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成型烘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73377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粉成型烘干系统,包括:条状煤成型装置;成型煤多层烘干装置;条状煤成型装置的出料口与成型煤多层烘干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挤出机、喷淋装置和拨料柱的配合使用,实现将粉煤挤压成条形的目的;通过气流烘干机为机箱提供高温气体,并在机箱内使用自卸料式传送带,避免上下相邻的两个传送带左右交叉设置,不仅缩小了整机尺寸,降低了制造成本,还提高了烘干效率,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高效的特点。高效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粉成型烘干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粉成型及烘干
,是一种煤粉成型烘干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工业硅是以硅石为原料,以碳作为还原剂,在矿热炉内发生还原反应制得的。多年来,我国工业硅生产企业一直使用木炭作为还原剂,木炭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国家对森林的禁伐,使木炭的采购越来越困难,价格也大幅增加。目前部分工业硅生产企业开始使用精煤替代木炭,但是煤的灰分含量高,灰分中Fe2O3的含量高,无法直接用于工业硅生产。工业硅精炼时,只能除去Ca和Al,无法除去Fe,所以原料及还原剂的铁含量对产品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生产中需要先将煤粉进行磁选,除去其中的铁质,提升煤粉的质量,煤粉的透气性差,影响还原反应和气体排放,在用于工业硅生产时,需要将煤粉加工成一定形状的煤条或煤球,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煤粉成型烘干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粉成型烘干系统,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煤粉的透气性差,影响还原反应和气体排放的问题。
[0004]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煤粉成型烘干系统,包括:条状煤成型装置,包括壳体和挤出机;在壳体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储料斗,在储料斗的上部固定安装有给水管,给水管的左部位于储料斗的上部腔体内,在给水管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喷淋装置,在储料斗的下部腔体内通过轴承座安装有至少一个的转轴,在转轴上固定均布有拨料柱,在储料斗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转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在一起,在壳体的中部腔体内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挤出机,储料斗的下端位于挤出机的进料端的正上方;成型煤多层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和用于为烘干箱提供高温气体的气流烘干机,所述烘干箱包括机箱,机箱顶部设有进料口、机箱侧壁下部设有出料口,机箱内从上至下间隔设有若干个自卸料式传送带,最上层自卸料式传送带的进料端与进料口对应设置,对应出料口位置的最下层自卸料式传送带下方设有出料传送带,机箱内还设有第二驱动装置,自卸料式传送带与第二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机箱的底部设有进气管、顶部设有出气管,气流烘干机的出气口与进气管连接;条状煤成型装置的出料口与成型煤多层烘干装置的进料口连接。
[0005]进一步的,上述在挤出机的外侧有前低后高的U形下料槽,挤出机的出料端与U形下料槽的进料端相对应,对应U形下料槽位置的壳体上设置有出料口;挤出机为多孔挤出机;喷淋装置为喷头;在给水管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阀门和流量计;第一驱动装置为变频电机。
[0006]进一步的,上述自卸料式传送带包括两个前后间隔设置的环形轨道,对应每个环形轨道上部内侧均设有一内轨道,对应两个环形轨道之间设有若干个载料板,所述载料板
包括板体,对应两个内轨道位置的板体前后两端均转动安装有两个呈左右间隔设置的内滚轮,内滚轮滚动安装于内轨道上,对应环形轨道位置的前方内滚轮外侧同轴转动安装有外滚轮,外滚轮转动安装于环形轨道上并能沿环形轨道做环形运动,对应每个外滚轮外侧均转动安装有一连接片,每相邻两个外滚轮之间的连接片均通过铰接轴铰接在一起形成环形连接片组,对应后方连接片组上设有用于与传动链轮配合的环形链,所述内轨道包括第一水平段,第一水平段右端固定连接有V形段,V形段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水平段;环形轨道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水平段和下水平段,上水平段和下水平段左右两端通过弧形段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内轨道的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均与环形轨道上水平段呈相互平行设置;板体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设有两个固定安装在一起的孔板,两个孔板上的通孔呈相互交错分布;每层自卸料式传送带与机箱内壁之间可装有间隔板;进气管沿机箱的长度方向设置,进气管的内端面上设置多个进气口;出气管与机箱内部之间通过若干个连通管连通。
