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恢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264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呼吸恢复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恢复器。其包括气囊组和呼吸罩,所述呼吸罩包括内囊和外囊,所述外囊设置在内囊外,外囊的外沿与内囊外表面缝合后在二者之间形成适应腔室。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外囊的复位迫使外界空气进入进气件,再由进气件进入适应腔室,此时适应腔室利用进入的空气弥补内囊被压缩形成的空间,因此,在下次按压时,只需按压首次按压的距离就能够使恢复腔室内的氧气被挤出,以解决多次按压后内囊瘪了就很难将剩余氧气挤出的问题。瘪了就很难将剩余氧气挤出的问题。瘪了就很难将剩余氧气挤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恢复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呼吸恢复器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恢复器。

技术介绍

[0002]简易呼吸囊又称人工呼吸器或加压给氧气囊,是进行人工通气的简易工具。与口对口呼吸比较供氧浓度高,且操作简便。尤其是病情危急,来不及气管插管时,可利用加压面罩直接给氧,使病人得到充分氧气供应,改善组织缺氧状态,起到呼吸恢复的作用。
[0003]但是经过多次挤压后呼吸囊就会瘪掉,瘪掉后下次需要进行更深的按压,这样不仅操作不方便,而且后面呼吸囊内的氧气也很难再挤出了,为此,亟需提出一种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恢复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恢复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恢复器,包括气囊组和呼吸罩,所述呼吸罩包括内囊和外囊,所述外囊设置在内囊外,外囊的外沿与内囊外表面缝合后在二者之间形成适应腔室,其中:适应腔室的一侧设置有进气件,内囊被压缩后,外囊复位通过进气件吸入外界空气,通过空气填充内囊被压缩扩大的空间。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囊包括柔性部和硬质部,所述硬质部设置在柔性部的两端,两端的柔性部和硬质部密封形成恢复腔室,恢复腔室内填充氧气。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呼吸罩与柔性部其中一侧的硬质部之间设置有呼吸阀,所述呼吸罩通过呼吸阀与恢复腔室连通。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部另一侧的硬质部外设置有握持板。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件包括进气管和空气单向限制组件,所述空气单向限制组件设置在进气管内用于限制适应腔室内空气的排出。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囊远离进气管的一侧设置有排气件,所述排气件包括排气管和空气单向限制组件,所述空气单向限制组件设置在排气管内用于限制适应腔室内空气的进入。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外壁上均开设有流通孔,且进气管和排气管的外端设置有封板,所述空气单向限制组件包括限制环、密封盘、滑管、滑柱和弹簧,所述滑管和滑柱滑动连接,所述滑管的端部与封板固定连接,所述滑柱的端部与密封盘固定连接,所述封板和密封盘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固定,其中:所述进气管内的限制环设置在密封盘靠近流通孔的一侧;所述排气管内的限制环设置在密封盘远离流通孔的一侧,所述排气管外端的外部设置有封帽,所述封帽内侧对应流通孔的位置设置有限制突起。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该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恢复器中,通过外囊的复位迫使外界空气进入进气件,再由进气件进入适应腔室,此时适应腔室利用进入的空气弥补内囊被压缩形成的空间,因此,在下次按压时,只需按压首次按压的距离就能够使恢复腔室内的氧气被挤出,以解决多次按压后内囊瘪了就很难将剩余氧气挤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侧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的B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的A处结构放大图。
[0014]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100、气囊组;110、内囊;111、柔性部;112、硬质部;120、外囊;130、握持板;140、呼吸阀;200、呼吸罩;300、进气件;310、进气管;311、限制环;312、密封盘;313、滑管;314、滑柱;315、弹簧;316、流通孔;317、封板;400、排气件;410、排气管;411、封帽;4111、限制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7]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8]请参阅图1

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恢复器,包括气囊组100和呼吸罩200,通过呼吸罩200配合气囊组100将氧气挤入患者口腔内,具体的,呼吸罩200包括内囊110和外囊120,外囊120设置在内囊110外,外囊120的外沿与内囊110外表面缝合后在二者之间形成适应腔室,其中:适应腔室的一侧设置有进气件300,内囊110被压缩后,外囊120复位通过进气件300吸入外界空气,通过空气填充内囊110被压缩扩大的空间,也就是说当内囊110内部的恢复腔室将氧气挤出后,内囊110受到压强的作用是无法恢复原状的,但是外囊120采用弹性结构的设置,通过外囊120的复位迫使外界空气进入进气件300,再由进气件300进入适应腔室,此时适应腔室利用进入的空气弥补内囊110被压缩形成的空间,因此,在下次按压时,只需按压首次按压的距离就能够使恢复腔室内的氧气被挤
出,以解决多次按压后内囊110瘪了就很难将剩余氧气挤出的问题。
[0019]本实施例中,内囊110包括柔性部111和硬质部112,硬质部112设置在柔性部111的两端,通过硬质部112保证内囊110整体的稳定性,而柔性部111是实现对柔性部111和硬质部112密封形成恢复腔室的压缩,并且恢复腔室内填充有氧气。
[0020]进一步的,呼吸罩200与柔性部111其中一侧的硬质部112之间设置有呼吸阀140,呼吸罩200通过呼吸阀140与恢复腔室连通,而且呼吸阀140是单向阀,使恢复腔室内的氧气只能排出至呼吸罩200内,避免外界空气通过呼吸罩200流入恢复腔室。
[0021]具体的,柔性部111另一侧的硬质部112外设置有握持板130,通过硬质部112维持内囊110的整体形状,再配合握持板130对整个恢复器进行提拿。
[0022]值得说明的是,进气件300包括进气管310和空气单向限制组件,空气单向限制组件设置在进气管310内用于限制适应腔室内空气的排出;内囊110远离进气管310的一侧设置有排气件400,排气件400包括排气管410和空气单向限制组件,空气单向限制组件设置在排气管410内用于限制适应腔室内空气的进入,排气件400主要用在恢复腔室内氧气的填充上,因为当恢复腔室填充氧气时,瘪的内囊110会恢复,而适应腔室内的空气就需要通过排气管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恢复器,包括气囊组(100)和呼吸罩(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罩(200)包括内囊(110)和外囊(120),所述外囊(120)设置在内囊(110)外,外囊(120)的外沿与内囊(110)外表面缝合后在二者之间形成适应腔室,其中:适应腔室的一侧设置有进气件(300),内囊(110)被压缩后,外囊(120)复位通过进气件(300)吸入外界空气,通过空气填充内囊(110)被压缩扩大的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恢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囊(110)包括柔性部(111)和硬质部(112),所述硬质部(112)设置在柔性部(111)的两端,两端的柔性部(111)和硬质部(112)密封形成恢复腔室,恢复腔室内填充氧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恢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罩(200)与柔性部(111)其中一侧的硬质部(112)之间设置有呼吸阀(140),所述呼吸罩(200)通过呼吸阀(140)与恢复腔室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恢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部(111)另一侧的硬质部(112)外设置有握持板(13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恢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件(300)包括进气管(310)和空气单向限制组件,所述空气单向限制组件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亚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