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岩爆诱发装置及岩爆诱发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359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岩爆诱发装置及岩爆诱发方法,该装置包括岩爆诱发箱、立方体岩石试样、卸荷杆,所述岩石试样上具有试样孔,所述卸荷杆能进退于试样孔,岩石试样在一个竖直维度和相互垂直的两个水平维度上分别有外动力能对所述岩石试样施压。本发明专利技术岩爆诱发方法是先利用标准岩石试样确定其在各阶段应力水平的应力值,测试并记录与各阶段应力水平相应的破坏应力,用本装置对立方体岩石试样施与各阶段应力水平相应的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爆诱发装置及岩爆诱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深部岩石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岩爆诱发装置及岩爆诱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岩爆在深部岩石工程领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灾害,常发生于具有高地应力、硬脆性岩体、大埋深且构造发育等显著特征的地下洞室开挖卸荷过程中。在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由于岩体的突然开挖,导致岩体的原岩应力平衡状态被破坏,在应力状态重新调整平衡的过程中极易发生岩爆灾害。岩爆是一种具有显著突发性和剧烈性等特征的动力失稳工程灾害。地下岩石工程发生岩爆灾害可能直接损坏设备,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阻碍正常施工,减缓施工进度。由于岩爆发生机理的复杂性,导致目前对岩爆发生机理的认识严重不足,对岩爆灾害的治理非常欠缺。深入认识岩爆发生机理是治理岩爆灾害的关键依据。目前,主要通过现场调研和监测研究岩爆发生机理,以此预测不同复杂应力环境下岩爆发生的力学条件,为工程岩爆灾害的治理提供原始参考依据。但这种方式耗费时间,并且不能重复再现,使岩爆科研成本高而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岩爆诱发装置及岩爆诱发方法,以达到快速获取岩爆诱发主要参数,降低岩爆科研成本,提高岩爆科研效率的目的。
[0004]本专利技术岩爆诱发装置,包括岩爆诱发箱、立方体岩石试样、卸荷杆、所述岩爆诱发箱上具有卸荷孔、所述岩石试样上具有试样孔,所述卸荷杆能与该试样孔紧密配合并能在外力作用下进退于卸荷孔和试样孔,针对岩石试样在一个竖直维度和相互垂直的两个水平维度上分别有外动力能对所述岩石试样施压。
[0005]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竖直维度的外动力采用单轴压缩试验机,所述岩爆诱发箱在顶部设有单轴压缩试验机的上压头进入孔,用于单轴压缩试验机的上压头能进入岩爆诱发箱内对岩石试样施压。所述立方体岩石试样的尺寸为100mm
×
100mm
×
100mm。
[0006]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两个水平面维度的外动力均采用高压油缸。
[0007]作为优选,所述试样孔为圆柱形孔,孔深为立方体岩石试样边长尺寸的0.5倍,孔内半径为试样半边长尺寸的2/5

2/7倍。
[0008]用本专利技术岩爆诱发装置进行岩爆诱发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采用圆柱形标准岩石试样,峰值强度为σ;
[0010]2)确定步骤1)所述岩石试样受竖直方向压力时该岩石试样在各阶段应力水平的应力值;
[0011]3)采用立方体岩石试样,该试样边长与步骤1)中圆柱形标准岩石试样的高度相等;
[0012]4)按照步骤2)所确定的各阶段应力水平的应力值,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水平维度上同时对所述立方体岩石试样施压,每次施压分别达到步骤2)所述各阶段应力水平的应力
值;
[0013]5)所述步骤4)每次施压分别达到各阶段应力值后,在竖直维度对立方体岩石试样施压直至岩石试样破坏,记录与各阶段应力水平相应的破坏应力;
[0014]6)将步骤3)所述立方体岩石试样放置于岩爆诱发箱,所述试样孔对着岩爆诱发箱上的卸荷孔,将卸荷杆穿入卸荷孔并挤入试样孔中;
[0015]7)对步骤3)所述立方体岩石试样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水平维度上施加压力分别至步骤2)所述的各阶段应力水平的应力值并保持稳定,再对该立方体岩石试样在竖直维度施加压力至步骤5)所述与各阶段应力水平相应的破坏应力的80%