[0007]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挤出机、喷淋装置和拨料柱的配合使用,实现将粉煤挤压成条形的目的;通过气流烘干机为机箱提供高温气体,并在机箱内使用自卸料式传送带,避免上下相邻的两个传送带左右交叉设置,不仅缩小了整机尺寸,降低了制造成本,还提高了烘干效率,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08]本申请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附图1为条状煤成型装置的主视透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3中的自卸料式传送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附图4中A处载料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附图5中板体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09]图例:101为壳体,102为挤出机,103为储料斗,104为给水管,105为喷淋装置,106为轴承座,107为转轴,108为拨料柱,109为第一驱动装置,110为支架,111为U形下料槽,112为出料口,113为阀门,201为气流烘干机,202为机箱,203为进料口,204为第二驱动装置,205为出料传送带,206为进气管,207为出气管,208为内滚轮,209为外滚轮,210为连接片,211为铰接轴,212为环形链,213为上水平段,214为下水平段,215为弧形段,216为V形段,217为第二水平段,218为左侧板,219为右侧板,220为孔板,221为间隔板,222为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0]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1]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12]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煤粉成型烘干系统,包括条状煤成型装置和成型煤多层烘干装置,条状煤成型装置的出料口112与成型煤多层烘干装置的进料口203连接。
[0013]如附图1、2所示,条状煤成型装置包括壳体101和挤出机102;在壳体101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储料斗103,在储料斗103的上部固定安装有给水管104,给水管104的左部位于储料斗103的上部腔体内,在给水管104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喷淋装置105,在储料斗103的下部腔体内通过轴承座106安装有至少一个的转轴107,在转轴107上固定均布有拨料柱108,在储料斗10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装置109,第一驱动装置109的动力输出端与转轴107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在一起,在壳体101的中部腔体内通过支架110固定安装有挤出机102,储料斗103的下端位于挤出机102的进料端的正上方。挤出机102为现有公知公用。这样,通过挤出机102、喷淋装置105和拨料柱108的配合使用,实现将粉煤挤压成条形的目的,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方便了操作,提高了燃烧效率,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和煤资源的浪费。
[0014]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条状煤成型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2所示,在挤出机102的外侧有前低后高的U形下料槽111,挤出机10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粉成型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条状煤成型装置,包括壳体和挤出机;在壳体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储料斗,在储料斗的上部固定安装有给水管,给水管的左部位于储料斗的上部腔体内,在给水管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喷淋装置,在储料斗的下部腔体内通过轴承座安装有至少一个的转轴,在转轴上固定均布有拨料柱,在储料斗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转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在一起,在壳体的中部腔体内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挤出机,储料斗的下端位于挤出机的进料端的正上方;成型煤多层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和用于为烘干箱提供高温气体的气流烘干机,所述烘干箱包括机箱,机箱顶部设有进料口、机箱侧壁下部设有出料口,机箱内从上至下间隔设有若干个自卸料式传送带,最上层自卸料式传送带的进料端与进料口对应设置,对应出料口位置的最下层自卸料式传送带下方设有出料传送带,机箱内还设有第二驱动装置,自卸料式传送带与第二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机箱的底部设有进气管、顶部设有出气管,气流烘干机的出气口与进气管连接;条状煤成型装置的出料口与成型煤多层烘干装置的进料口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成型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在挤出机的外侧有前低后高的U形下料槽,挤出机的出料端与U形下料槽的进料端相对应,对应U形下料槽位置的壳体上设置有出料口;挤出机为多孔挤出机;喷淋装置为喷头;在给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郑兴东王环星王彦侠王奇奇王吉仓张涛漆增胜
申请(专利权)人:石河子市华新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