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型森林火箭灭火弹弹头机械触发引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276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型森林火箭灭火弹弹头机械触发引信,利用灭火弹头部空间,外形大致呈截锥形,用于起爆森林火箭灭火弹中心爆管进而抛出灭火剂,包括保护帽、引信体、碰击发火模块、离心保险模块、转子座模块、后坐销保险模块、后坐保险机构模块、保险杆保险模块和惯性发火模块。利用手工操作、后坐、旋转和迎面气流解除保险,利用解除保险时间窗和故障保险等原理确保引信在弹丸主动段前不解除保险,能够实现弱发射环境下的安全性设计,满足GJB373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型森林火箭灭火弹弹头机械触发引信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消防灭火
,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型森林火箭灭火弹弹头机械触发引信。

技术介绍

[0002]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当前气候变化导致森林火灾多发,这为森林防火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如何对森林火灾进行高效、安全扑救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森林火箭灭火弹作为一种可以远距离投射的灭火装置,可极大地提高灭火效率,减少人员伤亡。但目前所使用的森林灭火弹引信,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1521001707.0所述的森林灭火弹引信,设计上无安全和解除保险装置,相当于1个世纪前的古老引信,不满足现代引信安全性设计标准GJB373B

2019《引信安全性设计准则》的基本要求,一旦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有一发引信因电磁干扰、机械冲击、高温烘烤等外界刺激意外发火,就会引爆所配灭火弹灭火战斗部的中心爆管,继而殉爆相邻灭火弹(战斗部中心爆管和火箭发动机装药),因此存在比森林火灾后果还要严重的意外爆炸灾难隐患。此外,该引信采用机电原理,贮存寿命比机械触发引信短,成本比机械触发引信高,该引信无自失效、绝火和爆炸物处理特性,一旦引信瞎火遗留下未爆弹药,特别是在森林火场中,会有很大的意外爆炸隐患。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安全型的森林火箭灭火弹引信,使其既能保证在其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发生引信意外发火的事故,又能保证瞎火后形成的未爆弹药的爆炸物处理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型森林火箭灭火弹弹头机械触发引信,既能保证在其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意外爆炸事故,又能保证瞎火后形成的未爆弹药的爆炸物处理安全性。
[0004]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安全型森林火箭灭火弹弹头机械触发引信,包括保护帽、引信体、碰击发火模块、离心保险模块、转子座模块、后坐销保险模块、后坐保险机构模块、保险杆保险模块、两套惯性发火模块和三套离心保险模块;自引信体顶面沿其中心轴线向下开有第一阶梯孔,依次为第一阶孔、第二阶孔、第三阶孔、第四阶孔、第五阶孔、第六阶孔、第七阶孔和第八阶孔;引信体的外侧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三个第二阶梯孔,第二阶梯孔连通第六阶孔,且第二阶梯孔的中轴线与第一阶梯孔的中轴线夹角为90
°
;引信体的外侧壁沿径向还设有一个连通其第八阶孔的第三阶梯孔,第三阶梯孔的中轴线与第一阶梯孔的中轴线夹角为90
°
,引信体底部沿轴向偏心设置一个连通其第三阶梯孔的第四阶梯孔;引信体外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6个开口方向倾斜向上的第一通孔,所述6个第一通孔与引信体的第五阶孔连通,且第一通孔的中轴线与第一阶梯孔的中轴线夹角为45
°
~80
°
;所述引信体头部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6个第一轴向盲孔,且每个第一轴向盲孔与一个第一通孔连通,同时每一对相互连通的第一轴向盲孔和第一通孔的轴线与引信体轴线
共面;碰击发火模块设置在引信体的第一阶梯孔内,离心保险模块设置在引信体的第二阶梯孔内,转子座模块设置在引信体第八阶孔内,后坐销保险模块设置在转子座模块内,后坐保险机构模块设置在引信体的第四阶梯孔内,保险杆保险模块设置在引信体的第三阶梯孔内;引信体上还设有两个开口端连通第八阶孔的第二轴向盲孔,第二轴向盲孔平行于第七阶孔,第二轴向盲孔位于转子座模块上方,且第二轴向盲孔设置方位远离第二阶梯孔,第二轴向盲孔不与第二阶梯孔干涉,每一个第二轴向盲孔内设有一套惯性发火模块;保护帽套在引信体的外侧。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显著优点是:(1)应用解除保险时间窗和故障保险原理,通过多种保险机构与解除保险机构有机组合,实现了弱环境下引信的安全性设计,全面满足GJB373B

