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细旦薄透无感内衣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255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细旦薄透无感内衣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合成纤维长丝和人造纤维长丝为原料,先将合成纤维长丝和人造纤维长丝纺成超细的复合纱,再将复合纱线经针织工艺纺制成薄透面料。该面料结合了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两种类型纤维的优点,制得的面料薄透、吸湿透气性和弹性好,顶破力强,适用于制作内衣,舒适贴身、无束缚感。无束缚感。无束缚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细旦薄透无感内衣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服装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超细旦薄透无感内衣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内衣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因此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现代人不仅重视内衣所具有的健康性与透气舒适性,也重视内衣的美感。在采用健康舒适的面料基础上,还会追求内衣的超薄感,穿上后舒适贴身、无任何束缚感。
[0003]超薄面料需要以超细纱线作为原料,如果以短纤维作为原料,牵伸过度纱线可能发生断裂,从而限制了纱线的细度。另外如果采用表面较光滑的纤维原料,纤维间抱合力差,会导致纱线成型效果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细旦薄透无感内衣面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内衣面料采用合成纤维长丝和人造纤维长丝作为原料,制得的面料薄透、舒适贴身、无束缚感,吸湿透气性和弹性好,顶破强力高,适用于制作内衣。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超细旦薄透无感内衣面料,包括如下原料纺制而成:合成纤维长丝和人造纤维长丝;
[0007]所述合成纤维长丝包括聚氨基甲酸酯纤维长丝;
[0008]所述人造纤维长丝包括竹浆粘胶长丝、大豆蛋白纤维长丝。
[0009]优选地,所述聚氨基甲酸酯纤维长丝、竹浆粘胶长丝、大豆蛋白纤维长丝的根数比为1:1:1。
[0010]优选地,所述聚氨基甲酸酯纤维长丝、竹浆粘胶长丝、大豆蛋白纤维长丝的细度均为10
r/>20D;
[0011]各长丝中的单纤数均为12

24F;
[0012]D是细度的衡量单位DENIER(旦尼尔)的缩写,表示长丝的细度;F是filament的缩写,表示一根长丝中单纤的数量。
[0013]一种超细旦薄透无感内衣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014]S1.取聚氨基甲酸酯纤维长丝、竹浆粘胶长丝和大豆蛋白纤维长丝;
[0015]S2.将聚氨基甲酸酯纤维长丝、竹浆粘胶长丝和大豆蛋白纤维长丝纺成复合纱线;
[0016]S3.将复合纱线纺成面料。
[0017]优选地,使用复合纱线成型装置将聚氨基甲酸酯纤维长丝、竹浆粘胶长丝和大豆蛋白纤维长丝纺成复合纱线,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8]S21、将聚氨基甲酸酯纤维长丝、竹浆粘胶长丝和大豆蛋白纤维长丝同时自上而下以倾斜的方式向中间汇集,在第一汇集的区域形成长丝汇集段;等离子体喷嘴以上下往复
运动的方式绕着长丝汇集段的外侧转动,从等离子体喷嘴喷出的等离子体喷射在长丝汇集段上,进行长丝汇集段表面活化处理;
[0019]长丝汇集的区域为第一汇集的区域;
[0020]S22、对表面活化处理后的长丝汇集段进行捻线处理,得到初捻纱线段;
[0021]S23、对初捻纱线段进行蒸纱处理,得到蒸纱后的初捻纱线段;
[0022]S24、将多个蒸纱后的初捻纱线段引线集中,并同时自上而下以倾斜的方式向中间汇集,在第二汇集的区域形成蒸纱后的初捻纱线段汇集段,等离子体喷嘴以上下往复运动的方式绕着蒸纱后的初捻纱线段汇集段的外侧转动,从等离子体喷嘴喷出的等离子体喷射在蒸纱后的初捻纱线段汇集段上,进行蒸纱后的初捻纱线段汇集段表面活化处理;
[0023]蒸纱后的初捻纱线段汇集的区域为第二汇集的区域;
[0024]S25、将表面活化处理后的初捻纱线段汇集段,进行捻线处理形成复合纱线段;
[0025]S26、复合纱线段进行蒸纱处理,得到蒸纱后的复合纱线段;
[0026]S27、各段长丝汇集段按照S21

S26的方式顺次连续处理,得到复合纱线;
[0027]其中S22中得到的初捻纱线段的形式为氨纶合捻纱。
[0028]优选地,等离子体喷嘴为两组;
[0029]在S21中,一组等离子体喷嘴绕着长丝汇集段的外侧转动,从等离子体喷嘴喷出的等离子体喷射在长丝汇集段的外侧表面上;另一组等离子体喷嘴绕着长丝汇集段的内侧转动,从等离子体喷嘴喷出的等离子体喷射在长丝汇集段的内侧表面上;
[0030]在S24中,一组等离子体喷嘴绕着蒸纱后的初捻纱线段汇集段的外侧转动,从等离子体喷嘴喷出的等离子体喷射在蒸纱后的初捻纱线段汇集段的外侧表面上;另一组等离子体喷嘴绕着蒸纱后的初捻纱线段汇集段的内侧转动,从等离子体喷嘴喷出的等离子体喷射在蒸纱后的初捻纱线段汇集段的内侧表面上。
[0031]优选地,所述S21

