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判定机制砂亚甲蓝值是否合格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3270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判定机制砂亚甲蓝值是否合格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石粉与泥粉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性能不同,石粉相较于泥粉更有利于水泥净浆流动度增大,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设计待检机制砂粉料的水泥净浆流动度与亚甲蓝值为1.4的粉料水泥净浆作为基准流动度之比K为判定标准,K值大于或等于1则判定结果合格,K值小于1,则判定结果不合格。则判定结果不合格。则判定结果不合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判定机制砂亚甲蓝值是否合格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用机制砂的
,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判定机制砂亚甲蓝值是否合格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机制砂由岩石破碎而成,一般工程用机制砂与混凝土配制用碎石为同一母岩生产,经破碎、筛分、除粉后得到。机制砂的生产一般使用棒磨机、冲击式制砂机或反击式制砂机,破碎后会带入大量0.075mm以下粉料,包括母岩破碎产生的石粉以及破碎过程中混入的泥粉。自从2001年第一次把机制砂纳入国家标准中,其粉料含量就一直是评判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标准中把0.075mm以下的颗粒直接称为“石粉”,其含量即为“石粉含量”。国家标准根据机制砂的MB值(以MB值1.4g/kg来划分)来划分不同类别(I类、II类、II类)机制砂粉料含量的限值;2006年的相关规定,当MB值<1.4时,则判定是以石粉为主;当MB值≥1.4时,则判定为以泥粉为主的石粉;截至2011年,相关规定对机制砂相关质量指标的规定进行了更新,国家规定当MB值≤1.4g/kg时,各类别机制砂粉料含量的限值放宽到10%,而MB值>1.4g/kg时,机制砂的限值没有变化。
[0003]目前,不管是国标还是建标,传统的检验机制砂MB值的方法都是亚甲蓝法,用于判定机制砂吸附性能的指标,其原理是在机制砂的悬浮液中连续逐次加入亚甲蓝溶液,每次加亚甲蓝溶液后,过滤纸沾染试验检验游离染料的出现,以检查试样对染料溶液的吸附,当确认游离染料出现后,即可计算出MB值,表示为每千克试验粒级吸附的染料克数。
[0004]申请号为CN202111474536.6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区分机制砂中石粉含量与泥粉含量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a机制砂制备:机制砂料场均匀取样,烘干后通过四分法,通过筛分取≤0.75mm的颗粒备用;b纯石粉制备:将卵石、玄武岩、石灰石冲洗干净后压碎磨细,通过筛分取≤0.75mm的颗粒烘干后备用;c亚甲蓝溶液制备:根据GB/T14684

2001方法进行制备;d纯石粉亚甲蓝检测方法:根据JGJ/T318

2014方法进行试验;S2、本次试验以卵石石粉为主,取现生产并使用卵石破碎的机制砂;a对比样卵石石粉亚甲蓝MB值,称取≤0.75mm的卵石石粉50g。能够补充完善机制砂含泥量、“石粉”含量检测判定方法,有效控制泥土含量,充分利用“石粉”含量,提高机制砂质量控制应用水平,提高机制砂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技术方案仍然采用亚甲蓝法,检验机制砂石粉含量,采用亚甲蓝法检测涉及仪器设备较多,测量中需要用到的亚甲蓝溶液需要现场配置,有效期短,且检验周期长,影响检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快速判定机制砂亚甲蓝值是否合格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石粉与泥粉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性能不同,石粉相较于泥粉更有利于水泥净浆流动度增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设计待检机制砂粉料的水泥净浆流动度与MB值为1.4的粉料水泥净浆作为基准流动度之比K为判定标准,K值大于或
等于1则判定合格,反之则不合格。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判定机制砂亚甲蓝值是否合格的方法,根据所述
技术实现思路
的技术原理,首先,根据试验经验配制MB值为1.4的机制砂,其次通过石粉试验确定机制砂粉料在水泥净浆中的掺量,以配制MB值1.4的机制砂筛分中小于75μm粉料按试验确定的掺量水泥净浆流动度为基准流动度M0,然后,将待检机制砂筛分中小于75μm粉料按试验确定的掺量加入水泥净浆中,得到试验流动度M1,计算流动比K值,最后进行判定该机制砂样品的MB值是否合格;
[0008]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快速判定机制砂MB值是否合格,整个检验过程快速,无需使用到化学物质配合试验,充分利用机制砂小于75μm粉料中石粉和泥粉的对水泥净浆流动度影响的不同特性,完成整个技术过程。
[000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判定机制砂亚甲蓝值是否合格的方法,现有的技术方法中使用了对化学试剂,检验时间过长,沾染试验中色晕判定不确定性,且结果处理和分析难度大,因此区别于现有的技术方法,与本专利的技术特征可以对比发现,本申请在效率上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检验成本上也有大量的节省,理解、制作、操作、控制、使用更是十分简便,整个过程对人体和环境较现有技术方法都无害,最后的结果处理和分析比现有的技术方法更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流程图;
[0012]图2是现有技术亚甲蓝法结果判定表;
[0013]图3是本专利技术掺量试验结果表;
[0014]图4是本专利技术基准流动度试验结果表;
[0015]图5是本专利技术试验分组编号表;
[0016]图6是本专利技术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结果表;
[0017]图7是本专利技术流动比计算结果表;
[0018]图8是机制砂石粉含量试验结果表;
[0019]图9是亚甲蓝MB值验证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002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现有技术以《建筑用砂》(GB/T 14684

