)试验设计
[0034]以市场推广度较高但化渣性较差的品种

清见

为供试材料,试验设置三个处理组和一个对照组(CK),具体如下:
[0035]处理一(ABA):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改变细胞壁结构改善柑橘果肉化渣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柑橘果树,于果实膨大期开始进行叶面喷施脱落酸,所述脱落酸的喷施浓度为500μmol/L,喷施次数为每间隔两周喷施一次,直至果实膨大期结束;(2)于果实膨大期结束、转色期开始进行叶面喷施钙剂,所述钙剂的喷施浓度为稀释1000倍液进行喷施,喷施次数为每间隔一个月喷施一次,直至果实成熟期结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柑橘的品种为晚熟柑橘品种

清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果实膨大期为从当年6月底开始,至当年9月中旬结束。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迅尹宗艳赵梓茗汪志辉孙国超熊博邓红红廖玲张鸣飞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