2019《引信安全性设计准则》标准的相关要求。
[0006](2)设有擦地炸发火功能,提高了作用可靠性。
[0007](3)具有绝火功能,有助于未爆弹药的爆炸物处理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安全型森林火箭灭火弹弹头机械触发引信实施例结构沿轴线剖面剖视图。
[000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安全型森林火箭灭火弹弹头机械触发引信的仰视图。
[001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安全型森林火箭灭火弹弹头机械触发引信的G

G剖面剖视图。
[001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安全型森林火箭灭火弹弹头机械触发引信的C

C剖面剖视图。
[001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安全型森林火箭灭火弹弹头机械触发引信的A

A剖面剖视图。
[0013]图6为本专利技术安全型森林火箭灭火弹弹头机械触发引信的D

D剖面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安全型森林火箭灭火弹弹头机械触发引信的B

B剖面剖视图。
[0014]图8为本专利技术安全型森林火箭灭火弹弹头机械触发引信的H

H剖面剖视图。
[0015]图9为本专利技术安全型森林火箭灭火弹弹头机械触发引信的保险杆保险模块的具体零部件结构示意图。
[0016]图10本专利技术安全型森林火箭灭火弹弹头机械触发引信的后坐保险机构模块的具体零部件结构示意图。
[0017]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安全型森林火箭灭火弹弹头机械触发引信的转子的等轴测图。
[0018]图中,1是保护帽、2是引信体、3是碰击发火模块、4是离心保险模块、5是转子座模块、6是后坐销保险模块、7是保险杆保险模块、8是后坐保险机构模块、9是惯性发火模块;31是防潮片、32是撞杆、33是撞杆簧、34是挡圈、35是火帽杆簧、36是火帽杆、37是第一针刺火帽、41是挡螺、42是离心销、43是离心簧、51是底螺、52是传爆管、53是隔爆机构、61是后坐销、62是后坐簧、63是垫片、71是保险杆、72是解保簧、73是螺圈、74是钢垫圈、75是橡胶圈、81是保险销、82是套管、83是保险簧、84是簧套、85是封底压螺、86是簧芯、91是惯性触发机构、92是开孔压螺;52是传爆管、531是转子座、532是转子、533是转子盖、534是定位销、535是螺钉、536是第一击针、537是止转销、538是扭簧、539是火焰雷管、911是第二击针、912是击针簧、913是第二针刺火帽、914是火帽座、915是击发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地描述中,“多个”地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型森林火箭灭火弹弹头机械触发引信,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帽(1)、引信体(2)、碰击发火模块(3)、转子座模块(5)、后坐销保险模块(6)、保险杆保险模块(7)、后坐保险机构模块(8)、两套惯性发火模块(9)和三套离心保险模块(4);自引信体(2)顶面沿其中心轴线向下开有第一阶梯孔,依次包括第一阶孔、第二阶孔、第三阶孔、第四阶孔、第五阶孔、第六阶孔、第七阶孔和第八阶孔;引信体(2)的外侧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三个第二阶梯孔,第二阶梯孔连通第六阶孔,且第二阶梯孔的中轴线与第一阶梯孔的中轴线夹角为90
°
;引信体(2)的外侧壁沿径向还设有一个连通其第八阶孔的第三阶梯孔,第三阶梯孔的中轴线与第一阶梯孔的中轴线夹角为90
°
,引信体(2)底部沿轴向偏心设置一个连通其第三阶梯孔的第四阶梯孔;引信体(2)外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6个开口方向倾斜向上的第一通孔,所述6个第一通孔与引信体(2)的第五阶孔连通,且第一通孔的中轴线与第一阶梯孔的中轴线夹角为45
°
~80
°
