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结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73767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结晶系统,包括圆柱体结构的主体、设置在主体内部的内腔和支撑架,所述主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冷却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冷却架,所述内腔的内部居中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外壁上设置有叶轮,所述驱动杆穿过设置在支撑架上的稳定座与设置在第二冷却架上的抵板活动配合,所述抵板的两侧设置有滤板,所述稳定座的内部开设有供驱动杆穿过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壁上阵列设置有多个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通过压簧连接有抵板,所述内腔的内部底端面上开设有卸料槽,所述卸料槽的内部设置有隔板。该高效结晶系统,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有效的解决了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结晶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结晶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结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晶核的生成有三种形式:即初级均相成核、初级非均相成核及二次成核。在高过饱和度下,溶液自发地生成晶核的过程,称为初级均相成核,溶液在外来物(如大气中的微尘)的诱导下生成晶核的过程,称为初级非均相成核,而在含有溶质晶体的溶液中的成核过程,称为二次成核。二次成核也属于非均相成核过程,它是在晶体之间或晶体与其他固体(器壁、搅拌器等)碰撞时所产生的微小晶粒的诱导下发生的。
[0003]专利号为CN209237397U的一种高效结晶系统,包括罐体,罐体的内部设置有圆筒形并上下开口的反应器,罐体的侧壁内开设有供冷却水流动的冷却腔一,反应器的壳体内开设有冷却腔二,反应器中间设置有用于将物料抬升的叶轮,通过冷却腔一和冷却腔二配合,提高了热交换区域的面积,大大提升了热传递的效率,叶轮可以把底部的液体提升起来,在反应器内进行热交换,达到温度均匀一致;在该方案中有效的提高了换热面积,以及结晶品质,但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叶轮不断搅动溶液,部分较大的晶体会与叶轮接触,从而破碎,且叶轮在旋转的过程中会带动旋转杆进行晃动,稳定性较差,为此提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结晶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结晶系统,包括圆柱体结构的主体、设置在主体内部的内腔和支撑架,所述主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冷却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冷却架,所述内腔的内部居中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外壁上设置有叶轮,所述驱动杆穿过设置在支撑架上的稳定座与设置在第二冷却架上的抵板活动配合,所述抵板的两侧设置有滤板,所述稳定座的内部开设有供驱动杆穿过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壁上阵列设置有多个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通过压簧连接有抵板。
[0006]优选的,所述内腔的内部底端面上开设有卸料槽,所述卸料槽的内部设置有隔板。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冷却架的外壁上阵列设置有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内部设置有输水管,所述主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与输水管连接的导水管、排水管。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冷却架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根与稳定座连接的连接杆,所述第二冷却架的外壁上安装有多个倾斜设置的挡板。
[0009]优选的,所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与驱动杆连接的电机,所述主体的底部安装有底座。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架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与出水管。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高效结晶系统,通过在卡槽的内部设置压簧与抵板,便于在使用时通过压簧对抵板产生弹性作用,以此对驱动杆所受到的晃动进行抵消,
提升该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通过在第二冷却架上设置滤板,避免较大的晶体与叶轮接触,从而导致较大的晶体破碎,提升该装置的生产效率。该高效结晶系统,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有效的解决了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主体、10内腔、100叶轮、101底座、102进水管、103出水管、104顶盖、105电机、106第一冷却架、107导水管、108排水管、109驱动杆、11支撑架、111滤板、112定位块、113挡板、114隔板、115卸料槽、117支撑杆、118连接杆、119稳定座、12第二冷却架、120定位孔、116卡槽、121压簧、122抵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图3所示的一种高效结晶系统,包括圆柱体结构的主体1、设置在主体1内部的内腔10和支撑架11,主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冷却架106,支撑架1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冷却架12,内腔10的内部居中设置有驱动杆109,驱动杆109的外壁上设置有叶轮100,驱动杆109穿过设置在支撑架11上的稳定座119与设置在第二冷却架12上的抵板122活动配合,抵板122的两侧设置有滤板111,通过在第二冷却架12上设置滤板111,避免较大的晶体与叶轮100接触,从而导致较大的晶体破碎,提升该装置的生产效率,稳定座119的内部开设有供驱动杆109穿过的定位孔120,定位孔120的内壁上阵列设置有多个卡槽116,卡槽116的内部通过压簧121连接有抵板122,通过在卡槽116的内部设置压簧121与抵板122,便于在使用时通过压簧121对抵板122产生弹性作用,以此对驱动杆109所受到的晃动进行抵消,提升该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0018]内腔10的内部底端面上开设有卸料槽115,卸料槽115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14。
[0019]第二冷却架12的外壁上阵列设置有多个支撑杆117,支撑杆117的内部设置有输水管,主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与输水管连接的导水管107、排水管108。
[0020]第二冷却架12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根与稳定座119连接的连接杆118,第二冷却架12的外壁上安装有多个倾斜设置的挡板113。
[0021]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104,顶盖104上设置有与驱动杆109连接的电机105,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底座101。
[0022]第一冷却架106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102与出水管103。
[0023]工作原理:该高效结晶系统,在使用之前,将进水管102、出水管103、导水管107和排水管108分别与外界的管线连接,使得第一冷却架106与第二冷却架12内部产生循环的水流,在使用时,通过电机105带动驱动杆109进行旋转,通过驱动杆109带动叶轮100进行转
动,使得内腔10内部的溶液不断流动,在溶液流动的过程中,部分晶体遇冷析出,附着在挡板113上,当晶体不断凝结变大,由于水流与重力的作用最终落到内腔10的底部,由于叶轮100不断的搅动溶液,部分较小的晶体随着溶液进行流动,通过滤板111再次被叶轮100产生的推力输送至挡板113,以此反复循环,最终凝结成较大的晶体。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驱动杆109在旋转时受到叶轮100的作用力会产生一定的晃动,通过设置在定位孔120内部的压簧121与抵板122对驱动杆109的晃动力进行抵消,从而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该高效结晶系统,通过结构简单的结构设计,有效的防止较大的晶体被打散,提升了该装置的生产效率,可广泛推广。
[00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结晶系统,包括圆柱体结构的主体(1)、设置在主体(1)内部的内腔(10)和支撑架(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冷却架(106),所述支撑架(1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冷却架(12),所述内腔(10)的内部居中设置有驱动杆(109),所述驱动杆(109)的外壁上设置有叶轮(100),所述驱动杆(109)穿过设置在支撑架(11)上的稳定座(119)与设置在第二冷却架(12)上的抵板(122)活动配合,所述抵板(122)的两侧设置有滤板(111),所述稳定座(119)的内部开设有供驱动杆(109)穿过的定位孔(120),所述定位孔(120)的内壁上阵列设置有多个卡槽(116),所述卡槽(116)的内部通过压簧(121)连接有抵板(1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结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10)的内部底端面上开设有卸料槽(115),所述卸料槽(115)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金钰古焘李鏊凡蔡良富徐德金郭燕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瑞亚搅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