95%并保持稳定,待所有施压稳定后迅速拔出卸荷杆,岩体发生岩爆。
[0016]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各阶段应力水平为弹性阶段的第一应力水平,中间阶段的第二应力水平、第三应力水平和第四应力水平,终止阶段的第五应力水平,其中第一应力水平的应力值为0.2σ,第二应力水平的应力值为0.375σ,第三应力水平的应力值为0.55σ,第四应力水平的应力值为0.725σ,第五应力水平的应力值为0.9σ,其中σ为步骤1)所述峰值强度σ。
[0017]本专利技术岩爆诱发装置及岩爆诱发的方法能够在实验室条件下重复再现岩爆现象,方便科研和工程人员直观认识岩爆机理,根据室内岩爆试验结果,能够预测不同复杂应力环境下岩爆发生的力学条件,为工程岩爆灾害的治理提供原始参考依据,有效降低了岩爆科研成本,提高了岩爆灾害研究效率。同时,本专利技术还能用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教学工作,在室内试验条件下即可观察到岩爆发生现象。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岩爆诱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沿A

A的剖面图;
[0020]图3是图1沿B

B的剖面图;
[0021]图4是岩爆诱发箱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岩爆诱发箱1、顶板11、底板12、前挡板13、上压头进入口14、卸荷孔15;卸荷杆2;
[0023]左侧高压油缸3、左侧高压油腔顶推压头31、左侧高压油腔注油泵32、左侧高压油管33;后侧高压油缸4、后侧高压油腔顶推压头41、后侧高压油腔注油泵42、后侧高压油管43;岩石试样5、岩石试样孔51;单轴压缩仪器的上压头I、下压盘II。
具体实施方案: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具体描述。
[0025]图1

图4反映了本专利技术岩爆诱发装置的具体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岩爆诱发装置包括岩爆诱发箱1、顶板11、底板12、前挡板13、上压头进入口14、卸荷孔15;卸荷杆2;左侧高压油缸3、左侧高压油腔顶推压头31、左侧高压油腔注油泵32、左侧高压油管33;后侧高压油缸4、后侧高压油腔顶推压头41、后侧高压油腔注油泵42、后侧高压油管43;岩石试样5、岩石试样孔51;单轴压缩仪器的上压头I、下压盘II。
[0026]其中岩爆诱发箱1包括顶板11、底板12、前挡板13,上压头进入口14设置在顶板11
上,卸荷孔15设置在前挡板13上并位于其几何中心。
[0027]岩石试样5为正立方体形状,在其前面几何中心开设有岩石试样孔51,该岩石试样孔内半径为岩石试样边长的2/5

2/7倍,在本实施例中岩石试样孔内半径为岩石试样边长的2/5,深度为岩石试样边长的0.5倍,岩石试样5放置在岩爆诱发箱1中,岩石试样孔51的内径与卸荷孔15的内径相同并对齐。
[0028]左侧高压油缸3和后侧高压油缸4均在岩爆诱发箱1内分别位于岩石试样5的左侧和后侧,左侧高压油腔顶推压头31能从左侧向岩石试样5施压,后侧高压油腔顶推压头41能从后侧对岩石试样5施压,
[0029]左侧高压油腔注油泵32经左侧高压油管33向左侧高压油缸3提供动力油,后侧高压油腔注油泵42经后侧高压油管43向后侧高压油缸4提供动力油。
[0030]将岩爆诱发箱1放置到单轴压缩仪器上,岩爆诱发箱1的底板12坐落在单轴压缩仪器的下压盘II上,单轴压缩仪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爆诱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岩爆诱发箱、立方体岩石试样、卸荷杆、所述岩爆诱发箱上具有卸荷孔、所述岩石试样上具有试样孔,所述卸荷杆能与该试样孔紧密配合并能在外力作用下进退于卸荷孔和试样孔,针对岩石试样在一个竖直维度和相互垂直的两个水平维度上分别有外动力能对所述岩石试样施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岩爆诱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维度的外动力采用单轴压缩试验机,所述岩爆诱发箱在顶部设有单轴压缩试验机的上压头进入孔,用于单轴压缩试验机的上压头能进入岩爆诱发箱内对岩石试样施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岩爆诱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方体岩石试样的尺寸为100mm
×
100mm
×
1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岩爆诱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水平面维度的外动力均采用高压油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岩爆诱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孔为圆柱形孔,孔深为立方体岩石试样边长尺寸的0.5倍,孔内半径为立方体岩石试样边长尺寸的2/5

2/7。6.一种用权利要求1

4之一所述岩爆诱发装置进行岩爆诱发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圆柱形标准岩石试样,峰值强度为σ;2)确定步骤1)所述岩石试样受竖直方向压力时该岩石试样在各阶段应力水平的应力值;3)采用立方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平刘智振韩东亚雍伟勋邓慧娟赵庆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