2011)中机制砂石粉含量与MB值检验方法。
[0023]现有技术的判定方法如下:
[0024]1、石粉含量与MB值需要的材料和仪器:
[0025]1.1亚甲蓝:(C16H18CIN3S
·
3H2O)含量≥95%;
[0026]1.2定量滤纸(快速)。
[0027]1.3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
±
5)℃;
[0028]1.4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及称量100g、感量0.01g各一台;
[0029]1.5方孔筛:孔径为75μm.1.18mm和2.36mm的筛各一只;
[0030]1.6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
[0031]1.7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个;
[0032]1.8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600
±
60)r/min],直径(75
±
10)mm;
[0033]1.9定时装置:精度1s;
[0034]1.10玻璃容量瓶:1L;
[0035]1.11温度计:精度1C;
[0036]1.12玻璃棒:2支(直径8mm,长300mm);
[0037]1.13搪瓷盘、毛刷、1000mL烧杯等。
[0038]2、检验步骤:
[0039]2.1石粉含量检验
[0040]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判定机制砂亚甲蓝值是否合格的方法,包括鼓风干燥箱、摇筛机、水泥净浆搅拌机和称量工具电子天平,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S1:水泥净浆中粉料掺量确定,称取300g水泥,采用内掺法,以0%、5%、10%、15%、20%、25%、30%、35%加入石粉对比试验,对比试验分别加入105g蒸馏水,在水泥净浆搅拌机内搅拌;混合搅拌产生水泥净浆,将水泥净浆注入截锥圆模内,用刮刀刮平,将截锥圆模按垂直方向提起,同时开启秒表计时,任水泥净浆在玻璃板上流动30s,用游标卡尺量取流淌部分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最大直径,取平均值作为水泥净浆流动度;S2:基准流动度的确定,配制基准机制砂,电子天平称取配置好的基准机制砂试样500g,并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上进行筛分,所述套筛包括筛底,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筛10min,取出筛底倒入瓷盘中,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收集到基准机制砂粉料质量500g为止;称取45g基准机制砂粉料,按照步骤S1测定水泥净浆流动度,得到基准流动度M0;S4:试验机制砂的底料准备,从现场机制砂料仓取样,以底、中、顶每个部位为一组,每组取样相同份数并分别编号,每份20kg;S5:试验机制砂流动度的确定,在试验室条件下把试验机制砂烘干后按照步骤S2收集粉料,各称取45g试验机制砂粉料,按照步骤S1测定水泥净浆流动度M1;S6:流动度比的计算,根据步骤S2和步骤S5得到基准流动度M0和水泥净浆流动度M1,根据公式K=M1/M0,计算得出流动比;S7:结果的判定,判定每份试验机制砂,流动度比小于1,判定不合格,其余流动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安陈建申朱江王长勇高智陈豪熊丙国谭立江邓明华雷春梅邓如丽王剑陈先林王江张家均岑健杨德斌于明晋兆贵罗颖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