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护理相关,特别是涉及了一种新型护垫。
技术介绍
1、压疮,临床上常称为褥疮,是因长期局部受压,引起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低氧、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软组织坏死。近年来“褥疮”一词逐渐被“压疮”或“压力性溃疡”所替代。压疮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问题,是护理工作需攻克的“难题”。
2、如中国技术专利(cn212913653u)公开了防压疮气垫床垫,其中记载了:“第一充放气电路和第二充放气电路实现第一层气垫上不同区域的放气和充气,从而避免患者身体的局部长时间受到压引发的压疮”,还记载了:“现有的气垫床采用的形式通常是一整张气囊构成的气垫床,这种气垫床整体的透气性差,预防压疮的效果有限”。
3、综合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利用气垫床垫避免患者身体的局部长时间受到压引发的压疮,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气垫是平铺放置于床上的,在使用过程中,缺少对气垫的固定,使气垫容易移位,影响使用效果,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防压疮装置,为解决上述专利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护垫,通过限位件的结构设计,使得装置使用时,架主体可通过限位件与床体两侧边缘进行固定,有效减少了使用过程中,气垫板发生位移现象,确保装置不会发生偏移,保证装置的使用效果。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护垫,其应用于防压疮。
4、所述
5、架主体,所述架主体的中部设置有气垫板,所述气垫板的四个端角均通过固定件与架主体可拆卸连接;
6、限位件,其设置在所述架主体端部的位置处,用于架主体的移动限位;
7、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一端通过合页与架主体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套筒的另一端插接连接有伸缩杆,所述固定套筒端部与伸缩杆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固定旋钮,用于伸缩杆的移动限位,所述伸缩杆可收入固定套筒内部,所述伸缩杆远离固定套筒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夹板。
8、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新型护垫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垫板的上端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的数量为若干。
9、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新型护垫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架主体的内侧固定有多个托板,所述托板用于气垫板的支持,所述架主体内侧且位于四个端角位置处的托板上端均固定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气垫板插接连接,所述固定件与定位柱螺纹连接。
10、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新型护垫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栓,所述固定栓的下端与定位柱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栓的上端扣合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的上表面设置为弧面。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
12、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护垫,通过限位件的结构设计,使得装置使用时,架主体可通过限位件与床体两侧边缘进行固定,有效减少了使用过程中,气垫板发生位移现象,确保装置不会发生偏移,保证装置的使用效果。
13、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护垫,通过架主体、气垫板的连接结构设计,使得装置可根据使用需求更换不同形状的气垫板,也使得气垫板的清理较为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护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板(2)的上端设置有气囊(12),所述气囊(12)的数量为若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主体(1)的内侧固定有多个托板(10),所述托板(10)用于气垫板(2)的支持,所述架主体(1)内侧且位于四个端角位置处的托板(10)上端均固定有定位柱(11),所述定位柱(11)与气垫板(2)插接连接,所述固定件(3)与定位柱(11)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包括固定栓(13),所述固定栓(13)的下端与定位柱(11)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栓(13)的上端扣合有防护盖(14),所述防护盖(14)的上表面设置为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护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板(2)的上端设置有气囊(12),所述气囊(12)的数量为若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主体(1)的内侧固定有多个托板(10),所述托板(10)用于气垫板(2)的支持,所述架主体(1)内侧且位于四个端角位置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娜,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