;所述引信体(2)头部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6个第一轴向盲孔,且每个第一轴向盲孔与一个第一通孔连通,同时每一对相互连通的第一轴向盲孔和第一通孔的轴线与引信体(2)轴线共面;碰击发火模块(3)设置在引信体(2)的第一阶梯孔内,离心保险模块(4)设置在引信体(2)的第二阶梯孔内,转子座模块(5)设置在引信体(2)第八阶孔内,后坐销保险模块(6)设置在转子座模块(5)内,后坐保险机构模块(8)设置在引信体(2)的第四阶梯孔内,保险杆保险模块(7)设置在引信体(2)的第三阶梯孔内;引信体(2)上还设有两个开口端连通第八阶孔的第二轴向盲孔,第二轴向盲孔平行于第七阶孔,第二轴向盲孔位于转子座模块(5)上方,且第二轴向盲孔设置方位远离第二阶梯孔,第二轴向盲孔不与第二阶梯孔干涉,每一个第二轴向盲孔内设有一套惯性发火模块(9);保护帽(1)套在引信体(2)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型森林火箭灭火弹弹头机械触发引信,其特征在于:碰击发火模块(3)包括防潮片(31)、撞杆(32)、撞杆簧(33)、挡圈(34)、火帽杆簧(35)、火帽杆(36)和第一针刺火帽(37),其中,防潮片(31)位于引信体(2)的第一阶孔内,撞杆(32)和撞杆簧(33)均位于第二阶孔内,挡圈(34)位于第三阶孔内,并通过第三阶孔与第四阶孔之间的台阶面限位;火帽杆簧(35)位于第四阶孔内,火帽杆(36)位于第四阶孔、第五阶孔、第六阶孔、第七阶孔和第八阶孔内,火帽杆(36)头部通过第四阶孔与第五阶孔之间的台阶面限位;撞杆(32)由自上而下直径递减的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构成,第一圆柱直径大于第二圆柱的直径,第一圆柱的圆周外壁上开有一圈凹槽;撞杆簧(33)套在撞杆(32)的第二圆柱上,一端抵在第一圆柱下端环面,另一端抵在挡圈(34)上端面,火帽杆簧(35)一端抵在挡圈(34)的底面,另一端抵在火帽杆(36)顶面,撞杆簧(33)和火帽杆簧(35)均处于预压状态;火帽杆(36)由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三圆柱、第四圆柱、第五圆柱、第六圆柱和第七圆柱构成,第四圆柱与第五圆柱交连处设有圆角,第五圆柱与第六圆柱交连处也设有圆角,第六圆柱上设有环槽,离心保险模块(4)伸入该环槽实现离心保险;第六圆柱与第七圆柱间设有锥台,第七圆柱底部输出端朝下装有第一针刺火帽(37)并伸入转子座模块(5)的轴向通贯槽内作为触发发火的首发爆炸元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型森林火箭灭火弹引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阶梯孔为自外向内直径递减的三阶通孔,依次为第九阶孔、第十阶孔和第十一阶孔;离心保险模块(4)包括离心销(41)、挡螺(42)和离心簧(43),离心簧(43)套在离心销(41)上并预压进第十阶孔内;离心销(30)头部设有一个环形凸台,用于配合第十阶孔与第十一阶孔之间的台
阶面实现限位,内端头为圆柱形,内端头伸入第六阶孔内;位于第九阶孔内的挡螺(42)固定在离心销(30)的外端用于对离心销(30)沿引信径向实现约束,离心销(30)外端头为半球形,与保护帽(1)内壁接触并由其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全型森林火箭灭火弹弹头机械触发引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座模块(5)包括底螺(51)、隔爆机构(53)和两个传爆管(52),两个传爆管(52)口部相向叠落于隔爆机构(53)中心底部,隔爆机构(53)通过底螺(51)固定在第一阶梯孔底部的第八阶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安全型森林火箭灭火弹弹头机械触发引信,其特征在于:隔爆机构(53) 包括转子座(531)、转子(532)、转子盖(533)、第一击针(536)、止转销(537)、扭簧(538)、火焰雷管(539)、两个定位销(534)和两颗螺钉(535);引信体(2)沿轴向偏心设有两个开口端连通第八通孔的第三轴向盲孔,定位销(534)顶端压入第三轴向盲孔,下端向下穿过转子盖(533)并伸入转子座(531)预设盲孔内,防止转子座(531)相对于引信体(2)转动,以实现方向定位;转子座(531)下方套有与引信体(2)螺纹连接的底螺(51),将隔爆机构(53)和传爆管(52)固定在引信体(2)内;在转子座(531)顶面中心开有第五阶梯孔,自上而下为第十八阶孔和第十九阶孔,转子(532)设置在第五阶梯孔内,转子(532)的转轴向上伸出转子盖(533),转子盖(533)位于转子(532)主体的顶面;转子座(531)底部沿轴向偏心开有第二通孔;转子座(531)底部沿轴向偏心开有自下而上直径依次递减的第六阶梯孔,依次为第二十阶孔、第二十一阶孔和第二十二阶孔,后坐销保险模块(6)设置在第六阶梯孔内;第二通孔与第六阶梯孔平行;转子座(531)底部沿引信体(2)中心轴线向上开有第四轴向盲孔,传爆管(52)设置在第四轴向盲孔内;转子座(531)外侧面沿径向开有连通第十八阶孔和第二十二阶孔的第三通孔,保险杆保险模块(7)前部设置在第三通孔内;转子(532)由自上而下的第八圆柱、第九圆柱、第十圆柱、第十一圆柱和第十二圆柱构成,第八圆柱穿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雨时徐浩茗闻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