S23中,多组聚氨基甲酸酯纤维长丝、竹浆粘胶长丝和大豆蛋白纤维长丝同时处理,形成多个蒸纱后的初捻纱线段。
[0032]优选地,复合纱线成型装置还包括定半圆气囊与动半圆气囊,定半圆气囊与动半圆气囊形成一个密闭的气腔,等离子体喷嘴与密闭的气腔连通且设置在动半圆气囊上,动半圆气囊相对于定半圆气囊转动而带动等离子体喷嘴转动。
[0033]优选地,使用纬编针织工艺将复合纱纺织成面料;
[0034]纺得的面料的克重为50

55g/m2。
[00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6]本专利技术采用聚氨基甲酸酯纤维长丝、竹浆粘胶长丝、大豆蛋白纤维长丝作为原料,由于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即氨纶,具有手感柔软平滑、弹性好、穿着舒适、体贴合身等特点,竹浆粘胶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和爽滑、丝绒般的手感,大豆蛋白纤维长丝具有导湿透气,亲肤性和抑菌性好,且具有羊绒般的手感和丝般的光泽,三种纤维配合使用,可以综合各纤维的优点,使面料具有柔软、贴身、透气、弹性好等特点;
[0037]相较于用短纤维作为原料,需要先将短纤维纺成粗纱,再将粗纱经牵伸、加捻等工艺纺成细纱,粗纱牵伸至一定程度时容易发生断裂,难以实现纱线的超细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原料均为超细的长丝结构,长丝容易实现细度为10D、甚至小于10D的超细旦结构,将超细旦长丝纺成复合纱线,容易实现超细旦薄透面料的制备;同时克服了由于采用短纤维纺成的纱
线制备的面料,在使用过程中因摩擦使短纤维脱落而容易引起起毛、起球等问题;
[0038]本专利技术中聚氨基甲酸酯纤维长丝、竹浆粘胶长丝、大豆蛋白纤维长丝形成的初捻纱为氨纶合捻纱,综合了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弹性和竹浆粘胶长丝、大豆蛋白纤维长丝的强力,以初捻纱纺成的复合纱线具有强力高,弹性好的特点,加之使用纬编针织工艺,纺得的面料具有弹性好、顶破力强的特点;
[0039]由于长丝表面较为光滑,长丝间抱合力较差,在纺制复合纱线的过程中,首先使用等离子体对长丝进行表面活化处理,改善了长丝表面的粗糙度,进而提高长丝间的抱合力,制得的初捻纱的成型度高,初捻纱经过蒸纱处理,起到热定型和松弛的效果,纱线的捻度得到稳定;然后对初捻纱进行同样的表面活化处理和蒸纱处理,能提高初捻纱之间的抱合力,以及稳定复合纱线的捻度,制得的复合纱线成型度好,结构稳定、强度高。
附图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细旦薄透无感内衣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原料纺制而成:合成纤维长丝和人造纤维长丝;所述合成纤维长丝包括聚氨基甲酸酯纤维长丝;所述人造纤维长丝包括竹浆粘胶长丝、大豆蛋白纤维长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细旦薄透无感内衣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基甲酸酯纤维长丝、竹浆粘胶长丝、大豆蛋白纤维长丝的根数比为1: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细旦薄透无感内衣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基甲酸酯纤维长丝、竹浆粘胶长丝、大豆蛋白纤维长丝的细度均为10

20D。4.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超细旦薄透无感内衣面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S1.取聚氨基甲酸酯纤维长丝、竹浆粘胶长丝和大豆蛋白纤维长丝;S2.将聚氨基甲酸酯纤维长丝、竹浆粘胶长丝和大豆蛋白纤维长丝纺成复合纱线;S3.将复合纱线纺成面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复合纱线成型装置将聚氨基甲酸酯纤维长丝、竹浆粘胶长丝和大豆蛋白纤维长丝纺成复合纱线,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21、将聚氨基甲酸酯纤维长丝、竹浆粘胶长丝和大豆蛋白纤维长丝同时自上而下以倾斜的方式向中间汇集,在第一汇集的区域形成长丝汇集段;等离子体喷嘴以上下往复运动的方式绕着长丝汇集段的外侧转动,从等离子体喷嘴喷出的等离子体喷射在长丝汇集段上,进行长丝汇集段表面活化处理;S22、对表面活化处理后的长丝汇集段进行捻线处理,得到初捻纱线段;S23、对初捻纱线段进行蒸纱处理,得到蒸纱后的初捻纱线段;S24、将多个蒸纱后的初捻纱线段引线集中,并同时自上而下以倾斜的方式向中间汇集,在第二汇集的区域形成蒸纱后的初捻纱线段汇集段,等离子体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嘉栩张嘉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锦隆面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